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8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5页 / 共68页
第6页 / 共68页
第7页 / 共68页
第8页 / 共68页
第9页 / 共68页
第1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本章概要: 描述文学作品的文本结构层次主 要由言语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构成。文学形象塑造的理想形态有三 大类:一是文学典型;二是文学意境;三是文学意象。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1、文本(本文)概念2、中外文学理论历史 上的文 本层次说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l “文本”(text):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 阅 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l 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不同:文学作 品是指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其一定意义 的语言产品;文学本文是指有待于读者 阅读并赋予意义的语言产品。 l 区分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的意义:1 、破除作者决定论和单一意义论;2、 突出文学的基本语言特性;3、倡导在 语言系统基础上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阅读 。 l 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一)中国“言、象、意”三要素:“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 ,象以言著。” 王弼周易略例 (二)西方英加登(R.Ingarden) 的文本层次描述:1、声音层:字音及高一级的语音组合;2、意义单元层:由字音及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层次;3、图式层:多重图式化面貌(schematized aspects),是由意 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大略图影,包含若干“未定点” (spots of indeterminacy); 4、再现客体(represented objects):再现客体层及通过虚拟而 生成的“世界”;5、行而上质层:指文本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某些精神内涵。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文学语言层面(二)文学形象层面(三)文学意蕴层面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文学言语层:指文学文本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文学言语的基本特点l 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 l 内指性 l 心理蕴含性 l 阻拒性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1)文学言语的内指性l文学言语不指涉显示世界,而是指向文学自身。l日常生活语言的外指性与文学语言的内指性:l内指性指的是文学言语的所指只指向文本的内在言语系统,其意义和有 效性由内在的言语系统所产生和决定。l文学言语的内指性,与日常语言或科学语言的外指性不同,可理解为艺术 真实和科学真实的不同。有时可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 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即可。如:艺术中的“白发三千丈”、“月是故乡明”和现实中的“燕山 雪花大如席”。l艺术真实只要符合诗意逻辑中显现的人类体验的真实就行了,而不必再受 外部世界的局限。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2)文学言语的心理蕴含性l人类语言具有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l文学语言中蕴涵的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必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l普通语言和科学语言强调指称功能。文学言语强调表现功能 ,其中充满的主体赋予的感觉和情调。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2)文学言语的心理蕴含性l人类语言具有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l文学语言中蕴涵的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必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l普通语言和科学语言强调指称功能。文学言语强调表现功能 ,其中充满的主体赋予的感觉和情调。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3)文学言语的阻拒性l与“阻拒性”言语相对立的是“自动化”言语。l“自动化”言语,是指那些审美疲劳的不能再引起人们注意的遗言。如 :春暖花开、帅哥、美女等惯例和流行语。l文学言语要避免这种“自动化”显现什克洛夫斯基:文学的目的就是要颠倒习惯化的过程,使我们对熟悉的东西“陌生化”,从 而更好地唤起人们的艺术感受,使人们的意识得到升华。比如,他举例说:步行,由于我们每 天走来走去,我们就不再意识到它,但是当我们跳舞时,无意识的步行姿态就会给人以新鲜之 感。舞蹈就是一种感觉到了的步行,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种为了被感觉到才构成的步行。所以 他主张对于文学语言来说,就是要把“步行”改成“跳舞”。l作家们总是设法把普通言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 的言语,打破了某些语言的常规,甚至还不易为人所理解,但却能引起人 们的注意和兴趣。“我们新鲜,我们净朗,我们华美,我们芬芳。/一切的一,芬芳。/一 的一切,芬芳。/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 唱!” 郭沫若凤凰涅槃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形象层面 读者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 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 的生活图景 1、层次:(1)语象(2)心象(影、情、理)(3)幻象 2、特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 一般的统一,确定与不确定 的统一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的特征:1、文学形象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l 清代文论家章学诚把形象分为两种:一种是“天地自 然之象”,即物象;另一种是“人心营构之象”,即作 品中的形象。 l “人心营构之象,亦出于天地自然之象也”。形象既 是主观的产物,又是客观的根据,是主观与客观的统 一。l 没有物象,只有心象,一切形象皆虚象皆假象。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的特征: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l 文学是作者与读者达成的一种默契,读者可以允许作 者去虚构,去假定。 l 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但文学形 象的假定性必须与真实性结合起来,强调“合情合理 ”。 l “合情”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真切的感受,真挚 的情感,真诚的意向。 l “合理”是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理”是 指生活内在的规律和本质,指人类社会的“现实关系 ”。 l 刘勰“情者文之经”,“情”是为文的基础,在艺术 中,情比理更重要。如:李白“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的特征:3、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l 文学形象既是特殊的、个别的、具体的,但同时又是 一般的、普遍的。 l 卢卡契艺术与客观真实:“每一种伟大艺术,它 的目标都是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像,在这里,现象与 本质,个别与规律,直接性与概念等的对立消除了, 以致两者在艺术作品的直接印象中融合成一个自发的 统一体,对接受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l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的特征:4、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l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 ,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需要借助想象,与造型艺 术的直接性不同。 l 间接性带来的是形象的不确定性,“一千个读者有一 千个哈姆莱特”。 l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到是林姑妈之女, 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 似蹙非蹙罥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 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 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 如西子胜三分。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三)文学意蕴层面p 历史内容层p 哲学意味层p 审美意蕴层(三)文学意蕴层面 1、历史内容层 文学再现现实世界,文学 是百科全书、历史风俗画 卷、历史的镜子 小说如水浒传、三 国演义、戏剧如茶馆 ,诗歌如长恨歌。 陈忠实白鹿原历史内容层陈忠实史诗般的白鹿原(三)文学意蕴层面 1、哲学意味层 艺术史以形而下的形式表 现形而上的内容 亚里士多德诗学:“写 诗这种活动更富于哲学意 味。” 陶渊明饮酒哲学意味层饮 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之哲学意味 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 ”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 这首诗刻画了诗人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全诗的 宗旨是归复自然。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 俗价值观的否定。他发誓要扔下这些“宾”位的 东西,回到人的“真”性上来。 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 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 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人闲 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 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 “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 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三)文学意蕴层面 3、审美意蕴层 审美意蕴指形象引发的单 纯的美感体验,如单纯抒 情、写景的作品。 苏轼海棠审美意蕴层海 棠苏 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之审美意蕴层 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 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 ?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 ,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 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 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 ;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 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 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 ”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 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 “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 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 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 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第二节 文学典型一、典型(Tupos/type)论的发展 17世纪以前:类型说 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 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 典型观第二节 文学典型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1、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特征(charakteristische/characteristic):“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 ” (黑格尔)“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巴尔扎克);两种属性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通过外在形象表现内在本质 极其生动丰富。 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特征与总特征:局部的特征要为总特征服务,成为突出形象总特征的有机 构成部分,这是文学典型的重要要求。因此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形象的总特征,二是构成总特成的局部特征。文学典型特征性的层次 :1、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像薛宝钗的“世故圆滑”,像王熙 凤的“心狠手辣” 等) 2、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