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为什么要重视民族节日的宣传?2、为什么要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3、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4、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过程中 应如何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5、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 的趋势下,民族文化应顺其自然的优胜劣 汰。请谈谈你的看法。5、辨析: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各国文化应 不分彼此,共同以展。6、辨析:经济全球化会使各民族间的文化 差异日渐消失,因此,各国为保护本民族文 化,应尽力反对经济全球化。7、辨析: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一体化 。8、辨析:随着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加深 ,各国文化将最终走向一体化。9、辨析: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 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已拥有各类世界遗产30处我国在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 约,至今已经有29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遗产 大国。其中文化遗产22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 然双重遗产4处。 v文化遗产部分:长城、故宫、莫高窟、周口店 “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承德避暑 山庄及周围寺 庙、孔府及孔庙和孔林、武当山 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平遥古城、庐山、 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皇家园林颐和园、 皇家祭坛天坛、重庆大足石刻、青城山-都江堰 、洛阳龙门石窟、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寝 、大同云冈石窟、澳门历史城区 。自然遗产部分:武陵源历史风 景名胜区、九寨沟历史风景名胜区 、黄龙历史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部分:泰 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 胜区、武夷山 昆曲和古琴两种艺术被评为 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澳门历史城区”是连结相邻的众多广场空间及 二十多处历史建筑,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覆 盖范围包括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 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 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 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 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 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 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 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 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 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二十多处历史建筑。 这片区域是昔日华洋共处的旧城区,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 开创许多“中国之最”。如最早一批天主教堂建筑、最古老的 教堂遗址、最古老的西式炮台群、最古老的修道院、最古老 的基督教坟场、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现代化灯塔、第一 所西式大学、西式医院等等。这个大范围的建筑群,呈现出海 港城市和传统中葡聚居地的典型特色,包括中西文化融汇交流 的特点。经过数个世纪的变迁,以及因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这里依 然保持原貌,大量的历史建筑分布在旧城区各处,成为澳门珍 贵的文化遗产;难得的是,这些遗产并未因应发展的规划而遭 受破坏,反而在前人的保护下,使东西方文化互相碰撞交融,形 成本澳独树一帜的文化氛围。中国人及葡萄牙人更在这里合 力营造共同的社区生活,除了展示建筑艺术特式外,还展现了 中葡两国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习惯的融和、尊重。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当然会对各个民族和地 域的文化带来冲击,在相当程度上改变它们原有的面 貌,但不同民族的各自特点包括文化差异依然会存在 ,呈现出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它们之间 应该和谐共处,相互取长补短。越是经济走向全球化 ,越需要重视全球各个成员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 包括尊重文化多样性这个事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所说的“和而不同”的意思。决不可能在全世界只有 一副面孔、一种文化,也不可能把某一种文化、某一 个民族和国家所持的价值观强加给其他民族和国家, 要他们照搬照用,那是办不到的事情,也不利于人类 文明的发展。“和而不同“,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交流,崇尚“和而不同”。人际交往,以 和为贵。因为不同,才需交流;唯有和睦,方能 沟通。“和而不同”的“和”,表达了人际交往的原 则;“不同”则体现了文化交流的特点。二千五百年之前,孔子用生动的语言,进一步 表达了这一思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自然界的多 样性,使得我们的世界千姿万态,精彩纷呈 。文 化也是如此。人类原始,祖宗各别;文化多元, 势在必然。 如何认识文化的多样性? 首先,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或 生物多样性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各民 族的文化是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和 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地的生态环境各不 相同,不同的生态环境形成不同的文化 体系。然而,文化多样性并不是被动的 ,它反过来又影响生态或生物多样性。 因此,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 人类文化形成和发展初期,由于各地的 族群相对封闭,不 其次,文化多样性是各种族、各民族交流、创新和创作 的源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第一 条也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 类来讲就象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 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 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第三,文化多样性是民族平等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世界 上各民族无论大小,无论其社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都一 律平等。