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退热贴凝胶剂制备工艺的研究【摘要 】 目的优选退热贴凝胶剂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正交法设计实验,对比凝胶剂的均匀性、可涂展性、残留性、剥离强度、皮肤粘贴性、搅拌时间、搅拌速度、黏度与 pH 的关系、基质各组分的添加顺序进行实验研究。同时对最佳含水量进行单因素考察。结果优选出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搅拌时间 420 min,搅拌速度 600 r min-1;增稠剂组分先与胶粘剂组分混合,最后再加入黏度调节剂组分;膏体含水量为 45%53%时粘贴性能好,pH 5.07.0 时粘贴性能最佳。结论 应用该法制备的退热贴凝胶剂配方合理,粘性有显著改善,产品符合中国药典2005 年版的规定。【关键词】 退热贴凝胶剂 制备工艺 正交实验 含水量Abstract: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forming technology of antipyretic plaster gel. MethodsOrthogonal design was used. Compare the homogeneous degree, spread property, remain, peel intensity, skin stick property, stir time, stir velocity, sticky degree and relationship with pH, each 2component of radical addition sequence for experiment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investigated on preferred moisture content progress in one factor. ResultsThe best condition of preparation technology was as follows, stir time 420min, stir velocity 600 rmin-1, thicken agent first mixed with paste gel, then added paste controller; water content was 45%, pH5.07.0. ConclusionThe antipyretic plaster gel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is rational, the paste property has been well improved. The product conform toChina Pharmacopeia2005 edition.Key words:Antipyretic plaster gel;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rthogonal experiment; Water contain退热贴凝胶剂是采用水溶性高分子1 (丙烯酸、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薄荷油等经混合、炼合、涂布等工艺制备而成的治疗小儿发热外用贴剂。退热贴凝胶贴剂要求:它对主药稳定性无影响,无副作用;能够较长时间与作用部位紧密黏附,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在皮肤上残留,能保持贴片形状,可反复使用;有一定保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对基质的 pH 有一定的要求。本实验通过对基质的均匀性、可涂展性、残留性、剥离强度、皮肤粘贴性、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基质各组分的添加顺序进行实验研3究,同时对最佳含水量进行单因素考察,并用正交法设计2实验对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选。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 QS-LL500A 电子拉力机(上海奇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PHS-25 型酸度计: CAP-2000(美国 Brookfild 公司):搅拌机(自制):凝胶涂布机(自制) 。1.2 材料 丙烯酸、聚丙烯酸钠属药用级,由日本 showa k .k 公司生产,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氢氧化铝:酒石酸、薄荷油属药用级,由广州医药公司提供。2 方法与结果2.1 凝胶剂的制备按处方量,将氢氧化铝和甘油混合,加入丙烯酸、聚丙烯酸钠继续混合均匀,加入溶解酒石酸的水适量,再加入已溶涨好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均匀,加入一个处方量的退热4贴凝胶剂中的薄荷油,混合均匀后,把自制的水凝剂涂布,固化成型、分割、覆膜2 ,得膏体 1 mm(10g/100 cm)退热贴凝胶剂。2.2 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 剥离强度(黏附力)测定3 :将 30 cm8 cm 的退热贴凝胶剂贴在不锈钢板上,使供试品平整地粘合在板上。将供试品黏性面与洁净的聚酯薄膜粘接,用 2000 g 重压琨在供试品上来回滚压 3 次,以确保粘接处无气泡存在。供试品粘贴后,应放置 2040 min 后进行实验。 将聚酯薄膜自由端对折 180,把薄膜自由端和实验板分别上、下夹持于试验机上。应使剥离面与试验机线保持一致。试验机以300 mm/min10 mm/min 的速度连续剥离。结果见表 1。表 1 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略)以上指标,除剥离强度外,其余每项指标 100 分,共 400 分,作为综合评定指标。2.3 工艺条件的优选及数据分析5在基质制备的工艺条件方面,有三个重要影响因素:炼合时间、搅拌速度、填加顺序。其中搅拌炼合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搅拌时间太长,会使主要物质的链破例比而降低基质的黏性:时间过短,混合不均匀,搅拌速度过快会使膏体中出现很多气泡,而且因剪切力的原因会造成黏性下降,速度太慢,基质不易混匀。各基质组的添加顺序对基质也有重要的影响。将凝胶剂分为 3 个组分:a 增稠剂组分;b 胶联剂组分;c 粘稠调节剂组分本实验选择正交实验的四因素三水平 L9(34)表,以剥离强度和综合得分值为衡量指标,进行最佳工艺条件的优选。见表13 及图 12。表 1 因素水平(略)表 2 剥离强度测定结果与统计(略)表 3 剥离强度的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略)统计结果表明,ABD 三因素对剥离强度影响显著,优选结果A1B3D2。结果分析,从表 3 方差结果可以看出,炼合时间、炼合速度对凝胶剂剥离强度和综合得分有显著影响(P 0.05)添加顺序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得出的最好条件是 A2B2 C2 即炼合速度 600 rmin-1;炼合时间 420 min,添加顺序为增稠剂组分与交联剂组分混合,再加入黏度调节剂组分。62.4 退热贴凝胶剂膏体含水量与粘贴性能的关系考察2.4.1 不同含水量退热贴凝胶剂的制备 按按处方量,将氢氧化铝和甘油混合,加入丙烯酸、聚丙烯酸钠继续混合均匀,加入溶解酒石酸的水适量,再加入已溶涨好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均匀,加入五个处方量的退热贴凝胶剂中的薄荷油,混合均匀后,加入不同比例含水量,分别为29%,32%,46%,53%,38%,20%。把自制的凝胶剂涂布,固化成型、分割、覆膜,得膏体 1 mm 退热贴凝胶剂。2.4.2 力学指标测定测定不同含水量的退热贴凝胶剂的各项力学指标,退热贴凝胶剂膏体含水量不同时对粘贴性能有很大影响,该凝胶剂中含水量在高于或低于 46%53%时,凝胶剂的粘贴性能均降低,说明该凝胶剂在含水量为 46%53%时粘贴性能最佳。图 1。2.5 退热贴凝胶剂膏体黏度与 pH 的关系考察测定退热贴凝胶剂不同黏度与 pH 指标,pH 在 5.6.7 时溶液中的凝胶具有伸展的链段构象,伸展的网络结构和良好的刺激7响应性。一般强度随着 pH 的增大而增强, pH5.07.0 时趋于平衡,pH8.09.5 时黏度强度下降,说明该凝胶剂 pH5.07.0 时粘贴性能最佳。见图 2。3 讨论经过正交实验及对各因素在不同水平下的显著性分析,确定了基质配比以 A1B3D2 为佳。按优选工艺和最佳配比的退热贴凝胶剂黏附强度实验 15 次,测定结果平均值 3.2 kg 敷贴 24 h 不脱落,剥离强度皮肤无不适,剥离后皮肤无膏体残留。样品放置 1 年,制剂稳定,理化性质无明显改变,无刺激性与致敏性。凝胶剂含水量对制剂质量影响很大,由于凝胶剂是外用透皮吸收贴剂,制剂中适量的水分不仅可以起到保证制剂使用时有良好的粘贴性能可促进皮肤组织的角质层软化,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pH 值在凝胶剂工艺中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 pH 24 之间时凝胶溶胀率随 pH 值升高,在 pH 5.07.0 范围内,粘度最好,稳定性好,对皮肤无刺激。8【参考文献】1夏德洪. 双黄冰凝胶剂的制备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 12):755.2于立芬. 数理统计方法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170.3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A:65.4刘淑芝,费 虹,汤亚池,等.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3 ):9.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