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组2016年适应性测试语文讲评龙 猫 2016年3月5日序图:张岱年、宗白华、薛昂夫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v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v A如果我们安于读书,读得越多,接受外来的思想越多 ,就会把自己“自主研究”“自我思想”的能力消灭了。 【原文是“渐渐的把自己“自动研究”、“自动思想”的 能力消灭了”,此处过于绝对化】 v B要从前人的书籍中获益,正确的方法是按照书籍指定 的道路亲自走一遍,而不是仅从书籍中了解他所行走的道 路与方向。 v C如果我们以读书为唯一的思索的时间,以他人的思想 为思想,那我们的脑筋至多是一个没有条理的藏书楼,是 没有用的。 v D天才读书多,仍能正确理解运用书本知识,也能保持 自主的观察与思想,这是普通人无法达到的地方。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v 2下列各项中,其含义不符合原文叔本华的读书观点的 一项是 v A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字面, 另一只眼睛看到字面之外。 v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 书示子聿) v C读书并不能让我们借助别人的思想和知识,构建起自 己的思想和知识体系。【原文意思是若“以读书为唯一的 思索的时间”,则会成为“一个没有条理的藏书楼”。叔 本华教我们活学活用,知行合一,学思交替,并不是彻底 否定读书对构建自身思想体系的启迪价值】 v D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智慧,长精神:不善吃者吃出 病,添烦恼。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v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v A叔本华读书很多,却认为读书读久了容易使思想不能 成为有生气的、有机体的系统,不过他还是承认读书是有 用的。 v B在作者着来,叔本华关于读书的观点是“书本中的几 句死话”,这表明作者经过认真思考后并不认可叔本华的 观点。【“并不认可叔本华的观点”错误,无中生有】 v C我们若像庄子那样亲近自然,自主观察,富于创造思 想,再具有精密的科学方法做自主的研究,应该能揭示更 多自然的奥秘。 v D如果读者没有自主的思想,不能自主研究,那么本文 作者关于读书的观点也是“书本中的几句死话”。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v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v 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到十八岁举行加冠礼,表示男子己 经成人。【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 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 “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 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v B檄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 v C招安是指古代的统治者劝诱反叛者投降归顺。 v D隆兴是宋孝宗在位时用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 用以纪年的名号。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v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v A辛次膺勤政实干,临乱不慌。他在贼寇毁城之后,坐 在废墟中发布号令,妥善安抚官吏和百姓。 v B辛次膺不畏权贵,刚正直言。他上奏反对韩世忠的儿 子无功居要职,弹勃秦桧利用职权为其妻兄加官、投拜金 贼等行径。【投拜金贼的行为是仲薿干的,不是秦桧。】 v C辛次膺有勇有谋,刚柔并济。秦桧企图借贼寇之手除 掉辛次膺,辛次膺单车直入茶陵,擒拿贼寇将领,顺利招 安贼寇。 v D辛次膺知己知彼,颇有预见。他曾指出金请求议和有 阴谋,并在战场捷报频传时告诫宋军谨慎,否则易败,后 来事情都如他所料。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v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v (1)贼奔溃,生致首领五人,余悉宥之。(5分) v 答案:贼寇逃跑溃散,(辛次膺)活捉贼寇头子五人,( 对于)其余的贼寇,全都宽恕了他们。【译出大意给2分 ;“生致”“悉”“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v (2)是皆吾民,正当弃兵甲,持锄櫌,趣令复业。(5分 ) v 答案:这都是我们的百姓,正应该放弃兵器(和铠甲), 拿起锄头和耰,赶快让(他们)恢复原来的职业。【译出 大意给2分;“是”“兵甲”“趣”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v 【译文】远山一片青翠,湖面就如白娟般光洁,每走一步 都都如同一幅山水画。去寻访林逋的梅花仙鹤,再去苏堤 游玩。把西湖美景都游个遍。明月高高升起天色已晚,回 路还远也都不去管它。向前行水和船儿啊不要转头,对着 如此美景,酒杯可不要停着。(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v8这首元曲写到的“西湖好处”有哪些? (5分) v答案: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如青翠的远 山、白绢般的湖面,并且一步一景、风光 如画。(3分) v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能让游者遥想当年 林逋的梅花仙鹤和苏东坡的踪迹。(2分) 【意思答对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v 9同是表达游湖之感,元曲中的“管甚月明归路远。船 ,休放转;杯,休放浅”与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 尾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v答案:元曲间接抒情,虽夜深路远,还不愿返回 ,劝友人继续饮酒,从侧面烘托出作者游西湖的 喜悦和兴奋。(3分)唐诗直抒胸臆,绿荫下白沙 堤的“行不足”,直接表达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 愉悦之情。(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 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v(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不会因 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进取或沮丧的句子是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 (而)非之而不加沮。 v(2)李白蜀道难表明蜀国长久以来交 通不便的句子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塞通人烟。 v(3)陆游游山西村表现农家热情好客 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 鸡豚。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v 薛蓝伤心至极,边哭边喊:父亲是我害死的,我这个主意 馊啊! v 原来,晚报登出消息后,还是无人问津,而父亲又把唯一 的希望寄托在晚报上,薛蓝便突发奇想,找来自己的女友 ,扮成那个取旗袍女人的女儿。旗袍取走了,本想让父亲 了却这桩心事,安度晚年,没料到反而加速了父亲的死亡 。 