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助学案模式下的“光的反射”的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第三章第五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平面镜的光现象之后,进行的一节光反射规律性教学。光现象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光的反射规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在探究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本节课从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光的反射现象,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出光的反射规律,解释平面镜成像原因,理解两种反射现象等。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学情分析1、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已经了解,也能说出一些光的反射现象,但不知道现象背后的本质。2、我校学生因为在助学案的熏陶下形成了预习的习惯,对基础知识预习能胜任:如入射角、反射角教学设计思路从 2009 年 9 月份开始,我校努力构建以“助学案”为载体的“预设目标,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当堂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通过“助学案”的实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预习,将学习前移,课堂上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助学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动交流,最后课堂反馈检验学习效果实践表明光的反射这节课如果仅按照以往的要求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本实验的教学设计借助“助学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课前预习部分小实验(如观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将一些可以自学的基本概念在预习中前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依据“助学案”这一载体,成问题导向下的师生互动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推动合作学习。教学流程1.课前预习及引入通过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在“课前预”部分的作业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及有关光的反射的几个概念,检查学生课前预习内容明确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反射的几个概念。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问题导向:可旋转的光屏,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优点?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实验探索并得出结论引导归纳出光的反射定律。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用平面镜在投影屏幕前反射投影仪的亮光和银幕的光线对比,让同学们感受镜面放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并看书后比较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和联系。4.凸面镜和凹面镜应用创新:平面镜的变形,变形后对光会有什么作用,会在哪些方面有应用?教学设计的亮点1.自制实验器材的亮点自制的光的反射实验器材套件采用激光笔做光源。(1)用 KT 板作光屏有几大优点:KT 板表面比实验室配的光反射演示器材的表面更加粗糙,光的漫反射更明显。KT 板表面粘贴的“量角器 ”为白色的印迹,比黑色的印刷线条对光的反射效果更好。KT 可以方便的固定在木质支架上,并能够向后折,操作很方便。(2)激光笔的光线粗细,一般可以通过激光笔头的调焦装置调节,调节步骤如下:第一步:打开激光笔帽 第二步:用螺丝刀顺时针或逆时针调节如果激光笔头没有调焦装置,可以在前端加装一个简易的扩束棱镜(可以用实验室里玻璃棒制作) 。2.教学流程的亮点借助“助学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两个“前置”和一个“引导”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一、将“观察漫反射”现象等学生能在生活中做小活动在预习中前置,提高学生的兴趣;二、将学生能够自学掌握的“光的反射”的几个概念前置,通过“课前预”的作业形式,提前一天布置给学生,这样做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三、从使用的环节来看, “助学案”对于指导自学、引导探究、帮助合作等方面效果显著。这种“预设目标、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当堂反馈”的模式,能够有效的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过程设计课题:第三章 第五节 光的反射班级:_ 姓名:_课型 新授 课时 1 主备 邱克胜 审核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学习目标1. 了解光的反射现象。2. 通过预习知道法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含义。3. 经过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能理解光的反射定律。4.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5. 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难点:光的传播路线画法。实验器材准备激光笔、平面镜、自制光的反射实验套件、手电筒等课前1、你有几种方法显示光路?调节此处预习 2、平面镜成像特点是: 、 、 、 3、自己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 叫光的反射现象。(2) 叫法线,叫入射角,叫反射角。(3)如上图所示, 是入射光线, 是反射光线,是法线。 表示平面镜,是入射角, 是反射角。4、在家完成实验:在暗室里,将一个小平面镜放在一张较大的白纸上(或白墙上),用手电筒正对着镜面照射,从侧面看 更亮,从正面看 更亮。(镜面或白纸)5、思考: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投影仪屏幕上的画面呢?为什么我们能看见教室里的桌子、椅子和各位同学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6、我们所看到的平面镜内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的_形成的视觉。虚像上(有/没有)光发出。7、凹面镜对光有 作用,可使光的 集中, 都是凹面镜。8、凸面镜对光有 作用。与平面镜相比,凸面镜能 。如 都是凸面镜。教学环节课中探航 设计意图导入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如在挡住门窗光线的教室内,打开电棒,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棒,同时还能看到黑板、同学及周围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检查学生课前预习内容明确光的反射现象概念。并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介绍基本概念: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问题的提出引出探究欲望。预习掌握光的反射的基本概念探(一)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究活动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设计实验:(为了能在实验中获得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关键是要在实验装置中显示出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并能方便地改变和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进行试验:1.如图所示,把一可沿 ON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 M 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的 O 点,在纸板上便可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多测几组 ,并将有关数据填入下表: 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123结论 1:反射角 入射角结论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 侧。2.以法线 ON 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 OB 面绕法线 ON 缓慢旋转。现象:B 面上 (能/不能)观察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 (存在/不存在)结论 3: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 (在/不在)同一平面内。总结: ;。思考 1:什么情况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此时反射角、入射角分别多大? 答:当入射光线 射向镜面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反射角 入射角= 阅读并思考 2:人眼怎样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课本 P71页“读一读”)。我们所看到的平面镜内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的_形成的视觉。虚像上 (有/没有)光发出(二)镜面反射与漫反射明确实验的目的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并注意训练在光屏上呈现光路的操作要领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汇报:老师即时评价,并将各小组实验操作、汇报、画光路图、奖罚各项得分在黑板上进行公布培养阅读思考能力的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 平行的。漫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 。思考:漫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吗?(三)生活.物理.社会凹面镜和凸面镜(阅读 P72页)归纳:凹面镜对光有 作用,可使光的 集中。凸面镜对光有 作用,能扩大 。了解这些事例的过程来促进学生思考。起到巩固概念加深理解,认识科学和技术密切联系的作用。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体验了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同时了解到这一物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能用智慧之光照亮科学的学习之路!课堂反馈1.下面的几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B.小孔成像 C.在路灯下,地面上出现的人的影子 D.用潜望镜观看海面上的情况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 3108米/秒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C.我们看到平面镜里所成的虚像,是虚像射出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D.用一面小平面镜可以看到人的全身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比物小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则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4.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直角,则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应为 .5.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 现象.黑板反光是光的 现象。(镜面反射/漫反射)6光与镜面成 30角射在平面镜上,如图下右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7.如图所示,AB、CD 是发光点 S 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发光点 S 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 S。学习心得五:板书设计3.5 光的反射一、光反射的几个概念二、光的反射规律三、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四、凸面镜与凹面镜课后反思与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在“五严”背景下,有组织的教学空间被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少了,相应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必然大大增加,过去由教师代劳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形势的需要。 光的发射这节课时间紧内容多,利用“助学案”的教学模式成功的实现了“预设目标、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当堂反馈”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的有机整合。这篇“助学案”的设计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普遍能够接受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依据“助学案”这一载体,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互动,推动合作学习。为了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我校物理组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发掘现有教具的功能,在原来教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教具成功的应用在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这个实验中。自制教具时经历了一些波折,如光屏上的量角器的线条粗细以及颜色,本来采用黑色粗线条,结果削弱了漫反射的现象,后来经过多次尝试发现学生用的“白色修正液”效果最好。期间也有一些意外发现,如激光笔的光线本来就是可调的,这个有价值的发现将会给我们以后激光笔的使用带来很大方便。从本节课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整堂课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反馈”的练习正确率很高,这表明学生对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