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变异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变异研究 按照中介语理论,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具 有系统性的,但也常出现一些变异现象。 变异现象: 研究问题:1、如何收集看起来毫无系统性的语言材料 ,用什么方法对变异现象进行描写;2、 如何从理论上阐释学习者语言的变异性 和系统性。语言变异的基本含义与研究范式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相关研究 语言变异的描写方法 对语言变异研究的简要评价语言变异的基本含义与研究范式语言变异的基本含义与研究范式 语言变异的含义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分类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研究方式语言变异的含义语言变异的含义 学习者用两种以上的语言形式表达目的语 中一种形式表达的意义和功能。 指说话者的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 社会等级、职业等)、社会心理因素、心 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及母语者都会出 现语言变异现象。 Labov(1972):(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 认为母语者的言语表达与说话者的社会阶 层及交际目的相关。Labov observed that most New Yorkers, especially those of middle and upper classes, showed a strong tendency to use an /r/ sound after vowels in situations where their lower class counterparts tended to leave it out. (Can you tell how New Yorkers pronounce “New Yorkers”?)导致语言变异的因素:社会等级和职业或言 语情景等。 语言风格的变异(随便体严谨体)由 言语情景造成。 语言变异现象(即“语体变换”):说话人在 注意程度比较高的语体形式中,更频繁地 使用享有声望的语音;而在注意程度比较 低的语体形式中,更频繁地使用不那么有 声望的语音。 Examples?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与母语者的语 言变异存在异同点前者遵循语言变异 的一些共同规律,但有其自身特点;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大致有两类:“ 系统变异”与“非系统变异”; 系统变异: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 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言语情景是其主要 原因。 如:(1a) He plays basketball. (formal, careful style) (1b)He play _ basketball. (informal, vernacular) (2a)我在五道口吃饭。 (2b) 我吃饭在五道口。 上下文语境变异: 如: Mr. Smith lives in London. (context A)Mr. Smith who live_ in London married her sister. (context B) 母语者的语言变异中部不存在这种语言变 异现象。 当学习者对言语输出注意的程度比较高, 其言语表达表现为严谨体,语序符合目的 语规则; 当学习者对言语输出注意的程读比较低时 ,其言语表达则表现为随便体,语序便偏 离了目的语规则。 “非语言变异”: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经常在同一情景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功能 ?例: :你打算在这学习五个月? :可能在这住一个年。在澳大利我还没 毕业,我还有一年半一个半年 例:在中学毕业后,我一个年没学,转到另一个大学学习中文一年,再没学一年,再学一个半年,没学一个年 例3:No look my card.Dont look my card.“ “语言变异语言变异” ”研究研究 刘月华(1983):“年、天、分钟”被称为“ 准量词”; 李德津等(1988):将其称为带有量词性 的名词; 钱乃荣(1995):将其称为“自主量词”; 要而言之,因为“天、年、分钟”带有量词特 性,或者说,本身是准量词,所以不能说“ 一个年”、“一个天” 问题: 为什么汉语学习者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同一言语情景,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形 式表达同一含义或功能? 是什么因素造成学习者这种语言变异 现象?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特点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特点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一 直伴随着大量的语言变异现象;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比母语者的语 言变异更加剧烈、更加频繁;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是造成其中介 语系统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 促进其中介语系统不断发展的动因。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分类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分类 上下文语境 系统变异 情景语境学习者自身的变异 心理语言语境共时变异 非系统(自由)变异学习者之间的变异历时变异(Ellis, 1994)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 研究范式研究范式 三种主要研究范式(Ellis,1994): 单一语言能力范式; 能力连续统范式; 双重能力范式;单一语言能力范式单一语言能力范式 信奉Chomsky的理论; 希望通过获得单一不变的数据来考察学习 者的语言能力; 把变异看成是“语言表达”的一个特征,而非 学习者潜在知识系统的一个特征。