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1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5页 / 共61页
第6页 / 共61页
第7页 / 共61页
第8页 / 共61页
第9页 / 共61页
第1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目的要求目的要求了解腹满、寒疝、宿食三病的概念 及合篇意义。 熟悉宿食的脉因证治。 掌握腹满、寒疝的病因病机、辨证 施治。 背诵原文第10、14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概说概说病名 腹满、寒疝、宿食 合篇意义 病位均在腹中 三者皆有腹部胀满或疼痛的症状 所出方治可互相借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病名解释病名解释腹满:腹满:一指症状,即发生在其它疾病 过程中的腹部胀满。 一指疾病,主要是指以腹部胀 满(包括腹痛)为主证的疾病。 本篇系指疾病。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一指腹腔内容物凸出于腹腔外; 二指阴囊或睾丸肿大、疼痛之类 (水疝、血疝); 三指阴寒性的腹痛证。病名解释病名解释疝疝 :寒疝:寒疝:阴寒性腹痛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病名解释病名解释素问长刺节论 疝者痛也,此由阴气积于内,寒气结 搏而不散,脏腑虚弱,风冷邪气相击 ,则腹痛里急,故云寒疝腹痛也。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 疝,得之寒。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病名解释病名解释宿食:宿食:即伤食,是食停于胃肠所引起 的疾患。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主要内容腹满主要内容病因 腹满虚实的辨治 证治 误下变证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一、病因一、病因寒证腹满的病因 里寒(脾胃虚寒 ) 表里皆寒 实证腹满的病因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 1、脾胃虚寒、脾胃虚寒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 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 之。(原文第1条) 讨论: 1.趺阳脉微弦,为何腹满?腹腹 满满2.“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难 解3.此虚寒从下上也:寒气起于下焦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趺阳脉微弦趺阳脉微弦趺阳脉微弦提示脾胃虚实 趺阳脉候脾胃病变 微微脉,趺阳脉微主中阳不足 弦主寒气有余(也提示与肝有 关)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腹满为太阴病主证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喻昌喻昌阴气横聚于腹,法当腹满有加,设其不 满,阴邪必转攻而上,决无轻散之理 阴邪不散,其阴窍必不通,故知其 便难,势必逆攻二胁而致疼痛,较腹满 更进一步。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2.2.表里皆寒表里皆寒 寸口脉弦,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 恶寒也。(原文第5条) 词解:啬啬 讨论: 1.表里皆寒有何表现: 啬啬恶寒属表寒证腹腹 满满寸口脉有主表之意,寸口脉弦 当为浮弦,弦脉主寒主痛。胁下拘急而痛属里证(肝寒) 弦脉又属肝,胁下是肝脏所居之处 2.治疗:可用柴胡桂枝汤加减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二(二)实证腹满的病因实证腹满的病因其病因多属于热 一由消化失职而来,与宿食有关 一由感受风邪,胃肠热化 亦有属寒积者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二、腹满虚实的辨治二、腹满虚实的辨治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 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原文 第2条)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原文第3条) 提示:从腹诊、舌诊、问诊辨别腹满虚实 ,区分治法。腹腹 满满讨论: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讨论讨论(一)如何辨虚实 1.腹诊: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2.望诊(舌苔):实热证多舌黄;虚寒证多 白滑苔。 3.问诊: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虚寒 );腹满不减多属实。腹腹 满满(二)治疗:实证宜攻下;虚证宜温补 (三)“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应 如何理解?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补充症状(全身情况)补充症状(全身情况)1.虚证腹满,往往多见下利、口不渴 实证腹满,往往便秘、口渴 2.虚证腹满,无热恶寒,甚至厥逆 实证腹满,发热烦躁而手足热 3.虚者面色常带萎黄,小便清白,不 欲饮食 实者面色常见红赤,小便赤涩, 能食或不能食 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舌黄用下法的原则舌黄用下法的原则1.不可但见舌黄即用下法 例如:湿温患者舌苔黄,禁下 2.舌黄未下者用下法的条件 腹满 按之痛 3.不见黄苔可否用下法 有可能,如寒实证、水饮、瘀血等 4.黄苔下之后,如仍有可下之征,可再下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三、腹满证治三、腹满证治 虚寒证 附子粳米汤证 大建中汤证 赤丸证 实热证 厚朴七物汤证 大柴胡汤证 厚朴三物汤证 大承气汤证 寒实证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 1、附子粳米汤证、附子粳米汤证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 吐,附子粳米汤主之。(原文第10条 )词解:雷鸣切痛 讨论: 1.病因:腹中寒气(包括水湿)腹腹 满满2.证候特点:寒象、逆象、伴随症 状 3.方治:温中祛寒止痛,降逆化饮 4.运用:急慢性胃痉挛、溃疡病等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证候特点证候特点寒象 雷鸣切痛寒气在腹,胃肠有水 湿 逆象 胸胁逆满中阳虚寒,寒气冲逆 伴随症状痛处喜热熨,呕吐物多系 清稀水饮,或挟有不消化食物,四肢厥 冷,舌苔白滑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配伍意义配伍意义附子散寒止痛粳米、甘草、大枣缓中补虚半夏降逆止呕,配附子善化饮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2 2、大建中汤证、大建中汤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 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 建中汤主之。