各民族应该相互尊重各自的文化,并相互理解和 相互认同。文化权利是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不可 分割的和相互依存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语言文字、特别是 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及进行创作和传播自己的 作品的权利。只有充分保护各民族的文化,才有可能真正 实现民族平等,才有可能保障每个人均能自由使用本民族 文化的权利。 第四,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国 家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它可以造 福于子孙后代 第五,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价值 具有相对性,没有高低、优劣之别 。 2006年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公布 中国有六处上榜伊拉克境内全部遗址榜上有名 中国六处入选的濒危遗址分别为:河 北怀来鸡鸣驿、浙江省东阳卢宅 、山 西省碛口镇村落、甘肃秦城天水的古 楼群建筑、云南团山历史村以及分布 在四川和西藏地区的石林。 保护文化多样性要以内心尊重为前提1925年4月29日,鲁迅在坟灯下漫笔这一名 篇中,针对那些赞颂“中国固有文明”的外国人,有 这么一段精辟的分析:“外国人中,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占了 高位,养尊处优,因此受了蛊惑,昧却灵性而赞叹 者,也还可恕的。可是还有两种,其一是以中国人 为劣种,只配悉照原来模样,因而故意称赞中国的 旧物。其一是愿世间人各不相同以增自己旅行的兴 趣,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 ,倘若服饰一样,便索然无味了,因而来反对亚洲 的欧化。这些都可憎恶。”从前被称为“固有文明”的东西,现在则换 了个时髦的说法,叫做“文化多样性”,赞颂“ 中国固有文明”,也改叫保护“中国文化多样性 ”了。名号变了,但是其心态,仍然不出鲁迅 在整整80年前归纳出来的这四种。比如近年来北京出现的众多“民间环保组 织”,其主要精力并不是用于帮助治理北京市 令人难以忍受的环境污染、保护北京的生态环 境或弘扬北京的文化传统,却是高高在上地要 去保护边陲地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和少数民族的 文化多样性。云南怒江水电是否 该开发?“环保人士”反对开发云南怒江水电的一大理由,是认 为这将会改变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破坏文化多样性。我 最近有机会去怒江走马观花体验了一下那里的生活方式 。与怒江人民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给我留下同样深刻 印象的,是那里的贫困。当地政府安排我们慰问的贫苦人家,与我们无意中 闯入的人家相比,竟还算是殷实的了。后者的贫苦程度 超过了30年前我在福建山区之所见,可谓家徒四壁 不,连墙壁也没有,只是四面透风的木头而已,当地之 所谓杈杈房、木楞房,需要用火塘取暖。“环保人士”称开发怒江实际上会让原住民变得更贫 困,难怪同行的司马南质问:“我不知道像这样全部家当 用一根扁担就能挑走的生活,还能再贫困到哪里去?”自己安贫乐道是美德,希望别人安贫乐道却是缺德。那 些口口声声说怒江原住民过惯了幸福的贫困生活并且愿意 一直这么过下去的“环保”老爷、小姐们,自己愿不愿意去 过过这种“原生态”的生活?贫困不是文化。民族文化也不是静止不变的。既然我们 早就告别了汉代的生活方式,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演变,拆 掉了裹脚布,脱下了长衫马褂,融入了现代文明的洪流, 又凭什么要求少数民族继续保留其“原生态”,作为博物馆 的展品供我们研究、欣赏呢?保护文化多样性是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引申而来的,其 实大谬不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对应的,应该是尊重文 化多样性。文化的主体是有尊严有意识的人,而不是动植 物,外人对他人的文化应该尊重,却不应该自以为高人一 等,要当他人的保护人,只许自己变,却不准他人也变。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应该并行不悖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必然会促进世 界经济的加速发展和更密切的联系 。文化也存在一 种全球化的趋势 。文化的全球化意味着全世界的各 种文化都不能再孤立地发展,都面临着其他文化的 影响和挑战,而且,各种文化中先进的、开放的、 积极的因素会越来越多,在本质上越来越趋同,它 们之间的交流也会越来越频繁,甚至会与本身的变 化同步进行。但这绝不意味着各种文化间的差异会 逐渐消除,甚至会形成一种全球一致的文化。相反 ,不仅文化的多样性会长期存在,而且还将继续向 多元化发展。 首先。经济活动的运作并不需要以文化的一致为 前提 。其次,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差异,即 使经济活动完全相同,物质条件达到了相同的程度 ,文化上的差异依然会长期保持。 再者,物质文明的发达,不仅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也使迁移人口有条件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和风俗 习惯,而不必像以往那样,必须入乡随俗 。第四、物质生活的改善必定会使人类更加关注精 神生活,比较充实的物质生活使人们有条件、有意 愿去追求不同于本土或不同于以往的文化 不可否认,由于西方文化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 由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在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西化、美国化是一种主要的潮 流。但与此同时,美国文化、西方文化本身也在发生 变化,包括在不断吸收东方的和其他地区的文化。试 看今日的美国文化,究竟有多少是它的先民从英国或 欧洲带去的?多少是从其他民族学来的?又有多少是 新发展和变化出来的?但文化的多样性不能成为保护落后文化、拒绝先 进文化和闭关锁国的理由。文化多元化是进步和发展 的产物,而不是简单地保留现状,更不是复旧。中国 文化只有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吸取世界文化的精华, 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影响,成 为未来世界多元文化中重要的一元。推动亚欧文化与文明对话 布莱恩亚瑟米克尔森(丹麦文化部部长)今天的世界是个大熔炉,充满了各种矛盾,暴力 冲突、排外主义、种族主义等各种障碍阻碍着文化 和贸易交流。倡导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不同民族的 价值观,创造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这是一项长 期的工作。另外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其实像中国哲学中的“阴 ”和“阳”一样,主张相互依存,而不能彼此独立发展 。就国家层面而言,文化是不分大小的,我们要尊 重不同民族的价值观,要倡导文化上的平等权力。杰德阿尔迪卡(印尼文化和旅游国务部长 )无论个人、社区或国家,都有自己独特 的价值观,因此文化也是不同的,文化代 表了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应坚持文 化多样性。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这有助 于加强交流与合作,但有时也会产生冲突 ,但这只是暂时的,文明对话最终会带来 世界平衡和协调发展。希望本次会议成为 一个坚固平台,推动亚欧文明对话与发展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为一届奥运会提出口号的做法在年洛杉 矶奥运会之前并不普遍。“在历史中扮演你的角色( Play a Part in History)”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是世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