(即语言 变异与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无关,仅与其语 言表达有关。实际上忽视了语言变异。)能力连续统范式能力连续统范式 采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在社会情景下研究语言 变异,包括说话人之间由于社会因素引起的变异 ,同一说话人由于情景变化引起的变异; 语言学家既想了解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同时也想了解其社会语言能力; 研究者既关注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系统规则 的了解,同时也关注其在交际中如何运用这些规 则; 三个研究模式:拉波夫学派的研究模式、动态研 究模式、社会心理研究模式。 双重能力范式双重能力范式 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释产生变异的原因; 采用这种范式的学者认为,某些因素影响了学习 者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对第二语言知识的掌握能 力; 如: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中是否存在系统差异 ,取决于它是有计划还是无计划的; 两个研究模式:语言计划模式、言语监控模式;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相关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相关 研究研究 两个研究领域:系统变异研究和非系统变 异研究; 系统变异研究: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 及心理语境相关的变异研究; 非系统变异研究:与自由变异相关的研究 。系统变异研究系统变异研究 上下文语境效应(语言语境造成的变异) 情景语境效应 心理语言语境引起的变异上下文语境效应上下文语境效应 指由上下文语境的变化而引起的语言变异 。 主要体现在中介语音系、形态、句法层面 ; 语音层面的系统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语 境和情景语境两方面; L. Dickerson(1975): 最早考察了语言语 境对学习者语音产出的影响。发现日本学 习者在发目的语英语/z/时,随着其出现的 语境而发生变化。 发现:语音产出受到相邻元音或辅音的影 响。语音变异研究形态变异研究形态变异研究 Wolfram(1989):考察了越南学习者学习英 语不规则动词使用变异。(词的语音形式 影响学习者对特定语法特征的使用。) Saunders (1987): 考察了日本学习者在名 词和动词的辅音丛(-ps, -ts, -ks)中词素的 产出情况。(词的语法形式的影响。) Ellis(1988)(历时研究) 考察了葡萄牙学 生和印度西北部学生在课堂英语会话中, 上下文语境对第三人称单数-s和系动词-s的 影响。结果表明,目的语形式的习得与其 使用的特定上下文语境紧密相连。句法变异研究句法变异研究 Hyltenstam (1977): 究发现,两种语境因素会对 瑞典语学习者选择否定词的位置、选择否定句做 主句还是做从句,以及使用的限定动词是助动词 还是实义动词产生影响。句法形式的习得是从一 个语境过渡到另一个语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 变异研究变异研究 梅丽(2005)考察了后接元音和声调这两 个上下文语境对零加级、初级、中级日本 学习者习得汉语舌尖后音语音变异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上下文语境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语音变异。 严彦(2006):考察了第三声的位置和声 调搭配这两种上下文语境对初、中、高三 个水平美国学生习得汉语第三声声调变异 产生影响。情景语境效应情景语境效应 情景变异:由语言情景的变化而引起的语 言变异,这种现象称作情景语境效应。 体现在语言的语音、形态和句法层面。 研究范式:语体变换理论社会语言学 对母语者语言变异的研究范式) “中介语风格连续体”:Tarone (1982, 1983) 。随便体 语体2 语体3 语体4 语体 严谨体 更接近 更接近目的语 洋泾浜语 或母语未受到注意 的数据受到注意的 数据不同的引出任务 引出的数据语法判断得到的 数据学习者中介语的语体变换(Tarone, 1983 )中介语风格连续体的含义中介语风格连续体的含义 学习者在不同的言语表达情景,由于对语 言输出注意(心理语言机制)的程度不同 ,形成不同的语体风格。 这些不同的语体风格构成了学习者的中介 语风格连续体。这个连续体表明,学习者 的语言变异是受言语注意程度和交际情景 制约的。 这个连续体式通过不同的任务诱导方式来 实现的。语音变异语音变异 L. Dickerson (1975):研究及结论。 Beebe (1980):研究及结论。 Sato (1985): 研究及结论。句法句法/ /词法变异研究词法变异研究 Schmidt (1980): 调 查了不同情景语境下 ,不同母语背景的英 语学习者在第二次使 用相同动词时是否省 略。e.g: (1) We went through the tests on a Monday. Jenny had hers during the day, and I mine after work.(2) Well do the best we can (do).Tarone (1985): 调查了三个 语法词素及一个语法结构的 变异情况。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 变异研究(变异研究(语音方面语音方面) 袁博平(1995):运用的“Labov的注意程度” 理论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五种情景语 境下运用汉语声调的数据进行统计。研究结论: 梅丽(2005):考察了零加级、中级、高 级汉语水平的日本学习者习得舌尖后音zh 、 ch、 sh 的语音变异情况。研究结论:注意程度对语体风格的影响研究注意程度对语体风格的影响研究 Schmidt (1977):Beebe (1980): Tarone (1985):袁博平(1995): 梅丽(2005): 严彦(2006):研究结论: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情景语境变异研究结论情景语境变异研究结论 中介语风格连续体具有一定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