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 索”人民版必修2专题七第一节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就是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3月3日,德国与苏俄签订,苏俄丧失了共约100万平方千米5600万人口的大片土地。列宁说它是一个“极端屈辱不幸的和约,我们交出了许多空间,但是赢得了使自己得以巩固的时间”。 “如果我们不在布列斯特和约上签字,几个星期后我们将在苏维埃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思考:列宁认为缔约的优劣是什么? 简单谈谈你对签定布列斯特和约的看法。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又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内 忧外患)内忧: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叛乱外患:协约国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内外勾结对苏维埃俄国发动疯狂进攻,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 食产地,失去了四分之三的领土,苏维埃政权危机重重。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维埃政权困难重重2、目的: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政权,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3、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 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作用:积极作用: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消极作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动摇了工农联盟,造成了 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完成表格填空,识记该政策的主要内容背 景内 容农业工业流通分配评 价学习思考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议一议: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府强制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说明了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1、经济危机:长期的战争破坏,加上自然灾害,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使得苏俄经济 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2、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使得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引发了人们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极度不满,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材料一: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二: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苏俄当时的国内形势?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工人、农民不满阶级敌人乘机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 材料一: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 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探究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实施的?效果 如何? 材料二:1921年2月28日,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基地喀琅施塔 得发生水 兵叛乱,参加者多为刚刚穿上军装的农民,他们甚至 提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口号。这是一个非常 危险的信号,表明国内不满情绪已经非常严重,苏维埃政权面 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探究二:为何要实行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有何重要意义?1、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 收集制的决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解除工业国有化;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取 消食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2、内容: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921年3、评价积极作用: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是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正确道 路。消极作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因领导人认识不足而过早终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 景 内 容农业工业流通分配评价思考: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由此可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的经济命脉前提下,允许私人经 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何处?“新”: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1913年1920年1925年1925年/1913年农业总产值(%)10067112112种植业(%)10064107107畜牧业(%)10072121121粮食(万吨)76504.5197.24794.7牛(万头)60605.2506.210102.5猪(万头)20901.7502.180104.3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问题:你是如何读表分析的?课后探究建设社会主义的几种模式1、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2、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1936年,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苏联形成。4、二战后,南斯拉夫建立起社会主义自治制度。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结合史实,从背景、内容和作用等方面概括说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共同之处。大地的船长-叶赛宁宁他是舵手, 也是船长。 跟他在一起, 飓风也不可怕。 因为来自全国各地所有的党员 ,整个的党,都是他的水手。 那时,将不是我, 而是另一种命运的诗人, 在你们中间, 用另外一种新的语言, 向你们朗诵赞美斗争的诗篇。 他会说: “只有那一个航海家, 他在斗争中锤炼了心灵, 终于为世界发 现了谁也没有发现的新大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