(原文第14条) 词解: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 讨论: 1.病机:腹中寒脾胃阳虚,中焦寒甚腹腹 满满2.证候:以“满、痛、呕”为主 3.方治:温中祛寒大建中汤 4.比较:与附子粳米汤的鉴别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痛痛”的特点及补充症状的特点及补充症状面广 上下(胸、腹);内外(脏腑、经络 ) 痛剧 上下痛不可触近部位不固定,其 满时减时增(与实证不同) 成象 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阴寒凝聚 或见蛔虫 补充症状 手足逆冷、舌淡苔白、脉沉伏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配伍意义配伍意义蜀椒、干姜温中祛寒以治标人参、饴糖温补脾胃以治本诸药合用大建中气,使中阳得运,阴寒自散,诸症悉愈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比较比较方方 名名病因病机症状特点用 药附子粳米汤附子粳米汤大建中汤大建中汤脾胃虚寒 水饮内停 腹痛 腹中雷鸣人参饴糖补虚 虚更甚腹痛 攻冲之势较甚脾胃虚寒 中焦寒甚腹腹 满满草枣粳米补虚 虚相对较轻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3 3、赤丸证、赤丸证寒气厥逆,赤丸主之。(原文第16条)讨论: 1.厥逆:四肢厥冷、气机上冲腹腹 满满2.证候补充:以方测证 3.病机:脾肾虚寒,挟水饮上逆 4.三方比较: 5.注意:乌头需炮制、丸者缓也、日 二夜一服,以知为度、乌头与半夏相 反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证候补充证候补充乌头、细辛 阴寒腹痛明显,脉沉紧 茯苓、半夏饮邪上犯 呕吐、眩、悸等 厥逆阳气不振,不能外达 手足厥冷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三方比较三方比较较之附子粳米汤水饮更重(茯苓、半夏)较之大建中汤寒象更甚(乌头、细辛)虚象为轻(无明显补虚药物)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 1、厚朴七物汤证、厚朴七物汤证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 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原文第9 条)讨论: 1.本条文法:倒装文法(强调腹满 )腹腹 满满2.“饮食如故”:热能消谷、胃气 素强、胃气未病、感受风邪 3.病机:太阳表证未解而兼阳明腑 实气滞,里重于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2 2、大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 ,宜大柴胡汤。(原文第12条)讨论: 1.病情属实证:按之痛者为实腹腹 满满2.病位在心下:少阳阳明同病 3.治法当攻下:少阳病禁下? 4.鉴别:小陷胸汤 5.运用:胆囊结石、胆囊炎、急性胰 腺炎等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心下心下”的意义的意义沈明宗:心下即胃之上脘。 黄坤载:心下满痛者,少阳之经,郁迫 阳明之府也少阳之经由胃口而行两胁,胆胃上逆,经府郁塞,故心下满痛 。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为何是少阳阳明两经为何是少阳阳明两经? ?按伤寒传变规律,邪由表入里,当经过半表 半里部位,半表半里属少阳,证见心下满痛 是病邪已结于阳明胃腑,为少阳阳明两经之 证。 再从大柴胡汤方药来看,亦可证明其邪虽已 结于阳明,但尚未离少阳,故知本证还有郁 郁微烦,往来寒热,胸胁逆满,舌苔黄,脉 弦有力等脉证。由于少阳之经由胃口而行两 胁,故心下满痛旁及两胁是为少阳、阳明两 经,胆胃两府的病证。 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为何可用下法为何可用下法? ?病在少阳,本来不用下法,但在热邪内结, 胃家已实的情况下,虽有呕吐不止,亦为邪 实之证,此时必须表里兼顾。 汪昂云: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腑实证当 下。 故于小柴胡去参、草加大黄、枳实等药去其 实,如此,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并可 一下而表里双解。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鉴别鉴别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 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均为心下按之痛 一为脉滑或寸浮关沉,一为脉弦 大柴胡有寒热往来,小陷胸则无。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运用运用1 1 现代临证,广泛用于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代谢性疾 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眼科、皮肤科疾病等 。 用于肠伤寒、流行性感冒、猩红热、丹毒、 疟疾、肺炎等病程中出现由少阳病入阳明病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便秘,舌苔干而黄,脉弦,腹 诊腹肌有力者;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 肺气肿、胁膜炎,症见发热或无热,咳嗽咯 痰,胸胁苦满,胸痛,食欲不振,便秘,体 力尚佳者;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运用运用2 2心脏瓣膜病、心肌梗塞、心包炎、心源性喘息,体力 尚佳,而症见心下有压迫感,便秘,胸中苦满,心动 悸,呼吸困难等;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出血、脑 软化症,见实证者,心下部强度紧张,便秘,不寐, 肩酸痛者;胃炎、胃酸过多、胃溃疡、肠炎、结肠炎 、十二指肠溃疡、胆结石、肝炎、黄疸、胆囊炎、胰 腺炎、肝硬化、习惯性便秘、口臭症,其证亦为实者 ,脉诊、腹诊均有力者;急慢性肾炎、肾病、肾萎缩 、肾结石、阳痿等症,症见便秘,脉弦,腹诊腹直肌 硬者;肥胖症、糖尿病、半身不遂、肋间神经痛、癫 痫、神经衰弱、失眠症等,脉诊、腹诊均为实证而伴 有胸胁苦满者。腹腹 满满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3 3、厚朴三物汤证、厚朴三物汤证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原文 第11条) 讨论: 1.“闭”:不必改作“腹满痛”。 腹满十分严重,即大便秘结、腹 中胀满、不矢气。(肠梗阻)腹腹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