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诸城市实验中学 周红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变应万变一、2016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的简析二、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三、习题选择的重要性一、2016新课标文综卷简析(一)总体构成没有变化分值:全国文综卷中地理部分分值为100分;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即主观题和客观题;试卷构成:选择题11个,每个4分,共计44分。综合 题3个,共56分。其中必做题2个,分值共计46分。选 做题为三选一,分别是自然灾害、环境保护和旅游地理 ,分值为10分。稳中有变(二)探究式问题环环相扣【2016年新课标卷1.36题】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 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 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 富的启示。 问题: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农业区位因素之气候条件的比较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条件茉莉花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措施以茉莉花种 植发展为切 入点茉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茉莉花种植的自然区位条件茉莉花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茉莉花产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茉莉花的 生长环长环 境考 查农业查农业 区位 选择选择 ,同时时 确定茉莉花 作为农业发为农业发 展的优势优势 地 位。借助茉莉花的优势优势 发发展区域经济经济 ,同 时时考查查城市化为为工 业业集聚提供的条件(三)答案表述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新课标的答案实际上是看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点的提取 是否准确;第二是看知识点的前因后果是否对应。其中 第2个点才是最关键的得分点。【例】(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 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 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 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四)知识抽样考查明显。 2016年全国卷1选择题工业区位选择; 产业转移; 城市规划; 地表形态形成的内外力作用;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必做题农业区位; 工业集聚; 产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动物生存条件的判读; 科考条件选做题民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泥石流强度高的原因; 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五)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比重加大。 题号主题(背景)主题(问题)知识考查13景德镇与佛山陶瓷产业发展工业区位、产业转移46荷兰兰斯塔德 地区城市规划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城市 规划79渤海湾贝壳堤的形成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内外力 作用10 11四川西部某山 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的垂直变 化坐标图的判读、垂直地域 分异规律36广西横县茉莉花产业及区域经济 发展农业区位因素、工业集 聚、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 的措施37堪察加半岛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自然 地理整体性、常识43青藏高原东南 部古乡沟冰川泥石流泥石流产生的原因及灾情 严重的原因2015年全国卷12016年全国卷1选 择 题水循坏; 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距离计算; 海冰资源的开发;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工业区位选择; 产业转移; 城市规划; 地表形态形成的内外力作用;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必 做 题卤虫生存条件的分析; 优势物种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其 影响; 冻土的成因、应对冻土的措施 ;农业区位; 工业集聚; 产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动物生存条件的判读; 科考条件(六)新知识增多,信息量增大在教材、考试说明等都没有出现的新的地理现象或者地理名词。如:绿心、贝壳堤、磷积累量的影响因素等。这部分需要学生结合图及文字材料做一个最基本的理解,并能够将这部分新知识与自己所学知识联系重组,形成初步的新的知识体系。然后再用这部分新的知识体系去解决问题。【2016年新课标卷1.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 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 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新知识】贝壳堤【知识构建】 文字材料中海岸堆积、海岸线位置 变化贝壳堤位置变化与海岸线变化密 切相关,海岸线不变,贝壳堤位置不 变。 图中信息贝壳堤变化不断向海 洋推进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 泥沙沉积、贝壳沉积 【应用】 7.任一条形贝壳堤形成结合知识构建海岸线不变;8.在贝壳堤 外堆积结合图中加大贝壳堤与海岸线之间的距离;10.多条贝 壳堤海岸线位置发生变化泥沙大量堆积(七)知识考查明确,能力要求更高1.知识考查落点很明确。考查自然地理就是针对自然地理 进行设问,考查人文地理就是人文地理。【例】36(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 条件。 37(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能力要求更高,尤其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例】13题。 第1题:关键20世纪80年代、佛山改革开放政策的前沿阵地 第2题:关键被划入中心城区地价上涨等因素产业转移产 业结构的调整 第3题:关键“瓷都”产业基础第2题组中的“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也是解题的 关键(八)信息载体和问题设置上的变化1.