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意象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 ,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 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感悟意象: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啼鸟:欢快的气氛 风雨:无情的风雨 落花:实让人惋惜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 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 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情+景=意象先 想 到再 想 到总 结 一 下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 )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 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 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 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形象意象意境感情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议议) :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一试身手: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 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 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 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 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 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 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 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 景物(意象)。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 幅画面?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 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 是“羡”)。 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 :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 野鸡唤伴侣 蚕儿造窝 农夫絮语安 宁自 由和 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悲凉事物本身的特点东西植松柏,左右种 梧桐。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 忠贞爱情 文化传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凄凉 哀伤 文学典故月亮思乡 鸿雁思想怀亲之情,羁旅的感伤。 柳离别。 草离愁别绪、思旧念旧。 长亭依依惜别之情 流水借以表达人的愁怨 浮云在外游子的漂泊无依之感。 松、梅、竹、菊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 形象化身。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美人 神女 灵修 杜鹃 磁针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白雪 玉壶 冰心 离别、游子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国君 坚贞 思乡 音信、书信 高洁意象的含义不是唯一确定的, 因此,要学会在具体语境中确 定意象蕴涵的思想情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战地黄花分外香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凄凉隐逸斗志积极 昂扬黄花: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 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 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 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 情。更上一层楼 :归纳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 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 感情、表达的寓意等)。课堂演练:山登绝顶我为峰卜算子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本诗写到的意象:创造的意境:表现的主旨:缺月 、疏桐、孤鸿、寒枝沉寂(寥)、凄凉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 波逐流的心境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下面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本诗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什么意境? (2)这些意象的组合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四个意象 (2)诗中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 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 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忽然船尾传 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 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 境。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小 生命的热爱答题步骤探究: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 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 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 ,(步骤一:意象)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 景图(步骤二:意境)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 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情感)。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 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答案: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 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 (1)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 烈,(2)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 浓烈的愁情. (3)(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 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 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 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 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 , (1)“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 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2)“表达了 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3)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