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契丹族:宋,辽宋,辽,西夏宋,辽,西夏,金西夏,金,南宋党项族:女真族(完颜部) :蒙古族 :西夏,金,南宋,大蒙古国 南宋,大蒙古国 元辽宋西夏时期全图西夏,金,南宋,大蒙古国时期图元朝和四大汗国民族首领领建国外交内政: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铁木真 (成吉思汗)916年,契丹国辽都:上京1038年,西夏都:兴庆1115年,大金都:中都1206年,大蒙古国 1271年,大元 都:大都(北京)“澶渊之盟” (1005年)达成和议 (1043年 )金灭辽 (1125年)与宋: “靖康之难” “绍兴和议” 榷场设立蒙古灭西夏,金 三次西征 崖山海战战以国制 , 以汉制仿造汉族 依照中原宋元民族关系新变化:特点: 不再是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是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 形式:和平: “澶渊之盟,绍兴和议,( 宋夏和议,西夏与辽和议,) 榷场战争:靖康之难 原因:军事上:燕云十六州的失守宋初改革重文轻武,更戍法 影响:宋: 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发展少数民族:北方稳定少数民族封建化,经济恢复(榷 场) 练习与测评1.汉族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先进,学习汉 制,加强民族间的互相往来,可以促进民族 融合,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 的发展,从而巩固统治。2.和平:宋辽澶渊之盟 、宋夏议和、西夏 与辽议和、宋金绍兴和议、榷场。 战争:北宋与辽的战争、金与辽的战争、金与 北宋的战争:靖康之变、金与南宋的战争: 郾城会战和二次北伐、蒙古与西夏金的战争 、蒙古与南宋的战争。文明交融的两种形式 。练习:对“澶渊之盟”两种不同看法: 一时宋王朝的屈辱, 二是宋王朝的明智之举: 回答: 一:岁币成为宋朝政府的重大财政负担 二:和平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为什么对同一历史事件有不同的解释? 主观角度不同。练习我们肯定文天祥是抗元英雄,又同意忽必烈的统 一战争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否矛盾? 回答: 不矛盾:历史唯物主义肯定的是元朝统一的客观 历史作用,并不否认蒙古战争的主观动机; 文天祥肯定的是使得蒙古族逐渐放弃野蛮落后的 政策和生产方式,而且,国难当头挺身而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