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和谐课堂师生关系初探一铺东小学 司克民【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谐课堂的思想越来越深的植入到人们的大脑。而课堂中的一对重要关系-师生关系也备受关注。.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一般是 9-10 岁,他们有了一定的辨 别是非的能力,具备 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但是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所以,通 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道理,就要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及其不断深化,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注入到教育过程中,在基础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诸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是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而师生关系是教与学关系的重要内容。因为在教育活动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师生关系处理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 1、和谐课堂与师生关系 “和谐课堂” 主要是指在 课堂中,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达到静态和动态的平衡,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并主动的参与其中。教师也乐于创造性地扮演主导的角色,并积极主动地关注全班每个孩子。教师与学生都在心理和生理的享受中度过短暂的课堂时间,并且课后回味无穷。师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诸多关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也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因为在教育活动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归根究底就是师生关系了。师生关系处理得好或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2、小学品德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与特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思想道德的形成这要依据学校思品课的传授,且学生在学校跟老师同学相处的时间相较于家庭更多,因此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就是他们心中的偶像是他们效仿学习的榜样,即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课堂上都是学生效仿的模型。而学生就像一颗颗尚未雕刻的钻石,教师就是那雕刻家,只有经过教师的精雕细琢他们才能一颗颗散发出夺目的璀璨光芒。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说到传统品德课堂的师生关系,大家的眼前可能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个不停,言语表情中没有丝毫的感情色彩,不断的讲呀讲,一节课可以上好几个内容,也不怎么在意学生听懂了吗?反正这是一门副科,有些教师甚至直接用来上语数课。而学生则一个个或注意力不够集中正神游中;或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中;传统的品德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总是教师占“统治者”的地位,教师就是课堂中权威的象征,学生只有服从的责任,教师和学生已经俨然成为课堂中对立的双方。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急需一种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借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最根本目的。那究竟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是能简单地说它只是某一种人际关系或只是某一类心理关系。而是既表现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又表现为一种师生彼此间相互的心理关系,二者是并列关系。笔者认为,和 谐的师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的相互关系,人跟人相处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和时间背景下,通过相互间的心理上互动和现实生活中的相互接触,彼此认识、了解,才能达成某种关系。具体的说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心理上在学校这个大背景下,课堂这个小环境下相互之间从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由此而产生的关系就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自我意思薄弱、社会认知低,加上教师则刚好与之相反,所以教师在师生关系发展中占主要地位,因此,笔者认为小学品德和谐课堂师生关系的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彼此尊重。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就是指人们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事物比别人的好。尊重就是照顾他人的体面,不伤及,或不 严重伤及他人的不满足本性的行为。彼此尊重在这里就是指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都要彼此照顾对方的体面以及不满足本性的行为。第二、相互理解。相互理解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教师理解学生,教师就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理解教师,就会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刻意与教师对立。第三、相互信任。信任是搭建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信任是师生之间实现心灵无障碍沟通的前提,是师生之间情感相互融合的粘合剂。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信任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关键因素。信任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3、小学品德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针对以上提出的关于小学品德和谐课堂师生关系的三点基本特征,结合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及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以下三点构建小学品德和谐课堂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一 尊重是人际交往中首要的前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和谐课堂中的师生之间更是如此。教师是师生交往中占主动地位的一方,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一个自由、独立、完整的,有其独特天性、人格和尊严的人,并以此为前提,尊重他们。而在学生眼里,教师无论在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等各方面都是前辈,因此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尊重感。教师和学生的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都应该在这一前提下,在师生相互尊重的心理氛围中进行。二 相互理解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一对人际关系。相互理解不仅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相互间情感的加深,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要创建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以一名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的身份组织课堂教学,着力打造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上品德课的兴趣和自觉性。作为学生要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理解教师,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不断积极汲取知识的营养。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永远是爱玩的也是不服输的。 .三 相互信任,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新课程也提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式的关系,这种朋友式的关系既不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朋友关系,更不是学生相互之间的朋友关系,而是指师生相互之间彼此信任的彼此真诚的朋友关系。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来说无非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肯定,课堂上学生答题,通常都会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小差错遭到教师的谴责,有些干脆就逃避答题,气氛一片死寂。其实,这个时候只要我们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哪怕只是一个眼神的停顿,在孩子眼里,那就是莫大的力量的源泉啊。信任也是彼此相互的,教师信任学生,学生也会信任教师,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又会通过某种方式转达给教师。师生相互信任,既增强了课堂的效率又拉近了师生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以新课程的理论为依据,重建我们的品德课堂,需要通过构建和谐课堂背景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是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