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 题 四第 四 课识记基础知识理解核心要点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 新演练基础随 堂巩固 课时跟 踪训练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1掌握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以及对峙的主要史实和美苏争霸走向缓和的原因及表现。2理解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出现新趋势的原因和表现。3认识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和美苏争霸走向缓和的原因,探究美苏国力和地位的下降趋势、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一、赫鲁晓夫谋求美苏合作1赫鲁晓夫调整对外政策要求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导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实力变化(1)苏联: 实力进一步增强,缩短了同美国的差距。(2)美国:面临着巨大的内外压力。世界格局经济军事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苏关系(1)缓和:1956年 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和平过渡的主张。苏联签订对奥和约,结束对奥地利的占领,并与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赫鲁晓夫访美并举行 会谈。(2)紧张:1962年,美苏发生 。最后苏联被迫撤除了在古巴的导弹。赫鲁晓夫戴维营古巴导弹危机1956年赫鲁晓夫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这段话反映出苏联的什么战略意图?提示: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目标。二、尼克松主义1背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经济地位明显下降,国内的 运动此起彼伏。2提出1969年尼克松在关岛发表演说,提出对亚洲新政策,后来他把这一政策延伸为全球政策以及处理与其盟友全面关系的总方针。这就是“ ”。反战尼克松主义3实质在不放弃美国全球责任的同时,要求其他国家分担更多的责任。它是美国战后 的一次重大调整。4主要表现(1)推行 外交,让其盟友分担更多的责任,减轻美国负担,维护美国的既得利益。(2)改善国际政治环境:使越南战争“越南化”;改善 关系;采取较为灵活的态度谋求与苏联“对话”; 重新调整与西欧、日本的关系。对外政策多极均势中美三、美苏“缓和外交”1背景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与苏联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2表现(1)美苏两国首脑频频互访和举行会谈,签署了一系列文件,保证尽力避免军事冲突,防止核战争,用解决争端。(2)美苏关系中的 色彩逐渐增强。(3)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苏开始新的缓和局面。和平手段经济3评价(1)美苏缓和外交反映了美苏两国极力维护两极格局,实行“ ”的企图。(2)美苏缓和只是权宜之计,各自的终极目标并未改变。(3)两国在对话、妥协的同时,也把对抗、争夺带到了世界各地。 利益均沾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哀叹:“美国已丧失了它在工业自由世界中很大一部分占压倒优势的经济力量”。 此后美苏开始了缓和外交。其主要表现有哪些?提示:(1)美苏两国首脑频频互访和举行会谈,签署了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保证尽力避免军事冲突,防止核战争,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2)美苏关系中的经济色彩逐渐增强。(3)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苏开始新的缓和局面。美苏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协议,同时,美国对苏联加强了“和平”与“人权”攻势,期望“不战而胜”。四、国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1原因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 体制受到冲击,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2表现(1)美苏国力和地位呈相对下降趋势,使双方面临重重困难。(2)西欧和 经济崛起,开始谋求摆脱美国的控制。(3) 兴起加强了落后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4)改革开放后的 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雅尔塔日本第三世界中国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关系演变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表现1原因(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格局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2)美国由于长期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的消耗,特别是侵越战争的困扰和挫折,又受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及日本、西欧竞争加剧,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3)苏联在这一时期综合实力上升,开始缩小同美国的差距,甚至在某些地方超过了美国。2表现(1)20世纪70年代,美苏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文件,保证尽力避免军事冲突,防止核战争,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2)1987年,美苏签署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是美苏第一次削减核军备的协议,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到第二次缓和阶段。二、如何认识美苏争霸的实质和影响1实质美苏争霸实际上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上的对抗,是美苏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推行强权政治,争夺世界霸权。美苏争霸,违背社会发展趋势,必然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所抛弃。2影响国家影 响对对美国美国在争霸中,对对外扩张扩张 ,把世界很多地区纳纳入美国的势势力范围围之内,使美国势势力大大增强;但另一方面,在争霸中消耗了大量国力,也使美国经济发经济发展后力不足对苏联对苏联苏联苏联 在争霸中,积积极发发展国力,特别别是军军事力量。使苏联苏联 成为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使其国际际影响大大增强;但另一方面,也使苏联苏联 国内经济经济 比例严严重失调调,社会主义义又遭受极大挫折对对世界一方面,两强相争使世界长长期不得安宁;另一方面,两大军军事政治集团团彼此势势均力敌敌,都不能轻轻易动动武,在近半个世纪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战的爆发发特别提醒 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国家的政治地位和对外政策,美苏关系随着两国综合国力的此消彼长而不断发生变化,其总趋势是由紧张对抗走向缓和与对话。美苏关系的演变过程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考查查点 从美苏缓苏缓 和外交看大国关系命题题立意在两极格局下,美苏苏两个超级级大国的关系经历经历 了非常复杂杂的变变化,总总的趋势趋势 是不断走向缓缓和。大国之间间的长长期对对抗往往会带带来灾难难性的后果,甚至会引发发大规规模的战战争。因此美苏缓苏缓 和外交是两国作出的明智选择选择,也是国际际局势发势发 展的必然趋势趋势 。中国作为发为发 展中国家,也要处处理好同世界上一些大国的关系。由于大国关系对对世界格局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也是考试试命题题的重要区域例 材料一 不要忘记以下情况,德国人侵入苏联,是经过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德国人所以能够经过这些国家侵入苏联,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当时存在着敌视苏联的政体。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着善意态度的政府。 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材料二 l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美苏双方的关系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美苏争霸局面逐渐形成。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材料三 1973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他认为,“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探究 (1)综合材料一、二的信息说明斯大林与赫鲁晓夫对外政策的不同点及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2)材料三说明苏联的“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实现了吗?说明理由。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演变。第(1)问注意两则材料的对比,斯大林时代苏联还没有同美国争霸的野心,赫鲁晓夫时代苏联开始提出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第(2)问注意准确解读材料,根本目的一定要归结到争夺世界霸权上来。其目的没有实现的原因应结合此后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来分析。答案 (1)斯大林采取防御型的外交政策,维护自身安全,并力图维护和扩大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赫鲁晓夫则争取与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或争夺世界霸权)。影响:前者加剧了美苏全球战略矛盾的对峙,加速了“冷战”的发生;后者使美苏争霸局面形成。(2)加强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进而争夺世界霸权。其目的没有实现。因为进入80年代中期后,苏联经济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也归于失败。点击下图进入“基础随堂巩固”基础随堂巩固点击下图进入“课时跟踪训练”课时跟踪训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