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第9课 汉武帝时代第10课 东汉的兴衰第11课 割据与分裂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第第1010课课 东汉的兴衰东汉的兴衰光武帝刘秀光武帝刘秀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字文 叔,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 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 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王 莽政权的丧钟,由此而敲响。光武以偏师 徇河北,平王郎,降铜马,艰难奠定中兴之 基。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 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政治措施皆 以清静俭约为原则,兴建太学,提倡儒 术,尊崇节义,为一贤明的君王。在位 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 ,庙号世祖。学习目标 1、东汉的建立 2、光武中兴 3、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和多股政治 力量的角逐 4、东汉衰败的原因 5、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AA一、一、“ “新新” ”朝朝1 1、“ “新新” ”朝建立朝建立: :公元公元9 9年年,王莽篡位,王莽篡位为什么?王春艳课件 2010版书本P38小字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 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王莽趁机夺取 了西汉政权。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 ,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王莽瞅准机会,巧妙地伪装自己 ,在朝廷内外博得了好名声。王莽对母亲更是体贴入微。朝廷内外 ,因此都说王莽是孝子。蝗灾之年,王莽却主动捐献100万钱、30 顷土地,由国家财政大臣分给灾民。 在一片赞誉声中,王莽担任了大司马,掌握了朝廷大权。博得 了上层贵族阶层的好感;他甚至“大义灭亲”,他的儿子王宇杀了一 个奴婢,他当即迫使王宇自杀。于是,人人都说王莽是个公正的好 官。公元1年,王莽党羽一阵鼓噪,说是吉兆,吹捧王莽安定汉室 、德比周公,王莽假意推托了一番,也就做了安汉公,公元5年, 王莽毒死了年仅14岁的平帝,拥立两岁的宣帝玄孙刘婴当皇帝,自 己做了“摄皇帝” 。三年后,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 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就这样,王莽的新 朝取代了汉朝。这一年是公元8年。王春艳课件 2010版一、一、“ “新新” ”朝朝2 2、王莽改制、王莽改制特点:托古改制特点:托古改制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失败原因:不合时宜的改革激化社会矛盾失败原因:不合时宜的改革激化社会矛盾结果:引发社会混乱,导致绿林、赤眉起义结果:引发社会混乱,导致绿林、赤眉起义历史启迪?为什么?练习册P23:一/1王春艳课件 2010版1 1、东汉建立、东汉建立(A)公元公元2525年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二、东汉二、东汉为什么?(都城位于旧都长安之东 ,历史上称其为“东汉”)汉光武帝刘秀(前657),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 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 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王莽政权的丧钟,由此而敲 响。光武以偏师徇河北,平王郎,降铜马,艰难奠定中兴之基 。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 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 世祖。西汉皇族,汉高祖九世孙。秀九岁丧父,寄养叔父刘 良家。22年,农民起义军蜂起,与其长兄刘縯率领和宾客 七八千人在舂陵(枣阳)起兵,23年,新市、平林诸将拥 立刘玄做汉帝,号更始帝。是年刘縯攻下宛城,更始帝入 都宛城。更始帝在害死刘秀大哥后,让刘秀巡河北,想让 河北势力杀了刘秀,可刘秀借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在以后先后消灭了其它割据势力,终成大业,建立了东汉 帝国。王春艳课件 2010版2 2、光武中兴、光武中兴背景:经济凋敝、满目疮痍背景:经济凋敝、满目疮痍练习册P23:一/2、3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并机构,废除王莽时期繁苛的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并机构,废除王莽时期繁苛的 法令,强化中央集权。法令,强化中央集权。经济上:减轻赋税,多次颁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经济上:减轻赋税,多次颁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 奴婢的诏令。奴婢的诏令。文教上:礼贤下士,诚招各地人才;在洛阳兴建多所文教上:礼贤下士,诚招各地人才;在洛阳兴建多所 皇家图书馆,扩大中央官学皇家图书馆,扩大中央官学 “ “太学太学” ”的规模,并在全的规模,并在全 国普遍设立国普遍设立 “ “郡国学郡国学” ”。措施措施 :二、东汉二、东汉王春艳课件 2010版2 2、光武中兴、光武中兴背景:经济凋敝、满目疮痍背景:经济凋敝、满目疮痍 措施:措施:影响:影响:平息了西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全国呈平息了西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全国呈 现较为繁荣安定的景象现较为繁荣安定的景象 隐患:隐患: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原先的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原先的 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决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决练习册P23:一/2、3二、东汉二、东汉比较比较“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与与“光武中兴光武中兴 ” 共同原因共同原因: 吸取前朝的繁民劳众,激化矛盾的教训,吸取前朝的繁民劳众,激化矛盾的教训,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政策的有效性、持续性、稳定性。政策的有效性、持续性、稳定性。历史作用历史作用: 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统一,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统一, 推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延续王朝的统治和强盛。延续王朝的统治和强盛。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增加社会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社会地位;增加社会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社会地位; 整顿吏治,节省开支。整顿吏治,节省开支。实质?根本目的?肯定什么?