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承办单位或建设单位 1.1.3 项目的主管部门 1.1.4 项目拟建地点 1.1.5 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1.2 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 1.2.1 列举所依据的重要文件名称、文号、日期。如项 目建议书及其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委托书、环境影 响报告书、厂址选择勘察报告、有关生产性试验报告 、批准的资源勘探报告、技术引进项目的考察及询价 等文件、资料。 1.2.2 研究工作的范围 1.3 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审批意见 1.3.1 择要复述项目建议书的要点及审批意见,有 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应列举其研究结论及 提出的问题。 1.3.2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项目应说明注册资本投 资各方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合营期限、分配方 式及其它合资各方的协议要点。 1.4 研究工作概况 1.4.1 进行重点研究的问题。 1.4.2 涉外谈判概况。 1.5 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 1.5.1 市场需求分析、产品销售方向和方式。 1.5.2 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1.5.3 生产方法。 a. 说明采用的生产方法的特征和选用理由; b. 说明选用的生产工艺技术名称、特征和来源,对其先 进性、可靠性、适用性和节能效果作分析评价。 1.5.4 厂址概述。 1.5.5 主要原料、燃料及动力供应。 1.5.6 环境保护。 1.5.7 全厂定员与劳动力来源。 1.5.8 总投资。说明项目总投资的组成及分析。 1.5.9 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1.5.10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建议。 1.5.11 研究结论。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 2.1 项目的提出 2.1.1 说明与本项目有关的规划要求。 2.1.2 项目发起单位及缘由。 2.2 建设项目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 2.2.1 项目类别。说明项目在产品、生产方法与技术特征等方 面的类型,如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技术、新兴行 业、国际科技发展项目、国防工业配套工程、出口创汇、发展 边区工业、资源利用、保护环境以及国家基础工业等不同类型 或类别。叙述项目建成后在国计民生中所起的作用,在国民经 济中所处的地位。 2.2.2 描述出口创汇产品或替代进口产品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 作用。 2.3 项目的发展概况 2.3.1 说明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及 形成的成果,如资源调查、市场调查、选址勘察 、环境现状调查、社会公用设施调查等。列举这 些工作的进行情况及重大事实摘要,已经形成工 作成果或文件的名称、编号。 2.3.2 试验试制工作(项目)。 2.3.3 技术引进项目的提出过程,已经对外联系的 情况。 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3.1 市场需求现状 3.1.1 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的调查。 3.1.2 产品在国内的需求状况 3.1.3 销售方式。 3.1.4 出口产品在国外销售的需求状况,竞争的主 要方面(产品价格、功能、质量、花色品种等), 竞争的主要对手(厂商、国家和地区)及其优劣势 分析。 3.1.5 拟建地区现有在建或确定建设的同类型产品 工厂,在规模、销售方向、原料与动力供应、资源 利用、运输、社会设施等方面,与本项目建成后可 能产生的相互竞争或影响的情况分析。3.2 销售预测 3.2.1 本项目产品在市场上竞争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3.2.2 预测本项目销售额变化趋势,占需求量的比例。 3.2.3 出口产品的销售预测。分析出口产品品种、质量、价格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3 市场供需状况综合分析 3.4 产品方案 3.4.1 主要产品的组合方案,对产品品种规格、质量标准、年 产量、所占总产量的比例等,可列表表示。 3.4.2 产品内外销数量分配及外销产品质量标准的确定。 3.4.3 产品方案的推荐理由。 3.5 建设规模 3.5.1 拟建规模的合理性论述。 3.5.2 分期建设方案。采用分期建设方案的,应列出各期的建 设规模,互相衔接的内容。分期建设的原因。编制分期建设计 划表。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4.1 资源 4.1.1 需要利用资源的名称和数量,可能的供应点, 资源储量资料(品位、成份、勘探精度),论述本 项目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4.1.2 目前资源供应点的开采量、使用量、近远期开 发规划。对本项目最大可供量。 4.1.3 本项目年最大需用量,估计今后生产发展所需 的增量。 4.1.4 资源使用条件,供应方式和供应量,运输方式 。如需要项目自行开发的,应说明开采条件,一切 费用估计。 主要原材料需用量估算表序号名 称规格及 质量单位 数量来源运输方 式备注4.2 原材料 4.2.1 采用的主要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要求 4.2.2 分析原料可供量的可靠性。 4.2.3 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的需用量、来 源。 4.2.4 需要进口的原材料,要说明进口的必要性、来源、 规格、质量标准、价格。预测以国产原料替代的前景 4.3 燃料 4.4 动力 4.4.1 项目所需动力(包括电、汽、水等)的名称、规格、 需用量 4.4.2 自建和外购动力的数量分配,外购动力的来源、供应 方式和条件。 4.4.3 需自建并自成生产系统的配套工程,如热电站、煤气 站、水厂等需说明建设规模及自建的条件和理由 外购燃料、动力需用量估算表序 号名 称单 位热(冷)值 kJ/kg规 格数 量来 源运输方 式备注燃料 动力4.5 需要经过生产试验的原料 4.6 厂址选择 4.6.1 厂址选择报告要点及结论。 4.6.2 自然条件: a. 地形、地貌资料、地理位置; b. 地震、洪水以及其他自然灾害资料; c. 工程地质、气象、水文及环境现状资料; d. 交通运输及社会经济状况资料; e. 其他。 