图的数量和种类相比2015年有所减小。2015年是每个题组都有图作为 信息载体,而今年16题则属于纯文字资料。综合来看,2016年全国卷 1的图更简单明了,难度较低;2.文字材料相比去年略有增加。去年的文字大约2017字,今年文综卷试 题部分的文字数量达到2372字,阅读量增加明显。3.设问的斟酌上更加严谨,要求也更加明确。【例】36(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 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4.生活化的问题出现 【例】37(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 点的理由。二、学科能力的培养审题知识提 取知识迁 移应用作出判 断审题知识提 取组织答 案卷面表 达高三学生足够的知识储备审题能力答案组织能力规范书写的能力时间的掌控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一)狠抓知识掌握不放松1.回归教材,认真阅读和梳理教材中的每一个地理原理、 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及地理图表。力争将知识点的复习 到边到沿,使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的基础知识,从而从容 应对知识的抽样检测;2.知识体系构建稳扎稳打。高考对于学生知识的综合掌握 要求较高,所以要求在整个高三的复习当中要建立较为 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由单个知识点到面再到知识网 络的形成;3.加大知识点的深度挖掘。高考中知识点的考查总有一些 是我们意想不到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如热量比较,我 们通常的答案就是A比B地区热量充足或不足,没有进一 步的解释和思考。但是今年却出现了另一个方面的答案 :横县出现高温时间比浙江和江苏长,从而利于茉莉花 的生长。这里面就不再是单纯的热量数字大小比较,还 有其时间的变化。4.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对于新的概念和事情,教师在讲 解中要注重浅显易懂,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掌握 ,同时平常要注重生活常识的灌输。(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和练习中注重学生圈画关键信息习 惯的培养。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解读中强调关键词或信息的理解 ,让学生对关键信息有初步的了解; 【例】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 的土地发生了退化。课堂练习讲解中要注重将答案中的信息与材料 中的信息进行对接,从而让学生明确根据设问需 要有哪些关键信息的获取;【例】全国新课卷1.36(2)根据材料提示“生长旺季 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可知 地势较高的旱地便于排水,土壤不会过湿,且不易受洪 涝危害危险,土层深厚且疏松,便于茉莉根系发育,离 河较近,便于灌溉,满足生长旺季时为土壤提供充足的 水分。2.始终贯彻信息解读能力的培养常见地理信息的解读:如政府、发展历史、等高线图等 ;设计课堂环节,由学生找出材料中的信息,并进行解读 ;对题目进行变式练习,即材料不变但考查思路和信息的 应用会有所变化,让学生对信息的解读更加全面。【2013年全国新课标】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 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 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 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 为昂贵的美食。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 响。 (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设问1:该地区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设问2:鲈鱼引进会带动哪些相关产业的发展? 设问3:为以鲈鱼为基础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三)审题能力的培养 1.根据设问先确定主干知识; 2.抓住设问中限定条件或词语,从而确定答题方向。 如: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 因。(8分) 主干知识:茉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限定:冲积平原、地势较高、旱地(四)答案组织能力的培养1.基础知识条理清晰的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 自己地理语言使用的准确性,知识讲解的逻辑性;2.部分题目的答题模板还是要建立的。模板训练是一个从 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训练过程, 学生的答题思路会逐渐明晰;3.在平常的训练中,强调既有知识与材料中信息的结合。1.平时做题考试化,严格掌控时间。根据文综的分值和时 间,每2分就需要1分钟的时间,当然这是平均计算。这 就是说对于地理11个选择和3个综合题时间在控制在50 分钟之内,如果再一步计算那么11个选择题就需要控制 在15分钟之内,才能完成后面综合题的读题、审题和作 答。这种能力不是说一下子就可以形成的,这就需要在 平时练习中,限时训练要始终坚持。;2.日常学习规范化。学生卷面书写规范和语言表达规范不 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至始至终的贯彻在整个学 习过程当中。尤其综合题,在书写要求上不要太随意。 有条件的化,可以设置答题纸。(五)书写、时间掌控等能力的培养三、习题选择的重要性1.知识掌握中试题选择针对性要强。知识体系的构建中试 题选取梯度性要强,在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过程,我们主 要是通过试题让学生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所以试题设 问单一,题目难度低;而在知识面和网络的形成过程中 ,则需要题目也体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深度;2.能力训练中试题选取则更加马虎不得。我自己归纳总了 关于训练试题的选题的一些看法。试题的设问要明确,选择题的答案更加要准确唯一;试题材料可文字可图,文字可长也可短;图文材料一定要准确,且对作答指示性强;综合题的答案一定要进行依据全国新课标卷进行重新整 理;一些新材料、新设问也可以适当选择,旨在拓宽学生的 思路。结语高考最终是要通过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对人才进行选拔,所以无论高考题出现怎样的变化,作为应对考试的我们只要夯实学生的知识,提升他们的各项能力,就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让我们的学生笑傲高考。以上就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正!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