王春艳课件 2010版1、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A) (1)表现 政治: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建立自然经济形态的庄 园三、东汉的衰败三、东汉的衰败陶制东汉庄园城堡模型历史信息?城堡庭院深邃楼台重叠错落外有高墙边有角楼练习册P23:一/ 5 、 4读图学史:王春艳课件 2010版1、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A) (1)表现政治: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建立自然经济形态的庄 园 军事:组建“家兵”、“部曲”之类的私人武装,称雄 一方 文化:凭借精通儒学的文化优势成为官宦世家 ,甚至连续数代在朝中位居高位 (2)结果:这些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 力后,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 。三、东汉的衰败三、东汉的衰败练习册P23:一/ 5“ “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 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 ”文献选读:P40比较东汉豪强地主与西欧中世纪庄园的异同。同:经济上自给自足,独立经营;军事上拥有武装异:东汉地主田庄的土地是皇帝的赏赐与豪强地主 自行兼并而得来,且能世袭,但必须受皇帝控制。 西欧是分封土地同时分封人口,相对独立, 不完全受国王控制。王春艳课件 2010版2、多股政治力量的角逐(A) 表现:朝廷上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 政治力量的相互角逐练习册P23:一/ 6三、东汉的衰败三、东汉的衰败皇帝皇帝即位年即位年龄龄龄龄 和帝和帝1010岁岁岁岁 殇殇殇殇帝帝1 1岁岁岁岁 安帝安帝1313岁岁岁岁 顺顺顺顺帝帝1111岁岁岁岁 冲帝冲帝2 2岁岁岁岁质质质质帝帝8 8岁岁岁岁 桓帝桓帝1515岁岁岁岁灵帝灵帝1212岁岁岁岁 少帝少帝1717岁岁岁岁 献帝献帝9 9岁岁岁岁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 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外戚宦官专权王春艳课件 2010版2、多股政治力量的角逐(A) 表现:朝廷上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 政治力量的相互角逐 结果:错综复杂的激烈争斗致使中央政府更加 衰微混乱,政治更趋腐朽黑暗练习册P23:一/ 6三、东汉的衰败三、东汉的衰败王春艳课件 2010版3 3、黄巾起义后军阀混战、黄巾起义后军阀混战4 4、结果:东汉分崩离析,名存实亡。、结果:东汉分崩离析,名存实亡。三、东汉的衰败三、东汉的衰败1 1、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A A)2 2、多股政治力量的角逐、多股政治力量的角逐(A A)试一试1 1、王莽改制距东汉建立相隔时间是、王莽改制距东汉建立相隔时间是2 2、王莽改制与商鞅变法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王莽改制与商鞅变法结果的主要原因是3 3、光武帝以、光武帝以“ “柔道柔道” ”治理天下,汉文帝与之相同的是治理天下,汉文帝与之相同的是4 4、光武中兴政策的实质是、光武中兴政策的实质是5 5、评价光武中兴的基本思路、评价光武中兴的基本思路1616年年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维护统治需要维护统治需要历史背景历史背景与民休息政策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调整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关系阶级性阶级性 全面性全面性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作业1、汉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时面临着哪些严重地社会问题 ?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练习册p24二/8)(1 1)社会问题:东汉初年经济凋敝,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奴婢)社会问题:东汉初年经济凋敝,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奴婢 买卖等社会矛盾十分突出。买卖等社会矛盾十分突出。 (2 2)措施:汉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着手调整统治政策,巩固统)措施:汉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着手调整统治政策,巩固统 治秩序。治秩序。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并机构,废除王莽时期繁密苛重的法令,强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并机构,废除王莽时期繁密苛重的法令,强 化中央集权。化中央集权。 经济上:减轻赋税,多次颁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经济上:减轻赋税,多次颁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 文教方面:礼贤下士,诚招各地人才;在洛阳兴建多所皇家图书馆文教方面:礼贤下士,诚招各地人才;在洛阳兴建多所皇家图书馆 ,扩大中央官学,扩大中央官学“太学太学” ”的规模,并在全国普遍设立的规模,并在全国普遍设立“郡国郡国 学学” ”。(3 3)结果:经过多年努力,东汉社会安定下来,经济恢复发展。)结果:经过多年努力,东汉社会安定下来,经济恢复发展。 出现出现“ “治世治世” ”局面,史称局面,史称“ “光武中兴光武中兴” ”。2、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归纳两汉盛世局面出 现的共同原因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0分)原因:两汉初年,经济凋敝,满目疮痍。吸取前朝经济凋敝,满目疮痍。吸取前朝 繁民劳众激化矛盾的教训。繁民劳众激化矛盾的教训。措施: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注重文治,善于措施: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注重文治,善于 用人纳谏;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政策的用人纳谏;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政策的 有效性、持续性、稳定性。有效性、持续性、稳定性。影响: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统一;影响: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统一; 推进经济的恢复推进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延续王朝的统治和强盛。致使出现治世。和发展;延续王朝的统治和强盛。致使出现治世。2 2、“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这这 句话有无道理?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句话有无道理?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有一定道理。如西汉末东汉初的社会概况:土地兼并,贫富分有一定道理。如西汉末东汉初的社会概况:土地兼并,贫富分 化等问题极其严重,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据此,王莽的改制却未根化等问题极其严重,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据此,王莽的改制却未根 据实际情况设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