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有: (1)确立_制度。 (2)由_组成中央政府。 (3)废分封,置_组成地方政府。 (4)对官僚机构还制定了一套_ 制度。(5)制定细密严苛的_。秦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是:(加分题)_ 习题 1、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 度,中央集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3、下列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 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 向 4、郡县制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 依据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 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5、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有: (1)确立_制度。 (2)由_组成中央政府。 (3)废分封,置_组成地方政府。 (4)对官僚机构还制定了一套_制度。(5)制定细密严苛的_。秦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是: _。皇帝 三公九卿 郡县 选拔、考核 法律打破了分封制, 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第3课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 矛盾出现(王国问题)的原因(阅读材料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2 后果:地方诸侯国力量日益强大、骄横 危及中央的统治(地方尾大不掉之势,中央难 于驾驭) 3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2)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力量 酎金夺爵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 原因: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 2 唐后期的藩镇割据 (1)藩镇的由来 (2)藩镇的割据性 (3)危害:社会动荡,人民遭殃 3 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思考题: 汉唐都实行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并 不断加强完善,为什么还会出现地方叛乱和割据?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 陈桥兵变 2 措施 3 影响(P13)积极: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积弱 政府效能 想想看,课本P12和历代开国之初“狡兔死,良狗烹” 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 方?(宋太祖在朝中大将势力尚未发展起 来的时候,采取和平的方式剥夺了 他们的兵权,避免了血腥和政治动 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VS地方皇权 VS 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周世宗改 革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郡国并行制 所谓郡是指郡县,国是指封国,而郡国 制则为西汉初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郡和封 国同是汉初地方高级的行政区划,郡直属于 中央,封国则由分封诸王统治。刘邦认为封 建有屏藩之利,郡县有统制之功,由是二者 并行,使全国形成封国与郡国并存的郡国制 度。但由于时间一久,封国势力逐渐坐大, 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中央难于驾驭。返回提纲七国之乱七国之乱西汉初期,刘姓诸侯王的势力渐渐强 大,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担忧,建议对这 种势力加以控制。文帝的时候,贾谊就 提出把大的诸侯国变成几个小的,以削 弱其面积及实力。景帝的时候,御史大 夫晁错又提出削藩的建议,即削夺诸侯 的封地。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 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 其反迟,祸大。景帝接受了这个建议 ,削去了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 地。这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汉景帝三 年(前154年)当景帝下令削夺吴王一些 封地时,吴王刘濞 即与楚、赵、胶西、 胶东、菑 川、济南等六国联合起来公开 反叛。他们打着诛晁错以清君侧的 旗号,举兵而西。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 率36万大军平叛。三个月以后,叛军失 败,刘濞被杀,七国之乱结束返回提纲汉武帝刘彻(前156前 87),景帝子,初 封胶东王,七岁立 为太子,景帝后元 三年(前 141年)继 位,在位五十四年 ,庙号世宗。 返回提纲中朝外朝 汉初丞相的权力很大,汉武帝初 即位时,丞相田鼢竟达到无视皇帝权威 的地步。汉武帝为加强皇权,渐渐信用 身边的近臣宠臣,他们位虽低但权重, 称为中朝或内朝,而以丞相为 首的机构则称为外朝。 返回提纲刺史 中央派至地方的监察官。刺 史受御史中丞统辖。设立刺史 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督 察和控制。西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将全国划分成十三 州部,每部设刺史一人,分管 几个郡国,称部刺史或州刺史 。刺史的主要职务是督察诸侯 王、郡守和地方豪族。刺史之 秩仅六百石,而所监察的守、 相为二千石, 返回提纲推恩削藩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 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 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 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以此从王国 里分出许多侯国。侯国列侯只能衣食 租税,不能过问政治。王国封地愈来 愈小,权力也愈来愈分散。再也没有 力量同中央对抗了。 返回提纲节度使出行图唐代后期,藩镇 节度使耀武扬威、割 据一方。这幅节度使出 行图描绘了节度使外 出时庞大威武的场面 ,鼓角齐鸣,彩旗飘 飘,军威严整,展示 了割据一方的藩镇节 度使出行时的气势。返回提纲返回提纲五代十国形势图下一页五代十国示意图返回提纲陈桥兵变遗址陈桥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的政 变。显德七年(公元960年), 赵匡胤在赵普、石守信等的策 划下,借口北汉和辽会师南下 ,率军从大梁(今河南开封)出 发,北上防御,行至陈桥驿( 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 穿上黄袍,拥立他做皇帝,改 国号为宋。返回提纲1.杯酒释兵权2.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转运使(一)集中军权(二)集中政权(三)集中财权、宰相相权一分为三、节度使、州郡长官A、三衙禁军统领机构B、枢密院负责军务C、“强干弱枝、守内虚 外”的部兵原则受通判监督文臣担任返回提纲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解除将领兵权的事 件。建隆二年(公元961年), 太祖与赵普定策,召集禁军 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宴饮 ,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 兵权。开宝二年(969年),又 用同样手段,罢王彦超等节 度使,解除藩镇兵权,以加 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防止分 裂割据。返回提纲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