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唐朝时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讲授 佛教经经学,和尚们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讲。忽 然,一阵风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摇晃。两个和尚就小 声议论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说:“那幡在动动呢!”另一个却 说说:“不对对,那不是幡动动,而是风风在动动啊!”旁边边一名 叫慧能的和尚闭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动,也 不是风动风动,分明是你们们的心在动动呀!”心动与幡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一个是我们 头脑中的世界,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包括我 们自身、自然界、人类社会)。这一关系,对应的正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心动和幡动反映了哪两个世界的关系?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 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 意识的辩证关系”。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 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谁为第一性)(有无同一性)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 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 水里的苍条鱼说:“你看, 鱼是多么快乐呀。” 惠子说:“你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 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 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 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1、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 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2、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 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3、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 的事物。 不可知论不可知论可知论(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 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医生的处方病人的病情决定反映学习计划学习实际决定反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 问题。如:学生:教师:学校:农民:工人:医生:处方与病情的关系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思维 (主观 )意识以 外的一 切事物 如: 地球、 生 物、 环 境、 国 情等从实际出发从主观出发存在 (客观 )脱离符合人们的 思想如 : 理论、 计划、 思想、 观点等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 、必须回答的问题。漫画说漫画说 明了什么明了什么 问题问题? ?请领导 指示一律抓 紧抗旱 ! 1.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 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 问题。(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哲学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 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 始终,决定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 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哲学的基本 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何者为第一性、有无同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与生活的关系对哲学的影响(谁先谁后;谁是本原 谁是派生;谁决定 谁)内容(思维能否正确 认识存在)(思维和 存在的关 系问题)从生活实实践看:首先遇到且 无法回避。从哲学研究看:不能回避且 必须回答。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P11)“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 裕。你追求什么?”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 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同意。 唯物主义者承认物质(存在)决定意识(思维), 但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承认思维决定存 在,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的划分标准划分标准与与根本观点根本观点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1.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依赖于意识。划分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唯一 标准(分歧):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依赖于物质。2.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A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 谁去俯它深?” _ B “气者,理之依也” _ C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_ D “存在即被感知” _ E “世界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 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 律熄灭着的永恒的火。” _ F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 用” _ G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外无一物,何处惹尘 埃。” _判断下列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两千多年来。唯物主义 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 提高的过程,从古代的朴 素唯物主义到近代的机械 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 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 ”是万物的本原2、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 “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 土,土又还原成火。3、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五 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 、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 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 认识。这种观点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二、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A、合理性:认为认为 世界是物质质的,坚坚持了唯物主义义的根本 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B、局限性:不是科学的世界观a.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一种或几种物质具体形态b.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根据。c.不系统性 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 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 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 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 的原子的总和。”这一思想可以说 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 质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在1803年发表“原子说”,提 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 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 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 变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原 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 所造成的。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 ,就是世界的本原。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一种唯 物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有什么 优点和局限性?(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A、合理性: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丰富和发展 了唯物主义。B、局限性:不是科学的世界观a.把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混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b.缺少辨证思想(机械的)c.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不彻底的)(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 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 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唯物辩证的; 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基本形态基本观点局限性或优点 古代 朴素 唯物主义 近代 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辨证 历史 唯物主义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没 有科学根据。把物 质归结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水 火 气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 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 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 就是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 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 心主义等局限性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 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 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 思想智慧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唯物主义三种形态比较谁决定谁呢?A.物是观念的集合B.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C.心外无物D.存在就是被感知E.我思故我在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 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 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依 赖于意识。唯心主义形态基 本 观 点主 观 唯 心 主 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 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 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 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 神。1.主观唯心主义花的苦恼真累啊王守仁(明)的“心外无物”论:“你未 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 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 在你的心外。”花的苦恼这个人的眼睛看到了 我,我就应该开放了 ,但是还有人没看到 我,我又应该不开放 ,那我到底应该开放 还是不开放呢?唉 比较烦,比较郁 闷。思考:结合课本13页探究分析人的灵明和万事万物的关系“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心外无物心外无物”(明)王守仁(阳明)(明)王守仁(阳明)“只要闭上眼睛,世界只要闭上眼睛,世界 上就没有什么悬崖。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贝克莱贝克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 宙。宙。 (南宋)陆九渊(南宋)陆九渊主主 观观 唯唯 心心 主主 义义时有风吹幡动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风动, ,一一 僧曰幡动僧曰幡动, ,议论不已。惠能进议论不已。惠能进 曰:曰:“不是风动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不是幡动, ,仁仁 者心动者心动”。 坛经坛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央视广告央视广告(二)客观唯心主义“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世 界 是 “理念” 的 影 子唯心主义形态基 本 观 点主观唯心 主义客观唯心 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 、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 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 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 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2.客观唯心主义1、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2、生死有命,富贵在天。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5、掩耳盗铃、画饼充饥6、中外“神创论”7、我思故我在辨 别 :四、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辨证的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