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5课:康乾盛世(上)1644年 1912年1840年1616年1636年努尔哈赤大金皇太极清朝顺治入关前期后期康乾盛世1681年1796年115年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嘉庆庆,川陕陕楚白莲莲教起义义爆 发发(17世纪中期-18世纪末)一、政治:封建专制皇权顶峰. 军机处:过程: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2、 康熙:南书房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3、 雍正: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4、乾隆:军机处强化 原因:应对西北战事。 职责: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满汉亲信大臣为主要成员; 廷寄;交片;议复。 地位: 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 特点:简,速,密,顺 意义:君主专制至于顶峰.第25课:康乾盛世(上)(17世纪中期-18世纪末)二、民族:多民族国家巩固.第25课:康乾盛世(上)俄国侵略台湾割据准噶尔部,回部叛乱西藏管辖尼布楚条约伊犁将军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台湾府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康熙)(康雍乾;乾)(雍乾)(康熙)意义: 使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17世纪中期-18世纪末)措施: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以边疆巩固为主,不以对外扩张为主。特点:根据材料一,军机处最初设置的原因是什么?军 机处的成员如何选拔?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 门外,保值(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 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 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 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 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 (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 )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 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军机处的职能发生了 什么变化? 根据材料二,军机处的权力有何特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趋 势:皇权不断加强至空前强化; 相权削弱至 被废除。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被削弱。发展过程:秦朝创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西汉巩固(初期:、郡国并行制) (中期:内外朝制、刺史制推恩令) 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宋元加强(宋朝:枢密院三省、) (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行省制) 明清强化 (明朝:内阁制、三司制厂卫制)(清朝:军机处、)并趋 衰落台湾蒙古各部沙俄入侵西藏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东北至黑龙江以北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 附属岛屿钓鱼 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我国辽阔的版图在 清朝前期最终奠定西 伯 利 亚北接西伯利亚军机处的设立皇权之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疆域之盛军机处的设立皇权之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社会经济的繁荣国力之盛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文化之盛练 习 1、清朝前期的 _ 三朝,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 济繁荣,文化建树,后人誉为康乾盛世。 2、清初设内阁,另有_ 制约皇权。康熙时设 _ 制约议政王会议,作用有限。雍正时设立 _ ,皇权空前加强。 3、军机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_ ,直接下 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为 _ 。 4、康熙时,与俄签订_ ,划定中俄东段边界。康, 雍,乾三朝多次征讨蒙古_ 叛乱,乾隆年间,设 _ 行使有效管辖。 5、对西藏,雍正时派_ ,乾隆时进一步提高其职权 ,并实行金瓶掣签以加强管理。 6、康熙中期发兵攻占台湾,设立 _ ,将其置于中 央政府统一管理下。二、练习与测评参考答案1清朝前期的设内阁,主要是仿效明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则是满族旧俗。 军国大事往往不经内阁而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定。皇权受到一定制约。康熙帝:为加强皇权,于宫中设立南书房。 对议政王大臣会议加以钳制,并将内阁的部分职权归于内廷,但实际有限。雍正帝即位后,在宫内创设军机房。 成为中央最高决策机构。乾隆帝:进一步强化军机处职能, 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也形同虚设,皇权得以空前加强。 2. 其基本的策略是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 如对东北沙俄入侵的抗击、 对西北准噶尔部和回部的叛乱的平定、 对西藏治理的加强、 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以巩固为主,不以扩张为主的思维定式。 