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课 一、说教材 二、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体会与反思 一、说教材 1、课程标准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 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 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 2、教材分析:大众传媒的变迁是人 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中国近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第三课内容。第 五单元社会生活史是整个历史教材中的亮 点之一,它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社 会生活立足于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又推 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本章从物质生活 、交通和通讯、大众传媒三个方面反映了 近现代中国民生百年变化与发展。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的联系变得越 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一 种大众化、传播速度较快、传播范围较广 的媒介作为人们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于 是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报刊产生。随着 历史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又相继产生了 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 介。 本课选取了报刊、影视和网络这几大媒介,以点带面,从 其演变过程中学习了解各种媒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多元化的传媒手段中,各种媒介都有着自身 的优势特征,并以其各自的方式影响着社会思潮,使得社 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但是也容易让人们 茫然无措。在信息爆炸时代,怎样正确而有效地吸收信息 ,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对我们特别 是正在成长中高中生来说是一大考验。这部分内容与我们 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学习这一 部分内容,使我们认识到生活本身就是历史。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结合本课在整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学 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这一课的目标。 从知识和能力上看,了解报刊业的发展历 程,理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所起 的作用;掌握影视业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 事件及其特点,学会正确分析影视业发展 的重要原因;了解网络的神奇魅力,正确 认识互联网的作用;归纳对比各媒体不同 特点,探究它们对人们社会的影响,进而 提高概括比较能力。 从过程和方法上看,通过展示背景材料, 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 、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 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 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和团结合作精神。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看,大众传媒的百年变迁, 其实就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发展史,通过 课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 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各种媒介在产生后, 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 样,通过辨证地认识分析这些媒体,能就使它们 为我所用,为社会造福,从而进一步明确借鉴、 创新的重要性。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业的发展。根 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规律,对于大众媒体的发展过 程,可以结合教材,利用一定的背景材料,通过 图片展示、列表对比等方式理清报刊业和影视业 发展的历史线索。 教学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即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来实现 。 二、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1、学情状况:我的授课对象是一年八班的 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 积累。但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的思维方式 还是以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主,对历史 事物和历史现象还缺少全面的认识和批判 的分析。所以必须加以引导。 2、学法指导:新课程的设置,要实现学生 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主动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在一定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我探索 自我评价,形成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 支持的有效自主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教师创造宽松、和谐、开放的 课堂环境,学生共同探究本课问题,开展 互助性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取长 补短。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 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 探究学习:怀疑是走向真理的第一步,带 着质疑走进课堂,带着对历史的质疑走进 生活,这样才能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态 度与情感。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1、教学构思 由于本课对大众媒体变迁的历史采取了纵横向联 系的编排体系,而且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容易 让学生产生零散而轻视的感觉,只知其一不知其 二,误认为生活史相对于政治、经济史来说不重 要,也不好学。所以,本课的教学,必须将历史 引入现实生活。在教学形式上,力求呈现网络的 活泼、电视的精美、电影的华丽和报刊的严谨。 2、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现有的知识和经验 ,历史新课程的指导性建议以及本课知识 体系,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积极性,我将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串连讲授法:由于新课程采取了模块教学 ,从通史变成了专题,这样给学生造成了 支离破碎的感觉,不利于形成完整的历史 概念。所以,对于本课几种媒介的学习, 既要了解各媒介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又 要了解各媒介在近现代史上的横向发展历 程,这就需要创造情景问题将这几种媒介 融会贯通,形成有机的联系,使之形散而 神不散。 图示法:通过历史史料、图片、人物、事 件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感受历史, 并且能够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 情景问题教学法:对历史的学习,更为重 要的是课堂的过程。创造历史情景,改造 教材,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合作探究教学法:新型的历史课堂是双向 互动式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参 与者。学生是课堂天然的主人,通过互相 质疑、合作讨论、相互交流,从而使学生 情绪饱满,心情愉悦,积极地参与学习, 大大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教学资源 新课程下,随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 习方法的转变,教学资源来源的渠道也要 求拓宽。本课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有:教 材(尤其是教科书中的图片、史料),教 师、学生现有的经验和知识,社会人物和 新闻,网络和音像资源。 4、教具准备: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 我所理解的成功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的互动过程,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 ,开放和多元的教学范式。 根据青少年认知水平和规律,一般情况下,一节 课的知识要能够被充分利用和吸收,需要这么几 个环节:情景引入感知知识问题生成 合作探究体会历史迁移拓展。 第一步:情景引入。通过一句广告语引出 问题接着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二步:感知、学习、探究。在进入新课 后,由教师概括本课的知识结构,并引导 学生以怀旧的心情认识这几种媒介的发展 历史。这一部分教学是课堂的主体,大约 用时35分钟。 根据教材编排内容和学习的顺序,通过展示史料和图 片,创设情景问题,如列举电视节目、电影、影视明 星、身边的报纸,将历史引入现实生活,激发学生高 昂的学习热情。运用直观的图示、历史材料来归纳认 识几种媒介发展的过程、各自特点,并讨论其发展的 原因。设计和现实生活联系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如 怎样认识网络的利弊、展望影视业发展的前景等。创 造开放宽舒的教学环境,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鼓 励学生大胆猜想,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亢奋状态。 当然,一定的能力总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即通过展示史料、探讨问题,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关注 书本知识的学习,这样,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在 比较、归纳、纵横向联系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 运用知识经验来描述、阐释事件,论证和探讨问题。 另外,教学过程中贯穿必要的讲述法,以解决其中重 要的名词、概念等。 第三步:巩固学习。其实,在合作探究过 程中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阶段,加上 教师最后对本课的总结,让学生形成有效 的知识体系。针对学生认识不到位、理解 不透彻的问题,教师要作好思想准备,应 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 第四步:运用迁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 的三维目标并不是各自分离的,而是相互 渗透的连续的过程和有机的整体。在合作 探究过程中,课后习题的处理中,都能实 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五、板书设计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业的发展:发展历程,特点,影响 中国百年电影:发展历程,特点 电视事业的发展:诞生;发展 神奇的网络:诞生,优势 六、教学体会与反思在本次汇报课结束后,我将适时的进行 反思,增强对新教材的把握以及新课标的 认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