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GB221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1课第1课 新航路的开辟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P.80) 1、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n在14、15世纪,首先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等城市 ,随后在西北欧的北海沿岸、莱茵河畔的一些城市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早期欧洲资本主义 工业经济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 资本主义萌芽n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财富的夸张描述,刺激 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马可波罗东游n 这一切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发财,得到制造货币 的贵金属和物产,并开辟新的市场。 2、天主教会和教徒想到东方传播天主教。统治者土耳其技术地理3、统治者希望扩张海外殖民地,开辟市场 4、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引发了欧洲商业危机n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在东地中海地 区进行劫掠和征收重税,欧洲商人渴望避开 这一贸易障碍和商业危机,找到新的通往东 方的新航路。 5、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n欧洲航海技术(绘图术与罗盘针的应用)、造船 (多桅多帆大船)技术的发展和天文、地理知识 的增加(相信地圆说),为远航开辟新航路准备 了必要条件。 GO二、开辟过程与影响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与影响 (P.81) 1、过程航海 年代航海家出发发 国家开辟的新航路14871492 年 1497- 98 16C 初 1519- 1522迪亚士 (葡)America葡萄 牙通往印度洋的新航路,发现非洲 最南端(好望角) 哥伦布( 意)西班 牙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首先到达巴哈 马群岛),发现印第安人(Indian) 达伽马 (葡)葡萄 牙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达伽马与哥伦布亚美利 哥(意)西班 牙证明哥伦布找到的不是印度而是 新大陆,后被称为亚美利加洲 麦哲伦 (葡)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 欧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紫线紫线古代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绿线绿线迪亚士迪亚士白线白线达迦马达迦马蓝线蓝线麦哲伦麦哲伦橙红线橙红线哥伦布哥伦布紫色紫色区域区域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红色红色区域区域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殖民地葡 萄 牙西班牙2、地理大发现思考:1、为什么在海上探险方面葡萄牙、西 班牙走在西欧国家的前面?2、你如何评价这些欧洲的航海家? 2、地理大发现n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荷兰、英国、法国 等欧洲国家纷纷进行海外探险,开辟了欧洲 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并因此而发现了许多 过去不为欧洲人所知的地方,这一过程就是 欧洲人称的“地理大发现”。思考:为什么在海上探险方面葡萄 牙、西班牙走在西欧国家的前面?n1.两国都是欧洲大西洋沿岸国家;n2.两国都重视航海事业,掌握先进的航 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 亨利王子n3.两国人的宗教热情都强烈;n4.两国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方便利用国家力量支持探险活动)。3、开辟的影响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n(1)形成世界市场雏形:它打破了各大洲、各 地间相互孤立的状态,逐渐使各地经济、文 化开始接触、交融,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 地区间的贸易发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 现。n(2)引起商业革命:欧洲与非洲、亚洲、美洲 的贸易品种、数量大增,贸易方式发生显著 变化;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 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 西、葡、英及尼德兰所代替。(3)引起价格革命n(3)引起价格革命:大量金银流入欧洲 ,造成物价猛涨,新兴工商业资产阶 级获得暴利,而坐收租金的封建主阶 级日益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从 而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 主义的发展;n(4)证明了地球是圆的;n(5)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下页:探险者?殖民者?哥伦布在瓜纳阿尼岛登陆(1492年10月12日)下页:练习这些不速之客,是探险者?还是殖民者?练习1、16世纪从英国到印度最近的航路是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 度洋印度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区 印度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AA.