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九章 国际投资政策管理 1 第 一节 国际投资效应分析 几个方面: 资本形成效应 技术进步效应 产业结构效应 国际贸易效应 就业效应 2 3 一、资本形成效应 (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 1.直接效应 从资本流动方向看:初始流入()、利润汇回( )、利润再投资() 从进入方式看:绿地投资()、跨国购并(不显著) 从资金来源看:跨国公司内部( +)、投资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东道国金融市场()、利润再投资() 从东道国市场结构看:垄断市场结构()、竞争市场结构() 4 一、资本形成效应 (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 2.间接效应: 产业连锁效应(): 带动前向辅助性投资:上游中间品供应商投资 带动后向辅助性投资:下游经销商、服务商投资 示范与牵动效应(): 竞争压力促使本地企业扩大投资 带动其他相关跨国公司投资或政府贷款 其他可能的负效应():降低储蓄率 5 一、资本形成效应 (二) 对投资国的影响 1.直接效应: 资本的流动是相互的,因此,国际直接投资对投资国资本形成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对东道国影响的反向反应 。 2.间接效应: 产业连锁效应:刺激资本品需求() 资金转移效应:外部融资内部化() 6 二、技术进步效应 (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 1.直接效应:取决于技术转移方式 转移给全资子公司(弱) 转移给合资公司(较强) 非股权投资方式下的转移(强,但技术等级低) 与东道国合作建立外部研发机构(强) 7 二、技术进步效应 (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 2.间接效应:技术产品的外部性特征使得间接效应主要表现为技术溢出效应,其积极影响超过直接效应 分支机构与当地公司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为达到跨国公司要求而帮助当地前后向关联企业提高技术水平 当地雇员培训:雇员 “ 跳槽 ” 产生技术溢出 研发活动当地化: 示范与竞争效应: 示范效应:当地企业的学习与模仿 竞争效应:促使当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8 二、技术进步效应 (二) 对投资国的影响 国际直接投资不仅是技术输出、技术转移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 技术导向型投资:在技术先进的区位(比如硅谷)投资,是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方式 研发全球化: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全球各地不同的人力资源优势,设立研发机构,并通过与东道国机构的合作,获得先进技术 9 三、产业结构效应 (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 1.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主要表现在 4个方面 改变东道国要素配置结构,从而优化产业结构 收入水平提高,改变消费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对当地企业的示范与竞争效应 对东道国消费需求的引导 10 三、产业结构效应 (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 2.市场集中度效应: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产业竞争性高低的重要因素,集中度越高,竞争性越低,反之,垄断性越高。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取决以下因素: 跨国公司的数量和经营规模 当地企业对跨国公司进入的反应 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市场运作 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 11 三、产业结构效应 (二) 对投资国的影响 1.产业结构优化说(): 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的产业转移与投资国的产业升级构成了动态的良性循环,对投资国和东道国的产业结构优化都是有利的,充分体现了国际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按照边际产业原则进行的投资能使两国的比较成本差距扩大,从而使双方充分得到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利益。 赤松要的雁型理论 : 在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日本带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情形 。 12 三、产业结构效应 (二) 对投资国的影响 2.产业 “ 空心化 ” 说(): 含义:广义的产业 “ 空心化 ” ,是指伴随对外直接投资而出现的服务产业经济化的现象,国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非工业化现象。狭义的产业 “ 空心化 ” ,是指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生产基地向国外转移,国内制造业不断萎缩、弱化的经济现象。 后果: 导致国际贸易收支逆差 降低了对外投资者的国际竞争能力 减少国内就业机会 13 三、产业结构效应 (二) 对投资国的影响 2.产业 “ 空心化 ” 说(二): 评价:产业 “ 空心化 ” 只是产业转移后暂时出现的短期现象,它所引致的负效应是短暂和有限的,产业 “ 空心化 ” 反而应该被视为投资国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前兆。旧的、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被转移出去,出现了 “ 空心化 ” ,但这却为将资源重新配置到新的或更高级的产业中去,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始终占据领先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14 四、国际贸易效应 (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 1.顺贸易型投资与逆贸易型投资 顺贸易型投资:增加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国际贸易作用的国际直接投资。顺贸易型投资是假定东道国受资产业的生产效率高于母国(或者说东道国具有该产业的比较优势),则对外直接投资将导致两国之间国际贸易的增长,即东道国产业供给大于需求的部分可形成出口,投资国供给小于需求的部分依赖进口弥补。 