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6页
第2页 / 共76页
第3页 / 共76页
第4页 / 共76页
第5页 / 共76页
第6页 / 共76页
第7页 / 共76页
第8页 / 共76页
第9页 / 共76页
第1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与分散系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如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 、 、等类型;根据物质存在的状态,将物质分为 、 和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将物质分为易溶微溶难溶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二、物质的分类2.同素异形体(1) ,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变化属于变化。不同的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相同的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物理化学特别提醒纯净纯净 物混合物区 别别概念组组成(1)宏观观:同种 物质组质组 成 (2)微观观:由构 成同种物质质的粒子 构成,对对于分子构 成的物质质而言由同 种分子构成 (3)具有固定不 变变的组组成(1)宏观观: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物质质 (2)微观观:由构成不 同种物质质的粒子构成, 对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质而 言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没有固定的组组成转转化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无 机 化 合 物要点一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要点精讲无 机 化 合 物无 机 化 合 物特别提醒 判断氧化物的所属类别时,应注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形成对应的酸、碱时,元素化合价不变,如NO2不是酸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1.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也有一定的联系。(1)两种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 的变化。如:酒精挥发(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 的变化。如:铁生锈、光合作用等。化学变化中常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固体或沉淀。(2)两种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 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 有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一定 不一定三、物质间的转化2.化学反应的分类3.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是中学阶段学习的五类重要物质,对其之间的相互转化应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在掌握各类物质化学通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各类物质中具体物质之间的差异。既要掌握其所属类别的通性,还要掌握这种物质的特性。如酸与金属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盐,这是一般规律,但并不是对任何酸和任何金属的反应都适用。特别提醒1.分散系(1)概念: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四、胶体、分散系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的侧面可看见胶体中有 , 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在实验室里可利用该性质鉴别胶体和溶液。一条光亮的“通路”要点二 常见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浊液分散质质微 粒 直径大小10-7 m分散质质微 粒 成分离子或 小分子大分子或 分子集合体大量分子 集合体外观观特征均匀、透 明均匀、透明或半透明不均匀 、 不透明实实例食盐盐水、 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下表中对于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编编 号纯净纯净 物混合物弱电电解 质质非电电解质质A明矾矾蔗糖NaHCO3CO2B天然橡 胶石膏SO2CH3CH2OHC王水冰H2SiO3Cl2D胆矾矾玻璃H2CO3NH31.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能是(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金属非金属 酸 碱 盐 氧化物A. B. C. D.全部解析 由H和Cl能组成氯化氢(属于酸、化合物、纯净物);由He和Ne组成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由不同的同位素 H和 H能组成氢气(属于非金属、单质);由不同的同位素23Na和24Na组成的金属钠(属于金属);由Na和Cl能组成氯化钠(属于盐);由Na和O、H能组成氢氧化钠(属于碱);由Na和O能组成氧化钠(属于氧化物),故选D。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知识,明矾KAl(SO4)212H2O、胆矾(CuSO45H2O)、石膏(CaSO42H2O)等结晶水合物都是纯净物;玻璃是多种硅酸盐的混合物;冰是水的固态,是纯净物;蔗糖有固定的组成(C12H22O11),是纯净物;天然橡胶是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来说高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纯净物,天然物质通常含有多种物质;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弱酸H2SiO3、H2CO3是弱电解质;NaHCO3是强电解质;SO2、CO2、CH3CH2OH、NH3是非电解质;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答案 D自我诊断3.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导电 爆炸 缓慢氧化 品红褪色 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白磷转化为红磷 久置浓硝酸变黄 克隆解析 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爆炸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化学变化如H2与Cl2光照条件下爆炸,有的是物理变化如自行车打气时轮胎爆炸等;品红褪色是因为其结构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别的物质;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是结合水生成了胆矾;白磷和红磷是两种不同的单质;浓硝酸久置分解出NO2,NO2又溶解在HNO3溶液中,使得硝酸变黄;克隆是生物变化,已不是简单的物质变化,超出了化学范畴。答案 自我诊断4.有关分散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浊液的分散质可用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B.任何物质在水中溶解时都有一定的溶解度C.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一些D.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解析 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前者可过滤分离,后者过滤无法分离,只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A错误;某些物质(如硝酸、酒精等)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存在溶解度的限定,B错误;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可以比较,但如果未指明温度,二者浓度大小不确定,C错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D正确。答案 D【典例导析1】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肯定合理的是(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将所有氧化物分为碱性、两性和酸性氧化物A. B. C. D.解析 各项判断如下:CH3COOH分子中含4个氢原子,但它是一元酸,不合理;强、弱电解质是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进行分类的,不合理;区分金属与非金属是依据其最外层电子的得失难易程度,而不是以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不合理;任何化学反应都有热效应,非吸热反应即放热反应,分类标准合理;氧化物分为碱性、两性和酸性氧化物的标准应为氧化物能否和酸或碱反应,不合理。答案 B误区警示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新课标教学首先介绍物质分类方法,突出化学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在学习基本概念分类时,如物质分类、反应类型分类等,要抓住概念分类的根本标准,避免外观现象影响我们对概念的正确判断。迁移应用1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 都是氧化物B.HClO、浓硫酸、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解析 HCOOH是羧酸,Cu2(OH)2CO3是碱式盐,A项错;CH3CH2OH是非电解质,C项错;HCOOH分子中只有羟基氢可以电离,属于一元酸,D项错。答案 B【典例导析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B.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叫胶体C.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别D.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溶于酒精形成胶体A迁移应用2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 ( )A.稳定的液体 B.透明的液体C.混合物 D.化合物C题组一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按照物质不同的分类方法,HNO3应属于( )酸 氢化物 氧化物 含氧酸 难挥发性酸 强氧化性酸 一元酸 化合物 混合物A. B.C. D. 解析 氢化物是指氢元素与另外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HNO3不属于氢化物;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HNO3不属于氧化物;HNO3是化合物,不属于混合物。对点训练B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由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SiO2 H2SiO3B.Cu(OH)2 Fe(OH)3C.CaCO3 Na2CO3D.Cu Cu(NO3)2解析 A项酸性氧化物转化为酸,应按酸性氧化物+水 酸的反应形式直接转化,但SiO2与水不反应,故SiO2不能由一步反应变为H2SiO3;B项碱变为其他碱,应按碱+盐 新碱+新盐的反应形式直接转化,但Cu(OH)2不溶于水,一般不能与盐反应生成其他碱,故Cu(OH)2不能由一步反应转化为Fe(OH)3;C项盐变为其他盐,可能的反应形式为盐+碱 新盐+新碱,盐+酸 新盐+新酸,盐+盐 新盐+新盐,盐+金属 新盐+新金属,由于CaCO3难溶于水,故它难与其他物质反应转变为易溶于水的Na2CO3;D项金属变为盐,可能的反应形式为金属+酸 盐+H2(强氧化性酸反应产生其他气体),金属+盐 新金属+新盐,铜可与AgNO3溶液反应直接产生Cu(NO3)2,也可与硝酸反应直接产生Cu(NO3)2。答案 D3.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 ( )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D.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解析 Na2SO4中含Na+,它是钠盐;含SO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