v 火化父亲和父亲的遗物时,薛蓝拿着那件旗袍,泪汪汪地 盯了半天。母亲说,这是你父亲一生做得最用心的一件旗 袍。他走了,让你爸带走吧!女儿明白母亲要将旗袍烧掉 。她急忙抱过来对母亲说,我要留着它。 v 旗袍仍然挂在模特身上。这条旗袍就成了路人永远注意却 无人领走的绝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v(2)小说多次写到薛师傅父女之间的冲突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v答案:展现两代人对待湘绣旗袍的传承 与发展的理念不一致;表现出父女俩的 个性,使其形象更鲜明更丰满;引发读 者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和对民间艺术 继承与创新的关注;为下文写女儿逐渐 理解父亲、珍视旗袍和尊重传统作了铺垫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v(3)小说在刻画薛师傅这个人物形象时, 突出了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v答案:技艺高超。他不用量身就可裁衣 ,眼力好,手工好。对人真诚,讲究诚 信。他为顾客的信任而感动,坚持在原地 守候顾客来取旗袍。对事业专注、执着 。他做了一辈子旗袍,将旗袍做到极致。 坚守传统。他接受不了女儿对旗袍的改 良与创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v(4)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写薛蓝留着父亲做的 最后一件旗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v答案:表现她的内心有了触动:她重新审视 父亲看重的湘绣旗袍蕴含的内涵与老一辈艺人 的艺德;使小说的结局意味深长,给读者一 种想象和期待的空间年轻的传人将选择回 归到旗袍的内涵与意韵,湘绣旗袍的技艺或将 后继有人;与上文写她不理解父亲对传统的 坚持形成对比,突出她认识上的转变。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v(2)张岱年在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时,感 到了平生最大的快乐。为什么?请结合材 料分析。(6分) v答案:少年时期,亲历民族危机,痛感 国耻,对抗战胜利有着殷切期盼;对中 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抱有抗战必胜的信 念。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v(3)张岱年认为“救国必须有知”,他是 如何践行这一主张的?请结合材料分析。 (6分) v答案:少年时就立下了学术救国之志, 深入研究古代哲学典籍;民族危难之时 ,提出确立勇猛宏毅的哲学以应付危机; 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有深刻的认 识,坚决不与敌伪合作,保持民族气节。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v (4)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本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请结合材料分析。(8分) v答案:文章多处引用传主的原话、诗文、编者 按等,多方面表现了传主的品格、志趣、学术追 求等,丰满了传主的形象,使传主形象更加真实 立体;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具体明确,真 实再现了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传记反映的人 物生平事迹显得真实准确;在叙述具体事件时 ,穿插传主的回忆和作者听到的张岱年本人的讲 话,多角度印证传主始终如一的爱国之心和民族 气节。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v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 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 v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 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 己,不管别人。 v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 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 众事情。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v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v A日前,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表示,中国足协自第一次 会员大会以来,足球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各项工作有序推 进。 v B遵循市场化、法制化理念,新一届政府加快推进政府 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三张清单”,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v C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鲁克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核 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大脑,研究人在睡眠时大脑清理废物 的复杂过程。 v D珠海市斗门区南门村被誉为“幸福村”,幸福村居的 创建是珠海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 一个缩影。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v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v 语言是通过口、耳交际的,本质上是通过声音来实现交际 过程的。声音一发即逝,距离太远听不见,过去的话也听 不见,交际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果仅有语言,人 类已有的经验很难完整地保留和传递。人类大脑这个“加 工厂”的材料来源也只能限于个人直接经验和口耳相传的 间接经验。这样一来,因信息量有限, _。因此,仅有语言的人类在生产、生 活中就会存在诸多不便。 v A大脑的能力完全不能发挥,大脑的进化过程渐渐停止 v B大脑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大脑进化过程也会放缓 v C大脑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大脑进化过程被迫停止 v D大脑无能力充分发挥,进化过程也被放缓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v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 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v 在中国历史上,_:火的发明使用, _,从此茹毛饮血的时代成为历史; 农业的出现,人们由采集变为栽培植物,有目的地生产出 自己的食物;面食的输入,使中国饮食文化由“粒食文化 ”进入“粉食文化”;美洲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 的传入,增加了粮食的种类,_;第 五次的饮食变革,则是食物生产和制作的工业化、标准化 。 v 有五次重要的饮食变革 v 使人们开始熟食 v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