4.6.3 本报告对厂址的评述: a. 推荐厂址的优缺点分析; b. 存在问题与处置意见。 4.6.4 改、扩建与更新改造项目应说明现有厂址的利用情况。 4.6.5 必需的附件: 厂(场)址选择报告;厂(场)址区域位置图;厂(场)址分 区位置图;选址勘察报告;主要自然条件资料。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5.1 项目组成5.1.1 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 施、辅助生产设施、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应列表 项目组成表工 程 类 别工程(车间)名称规 模备 注1主要生产工程 2辅助生产工程3公用工程 4服务性工程 5厂外工程 6生活福利设施工程5.1.2 对自成体系而需单独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配套工程, 如自备热电站、水厂、铁路专用线等,应在表备注栏内说明 ,并列出工程名称和单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号。5.1.3 改、扩建与更新改造项目,应说明企业现有情况和原有 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 5.2 生产技术方案5.2.1 产品采用的质量标准。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及产品方案, 确定产品采用的标准,并与国家一、二级产品标准对比,出 口产品应与国际常用标准对比,可列表。5.2.2 生产技术方案的选择。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主 要生产设备、测量和自控装备水平等的选择和组合方式,统 称为生产技术方案。经过比选,说明推荐的方案是先进、成 熟、经济、实用、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和拟建地区的社会经 济条件等。 5.2.3 分车间(工段)阐述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选 择。具体内容:a. 生产方法及说明;b. 工艺流程简图及说明;c. 主要设备选择,编列主要设备表 d. 技术和装备来源,如有引进技术和装备,应着重说明引进理 由和来源,以及设备分交或中外合作制造等方案的可能性;e. 与国内现有先进的生产设施作对比说明。5.2.4 主要工艺技术参数:a. 评述选用的工艺技术参数在技术、经济上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b. 与国内现有先进生产水平作对比 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5.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推荐方案。分别绘制主要生产车间 平面布置的推荐方案示意图。5.2.7 附件:工艺流程简图。主要设备表。主要生产车间平面布置示意图 5.3 总平面布置与运输5.3.1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a. 按自然条件和生产功能确定的竖向布置和平面布置 原则;b. 按符合生产、经济合理和安全防护的要求,确定的 厂区界址走向、内部分区及各主要单项工程位置。5.3.2 总平面布置方案的比选要点及说明。5.3.3 总平面主要设计指标,列表5.3.4 厂内外运输:a. 全厂运输量分析(常年、季节、定期、不定期等运输要求);编制全 厂运输量表 b. 运输方案说明。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及厂内运输等方 案,应分别作简要说明 全厂运输量表序 号货物名称来处或去处运输量t/a运距备注 火 车汽 车船运入 小计 运出 小计 共计c. 主要运输装卸设备选择d. 项目需自建的厂外运输工程 5.3.5 仓库与堆场方案:a. 说明原材物料、燃料、产品、半制品等的贮(堆)存量、贮( 堆)存期、贮(堆)方式对有自燃特征的燃料,需说明采取的防 护设施;b. 仓库及堆场面积估算;c. 贮存及堆垛的主要设备选择,编列主要设备表。5.3.6 防洪、排洪方案和说明。5.3.7 场地平整、土石方工程量估算,并说明余(缺)土量的处理 办法。5.3.8 附件:总平面布置简图。主要设备表 5.4 土建工程5.4.1 各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和结构类型 5.4.2 需要采取的特殊技术措施。5.4.3 建筑材料。估算建筑三材(水泥、木材、钢 材)需用量。5.5 给水工程5.5.1 全厂用水量,编列全厂用水量表 5.5.2 水源、取输水工程及净化设施方案说明。5.5.3 主要设备选择,编列主要设备表。5.5.4 消防给水及应急设施设置说明 5.6 排水工程5.6.1 全厂向厂外的排水量,编列全厂排水量表 5.6.2 生产污水、生活污水总排出口地点、位置以及有关排出 方式的说明。5.6.3 主要设备选择,编制主要设备表。5.6.4 估计需要处理的污水量。5.6.5 附件:给排水主要设备表。5.7 供电5.7.1 电源、电源设施及外部条件。5.7.2 列表说明全厂装机容量、用电负荷、负荷等级和供电 参数。5.7.3 总变(配)电所的布局、位置。5.7.4 全厂供电系统选择。5.7.5 防雷措施。5.7.6 主要设备选择,编列主要设备表。5.7.7 附件:总变(配)电所位置示意图。供电主接线简图。供电主要设备表5.8 供热5.8.1 热源的选择。5.8.2 全厂热负荷及供热要求。5.8.3 供热方案选择。5.8.4 热能综合利用要求。5.8.5 渣灰处理方案及除尘措施选择。5.8.6 主要设备选择。5.8.7 附件:供热主要设备表 5.9 采暖通风和制冷5.9.1 室外气象参数。5.9.2 全厂采暖通风、空气调节方案选择。5.9.3 制冷方案选择。5.9.4 采暖通风和制冷主要设备选择。5.9.5 附件:采暖通风主要设备表。制冷主要设备表。 5.10 自控测量仪表 5.11 辅助生产设施 5.12 地震设防5.13 消防 5.14 职业安全卫生 5.15 生活福利设施 第六章 环境保护6.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6.1.1 四邻环境现状,纳污水体上下游环境状况及水质分 析,厂址与生活居住区及自然水体的距离,项目投产后 对居民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可能影响的分析估计 。6.1.2 拟建地点大气、土壤的环境现状。6.1.3 厂址周围的水体、大气、土壤及植被的自净化能力 及特性。6.1.4 所选厂址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优、缺点分析。 6.2 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6.2.1 污染源的名称,在厂区内的分布位置。6.2.2 主要污染物的名称、种类、经处理后最终向厂 外排出的数量、成分、排出方式及排放点。6.2.3 编制污染源及污染物表,表的格式和内容按具 体项目特征确定。6.2.4 国家与当地规定的排放标准。说明本项目达到 的排放指标与排放标准的适应程度。6.2.5 资源开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