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项目一 小儿用药指导一、必备知识(一)小儿生长发育阶段出生后28天内为新生儿期;出生后 1个月3岁为婴幼儿期;312岁为儿 童期。小儿处于生长发育迅速变化的阶段 ,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故在不同 生长发育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用药特点 。(二) 新生儿期用药特点 新生儿的组织器官及生理功能尚未 发育成熟,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 谢、排泄等体内过程不同于其他年龄 组儿童,更不同于成人。因此为了使 新生儿安全有效的用药,必须熟悉新 生儿药动学的特点。1.药物的吸收 (1)局部用药 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较成人大 ,皮肤角化层薄,局部用药透皮吸收快而多, 易中毒。可引起中毒的药物有 硼酸、水杨酸 、萘甲唑啉。 (2)口服用药 新生儿胃粘膜尚未发育完全, 胃酸分泌少,胃排空时间长。使用青霉素吸收 较完全。 (3)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方面 皮下或肌肉注射 可因周围循环不足而影响吸收分布,一般新生 儿不采用。 静脉给药方面:吸收快,药效可 靠,但必须考虑到液体容量、药物制剂和静脉 输注液体的理化性质以及输注的速度。注意避 免急性中毒。如戊巴比妥、地西泮,普萘洛尔 、维拉帕米等。 2、药物的分布新生儿总体液量较成人高,水溶性 药物排出慢。早产儿的卡那霉素血浓度 高,易中毒。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新生儿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如苯巴比 妥。 某些药物与血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 ,如磺胺、苯妥英钠:新生儿由于血脑 屏障尚未形成,因此血红素容易进入脑 细胞而导致核黄疸。 脂肪含量低,脂溶 性药物游离浓度增加,易中毒。3、药物的代谢新生儿酶系统尚不成熟和完备, 药物代谢缓慢,半衰期延长。 氯霉素 引起灰婴综合症 、新生霉素引起高胆 红素血症 磺胺类、呋喃类引起新生儿 出现溶血4、药物的排泄肾功能影响 新生儿肾脏有效循环 血量及肾小球过滤率较成人低 30%40%。很多药物因新生儿的肾小 球滤过能力低而影响排泄。所以,一 般新生儿用药量宜少,用药间隔时间 应适当延长。新生儿肾功能的成熟过 程需要812个月才能达到成人水平。(三)婴幼儿期用药特点1.口服给药(1)糖浆剂为宜(2)混悬剂:摇匀(3)油类:避免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2.注射给药:肌注受局部血循环影响。常用静脉滴注给药。3.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患病后易烦躁、惊厥。可加用镇静剂 年龄越小,对镇静剂耐受越大,剂量可偏大。吗啡、哌替啶易引起呼吸抑制、不宜应用。氨茶碱有兴奋中枢作用,使用时需谨慎。(四)儿童期用药特点1.新陈代谢旺盛,对一般药物排泄比较快。2.注意预防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应用酸碱 类药、利尿剂时。3.慎用激素类4.骨和牙齿发育易受药物影响:如四环素、 喹诺酮类药物(五)小儿用药提示1.严格掌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 肥胖儿童按体重折算剂量,传统的按体重计算剂量的方法,往往血药浓度过高。2.根据小儿特点,选好用药途径(1)尽量采用口服给药(2)皮下注射容量小,可损伤周围组织(3)早产儿肌肉注射可发生神经损伤,最好不用(4)静脉给药可选,但要注意速度(5)外用药不可涂得过多过厚,用药时间也不要过长。3.小儿禁用的药物1.小儿用药注意事项与禁用的药物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禁用药物新生儿多静脉给药、 须考虑液体容 量、速度氯霉素、磺胺药、 去甲万古霉素、呋 喃妥因、对乙酰氨 基酚、苯海拉明婴幼儿宜口服糖浆剂 、对镇静剂耐 受较强地西泮、硫喷妥、 羟嗪、依他尼酸、 氟哌啶醇、酚酞、 噻嘧啶 、苯丙胺、 甲氧氯普安、吗啡儿童骨和牙齿发育 易受影响四环素类、吲哚 美辛、氟喹诺酮 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