康熙帝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 画,在乾清宫西南角特辟房舍以待,名南书房。在 翰林等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南书 房行走”。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 ,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谕旨”。 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所 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 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势日崇”。南书 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 ,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 集权的重要步骤。南书房 参赞 :参与协助 机务: 机要事务 ; 多指机密的军国大事 奏章: 臣子向帝王呈递的意见书 诏旨: 诏书、圣旨 .清时皇帝的谕旨,分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交 内阁发布,廷寄由军机大臣专寄给外省将军都 统督抚钦差等大员,开首有“军机大臣奉 面谕旨“等字样。 廷寄 喇嘛是藏语,意为“和尚”。本来并不是每个出家人都能 称为喇嘛的。正确的称呼是:出家的男人受十戒的称 沙弥,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出家的女人受十戒的称沙 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在中国的内蒙古、青海 、西藏等处,皆称僧为喇嘛,意思是上师。上师意为“ 善知识”。善知识的意思有两种,一是外善知识(外在 上师),一是内善知识(内在上师)。藏佛教格鲁派(黄教)中与班禅并列的两大宗教领袖之一。 全称为“达赖喇嘛“。达赖是蒙古语“海“的意思,喇嘛是藏 语“上人“的意思。这个称号最初是明代蒙古可俺答赠 给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的尊号。顺治十年(1653),清世祖福 临正式册封达赖五世罗桑嘉措为“达赖喇嘛“,承认达赖在 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 达赖喇嘛罗桑曲吉坚赞圆寂后,他的继承人罗桑益西于1713年(康熙52 年)被清庭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这个封号是梵语、藏语、满 语的混合。“班”是梵语,“禅”是藏语,合起来是“大师”的意思 ,“额尔德尼”是满语,意思是“珍宝”。所以,世人一般称为班 禅大师。罗桑益西自认为五世班禅,追认罗桑曲吉坚赞为第四 世班禅。自此,班禅世系开始领有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地方 政教权力,俨然与达赖喇嘛分庭抗礼。 班禅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统治者出于 控制西藏的目的,不想看见达赖势力过大,想让班禅分权。事 实上,班禅势力也一直是后藏地方的主导力量。后来达赖班禅 关系破裂也与这个历史根源有关。 班禅到现在转世到11世,达赖喇嘛转世到14世。为什么班 禅比达赖转世辈数要少?因为达赖喇嘛一直处于西藏政治斗争 的潮头,达赖幼小时,西藏政务有权臣控制,一般是达赖在18- 20岁时亲政,但往往在早年暴卒。像9、10、11、12世达赖都没 有活到亲政时候。这反映出政治斗争的残酷,一切为了权力, 根本不管你是多大的活佛。 是1713年康熙皇帝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班禅的 正式封号,简称班禅(喇嘛),不能独称“额尔德尼”。在 藏传佛教格鲁派中,本来地位仅次于达赖喇嘛,但自康熙 朝以后地位同等。班禅是梵文“班智达”(意为博学)和藏 文“禅波”(意为大)的简称。班禅是“月巴墨佛”即阿弥陀佛 的化身。 1645年,蒙古固始汗掌控西藏,尊四世班禅为“班禅博 克多”,意为第一班禅。格鲁派确认他为四世班禅,追认宗 喀巴的门徒克珠杰为一世班禅,索南却朗为二世班禅,罗 桑丹珠为三世班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封五世班禅 为“班禅额尔德尼”,为黄教树立另一领袖,以便分权统治 ;“额尔德尼”是满语词,意为“珍宝”,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禅 ,从此这一活佛系统得此封号。其驻跸地为日喀则的扎什 伦布寺。康熙授予五世班禅喇嘛金印、金册,确定班禅和 达赖的同等地位,“互为师”,谁大谁为师。班禅的影响主 要在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 掣签之日,驻藏大臣和各大呼图克图、僧俗官员集会, 用满文和藏文书写名签,核对无误后,由一名驻藏大臣 封签(用黄纸包裹),放入金瓶中。 由在场的呼图克图及高僧等诵咒祈祷,由另一名驻 藏大臣摇动金瓶,然后掣出一签,当众宣读掣中者名字 ,并交给在场藏汉官员传阅,然后还要取出未掣中的名 签传阅,以示书写及掣出的名签真实无欺。掣签后即派 人去呼毕勒罕住处报信祝贺。 确认掣签的情形和结果由驻藏大臣上奏皇帝,得到皇帝 批准后,向呼毕勒罕宣读圣旨,才算完成金瓶掣签的全 部程序。 经皇帝批准并派大员主持,举行坐床典礼(达赖喇 嘛在布达拉宫、班禅额尔德尼在扎什伦布寺),活佛转 世灵童的寻访、认定、继位事务才最后结束 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公元1661年。明天启四年(公元 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台湾。清初,郑成 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 ,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 从金门出发。康熙元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 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 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