逆贸易型投资:减少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国际贸易作用的国际直接投资。逆贸易型投资是假定两国资本产出效率基本相同,投资国厂商在特定情况下(主要是绕开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为维护和扩大在东道国的销售份额而进行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国厂商在东道国当地的生产和销售直接减少或替代了东道国过去或潜在的从投资国进口的同类产品。 15 四、国际贸易效应 (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 2.直接效应:表现为外资企业直接出口产品而对东道国国际贸易的贡献 当地原材料加工出口 进口替代型转变为出口加工型产品出口 新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垂直一体化国际生产中的出口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16 四、国际贸易效应 (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 3.间接效应:表 现为外资企业进入所引起的东道国当地企业增加出口的贡献 竞争效应:市场份额被挤占,迫使当地企业努力扩大出口 通过跨国零售商和贸易公司的关系,东道国企业增强了与国外消费者的联系 制造业中外资企业的当地采购和零部件分包安排增强了东道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当地企业将会因贸易壁垒的削减而获益 跨国公司培训专门从事出口贸易的当地雇员,当这些员工 “ 跳槽 ”后,这些员工的技能及其与国外客户的联系会扩散到当地企业中 17 四、国际贸易效应 (二) 对投资国的影响 1. 表 现为 4种效应的综合效应: 出口引致效应: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设备等出口的增加 进口转移效应: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进口减少 出口替代效应: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出口减少 反向进口效应: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进口增加 在这四种效应中,前两种效应表现为投资国出口增加或进口减少,将产生正效应;后两种效应表现为投资国出口减少或进口增加,将产生负效应。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将由这四种效应相互作用的净效应所决定。 18 四、国际贸易效应 (二) 对投资国的影响 2. 与投资类型关系密切 : 水平对外直接投资:多表现为出口替代效应 垂直对外直接投资:多表现为出口引致效应 19 五、就业效应 (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 1. 就业数量效应 ( 1)直接效应:取决以下因素 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绿地投资()、跨国购并(不显著或)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一体化程度越低(显著) 外国直接投资的劳动密集型程度:劳动密集度越高(显著) 东道国劳动力素质:素质越高(显著) ( 2)间接效应: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前后向联系的引致就业 收入增长的乘数效应 示范与竞争效应 20 五、就业效应 (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 2. 就业质量效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为东道国雇员提供较高的报酬和较好的工作条件 通过培训当地雇员而为东道国开发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道国就业人员的素质 改变东道国的就业人员构成,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1 五、就业效应 (二) 对投资国的影响 1. 就业数量效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生产替代效应() 出口刺激效应() 跨国公司总公司及辅助性企业效应() 2. 就业质量效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就业的产业间转移() 人才流失() 第二节 东道国投资政策 一 .财政政策 ( 一) 降低所得税税率 ( 二) 免税期 进出口关税减免和退税 ( 三) 加速折旧 ( 四) 优惠政策的发展趋势(弱化) 22 ( 五) 采用反避税政策 .国际避税 (1).国际避税地和转 移 定价的概念 子公司 避税地 子公司 母公司 23 ()国际避税中转移定价策略的运用 “高进低出” “低进高出” 高进低出 东道国所得税率较高 合作或合资经营 东道国的外汇管制较严 东道国的货币贬值 东道国的工会压力 增加市场份额 投资环境恶化 24 低进高出 子公司需要融通资金 子公司要提高声誉 增强子公司竞争能力 降低子公司进口关税 25 转移定价在中国的情况 据有关部门 90年代的一次调查和研究,在被调查的 1500多种商品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价高于全国净价的有 124种,出口价低于全国净价的有 428种,低于专业公司价的有 174种,低于工贸总公司价的有 210种 如以净价计算,外商转移了 27.7亿美元,以专业公司价计算,外商转移了 47.22亿美元,以工贸总公司计算,外商转移了 61.45亿美元 26 我国三资企业的亏损面自 1988年 -1990年逐步扩大, 1990年亏损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为 51%,中外合作经营为 46%,外商独资企业更是高达 58%,但令人费解的是, 1990年后外资投入的规模却不断扩大,原因之一就是外资方的母公司通过转移定价获得了高额利润,即便扣除了子公司的亏损,仍然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 27 反国际避税的措施 1) 根据国际组织提出的国家收入与费用分配原则制定自己的税收政策 2) 转 移 定价税制 3) 避税地对策税制 28 二金融政策 (一)补贴性贷款 (二)贷款担保 (三)政府赠与 (四)政府提供股权参与援助 29 三 .技术政策 (一 )重视制度建设 1 建立有利于技术水平高的制度建设 2 营造有利于技术发明的经济环境 3 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促进技术扩散 1.促进外国子公司与当地企业、当地试验室和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 2.促进科技园区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