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给印地安人带来无穷灾难 B.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的先驱 C.哥伦布的行为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起着进步作用 D.哥伦布的行为是进步的,对近代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练习2:下列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评价中, 最贴切的是:练习3: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D.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A4、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间,明朝宦官郑和七次代表 政府率船队远航西洋。西洋是指南中国海 以西的地区,包括南海、印度洋一带。西 洋 印度洋明4 4、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 ( (注意比较东西方的远航注意比较东西方的远航) ) 郑和宝船模型郑和率领的船队,规模宏大(约60艘),人 数众多(近三万人),组织严密,备有航海 图、罗盘等最先进的设备。郑和每到一国家,便向该国 君主宣读大明皇帝的诏谕。郑和赠送礼物给各国,然后购买当地 的珍奇物品,又邀请各国使节访华。1431-1433年郑和船队 七次下西洋走遍印度、 阿拉伯、非洲等地。印度洋明东东南南亚亚印尼印尼印度印度伊朗伊朗阿拉伯阿拉伯非洲非洲下页:目的与局限性?刘家港占城天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n1、为宣扬国威,树立大国形象,扩大 明朝在海外的影响;(政治目的为主)n2、加强与国外的联系;n3、通过贸易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 特产的需求。郑和下西洋的局限性:经济动因不足: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 不考虑经济效益,给明朝经济造成了巨大负担 。这就不能有效促进中国航海事业发展。下页:性质?思考:各国普遍愿意向大明朝贡。这 种朝贡是什么性质的?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 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 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赀:计算)。” 郑和下西洋的性质、意义n1、性质:是封建王朝的贡赐贸易和外 交活动。n2、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促 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n3、航行规模大,历时长,航程远,比 欧洲航海家远洋航行还早半个多世纪 ,这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n4、宣扬了中国国威,扩大了中国的影 响。下页:比较思考:思考:1 1、1515世纪,中国的造船业、航海业比世纪,中国的造船业、航海业比欧洲更发达,为什么不是中国人首先进欧洲更发达,为什么不是中国人首先进 行这样的地理大发现?中国明朝郑和下行这样的地理大发现?中国明朝郑和下 西洋与西方的地理大发现有何不同?西洋与西方的地理大发现有何不同?2 2、郑和下西洋与迪亚士、哥伦布航行 的目的、影响、性质(本质)有什么不同?郑和下西洋与迪亚士、哥伦布航行比较项项目迪亚亚士、哥伦伦布郑郑和目的1.从东东方掠夺夺黄金等财财富; 2.扩张扩张 领领土,占有市场场和殖民地 3.传传播基督教。 (经济经济 为为主)1.扬扬国威(政治为为 主) 2.获获得外国的 珍宝特产产影响1.打破了各洲、各地间间相互孤立 的状态态,使世界市场场出现雏现雏 形 ; 2.引发发欧洲商业业革命,使欧洲主 要商路从地中海转转移到大西洋; 3.引发发欧洲价格革命,削弱了封 建势势力,壮大了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力量 ,促进进了欧洲资资本主义义的发发展 1.加强了中国 与亚亚非国家的 交流; 2.宣扬扬了中国 国威。性质质资资本主义义的殖民扩张扩张 活动动贡赐贸贡赐贸 易(外交?)材料一:郑和船队“至彼中,将尽数取去,夷人携入 彼国深处售之。或别贩旁国,归乃以夷货偿我。彼国 值岁多珠时,商人得一巨珠携归,可享利数十倍- -夷人虑我之不往也。每返棹,辄留数人为质,以冀 后日之重来。”(明) 张燮东西洋考材料二:明天启三年秋,南京湖广道御史游凤翔奏称 :“臣闽人也。闽自红夷入犯,就澎湖筑城,胁我互 市。被我擒斩数十人,乃以讲和愚我,以回帆拆城缓 我。今将一年所矣,非惟船不回,城不拆,且来者日 多,擒我洋船六百余人,日给米,督令搬石砌筑礼拜 寺于城中。进足以攻,退足以守俨一敌国矣。”熹宗天启实录练习3:练习3:阅读上面材料,找出郑和在海外的活动与红 夷在澎湖的行径的异同点,然后说明两者航海的本 质区别何在?郑和:礼尚往来,公平交易,友好相处,大受欢迎 ,唯恐郑和使团不再来。红夷:侵占澎湖,非法筑城,强迫贸易,掳中国船 民,强迫为其修筑教堂。本质区别:郑和下西洋是为了与海外各国发展友好关 系,是封建王朝的贡赐贸易与外交活动;红 夷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 的殖民扩张活动。The end社会 分工 扩大经济 结构 变化商品经济 迅速发展商业、银行 金融业兴盛货币地租庄园经济动摇,资本 主义农业生产出现商业资本介入生产领域,控制和支配生 产,使小生产者丧失独立地位,逐步成 为雇佣工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生产技术进步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途径back马可波罗(1254-1342)17岁 时从意大利来到中国,回国后 发表马可波罗游记。back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星盘指向标多桅大型帆船 (麦哲伦的“胜利”号) backback哥伦布航海家亨利王子 (1394-1460年) 热衷于航海事业 ,他在葡萄牙萨 格利斯创立航海 学校,推动了航 海技术提高和海 上探险活动。back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