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习提问:1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 科技对文化的影响?3 现代科技运用中产生问题的原因?4 科技发展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影响?5 科技伦理产生的必要性?第二框: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第一目:生命科学的新贡献开发器官移植、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罗纳德(左)捐肾给哥哥理查德,一不留神名留青史 50年以来,从肾脏、肝脏到心脏移植,医学界在器官 移植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迄今挽救了10余万人的生 命。器官移植手术已经从过去匪夷所思的神话,变成了今 天寻常可见的现实。专家说很快,人们还可以换手、变脸 1954年12月23日, 美国波士顿医生约瑟夫 梅里为一对孪生兄弟实施 肾脏移植手术,代表着人 类器官移植手术首次取得 成功。世界首位接受面部移植手术的“换脸人”6日首次与 媒体记者见面。尽管这名化名为伊莎贝尔-迪努瓦尔的现 年38岁法国女子说话费力、声音低沉,面部从鼻子到下 颚还有明显伤痕,嘴也无法完全合拢,但她告诉记者们, 她对生命的新开端充满感激。医生去年11月27日把 一名脑死亡者面部组织、肌 肉和动静脉血管取出,移植 到她面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进行试管婴儿实验的是英国医生帕特里克 斯特普托博士。世界首个试管婴儿在他与生理学家爱德华博士的主 持下出生。1978年7月25日,世界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在英国出生 时,曾引起巨大的伦理争议,怀疑和指责之声不绝于耳。25年后的 今天,试管婴儿已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并作为 不孕症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被接受。截至2004年底,全世界试管 婴儿已有50万例。世界首只克隆狗诞生 。 韩国科学家2006年1月3日 宣布,他们利用培育世界首 只克隆羊“多利”的相同技 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条克 隆狗。英国自然杂志4 日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 科学家普遍认为,狗是最不 容易克隆的动物之一。科研小组说,克隆狗成功可以帮助动物保护主义者保护 濒危物种,帮助人类了解基因对不同种类狗行为特征的影 响。 参加克隆狗研究的科学家杰拉尔德夏腾说,克隆 狗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影响狗和人类的疾病,比如癌症和 糖尿病;可以先在狗身上试验干细胞治疗技术,然后用于 治疗人类疾病。 史纳比(右)与“爸爸”一些重大的科技进步因为并不合乎当时的社会伦理观 念,在诞生时会面对种种非议、不解和恐惧,但这一进步 是否被人类所接受,推动社会观念的改变,最终取决于它 是否有益于人类的福祉。不断探求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世 间万物的客观规律,利用科学技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正 是人类所追求的真理。 由传统的生命科技到现代生命科技的转折点,是转基因 技术的出现.转基因而成的熊猫狗(组图)第二框: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第一目:生命科学的新贡献由传统的生命科技到现代生命科技的转折点,是转基因技术的出现.转基因技术有重要作用.第二目:生命科技面临的伦理难题1 器官移植是否合理 2 人伦关系的混乱 3 改变遗传基因或人为创造的新物种会不会破坏现有的 生态平衡在未来战场上,将会出现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武器,它无声、无 色、无味,却能在瞬间致人于死地。它是最新科技成果的结晶,有 着一个令人恐惧的名称“人种炸弹”。“人种炸弹”是一种基因武器,也是一种处于探索阶段的生物 武器。它是利用重组脱氧核糖核酸 (DNA )技术改变非致病微生 物的遗传物质,以产生某种致病菌,并让其针对人体特征上的差异 ,选择对特定遗传型的人体产生致病作用,以达到对特定人员(如 某个家庭、民族、某种肤色的人种等)进行杀伤的武器。“人种炸弹”的提法缘于当今的以色列军方。海湾战争中,伊 拉克曾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使以色列与伊拉克之间的种 族敌对情绪日益加深。为了对付萨达姆,以色列军方决定不惜一切 代价,加紧研制一种专门对付阿拉伯人的武器,这就是“人种炸弹 ”。“人种炸弹”能识别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基因,并且只对阿拉 伯人具有杀伤力,因此,当以色列释放“人种炸弹”时,凡是具有 阿拉伯基因的人就都会感染致病菌而死。同样,如果有需要,还可 以研制出识别种族基因、性别基因、血型基因等“人种炸弹”!更 为可怕的是,“人种炸弹”的释放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把基因细菌 或病毒喷洒在空气中或者倒入饮用水里就行了!它甚至让人在毫无 痛觉和没有流血的情况下迅速死去, 转 基 因 动 物 就 是 利 用 基 因 工 程 技 术 , 把 一 段 已 破 译 的 目 的 基 因 转 移 到 同 类 动 物 体 内 , 繁 殖 的 后 代 称 为 转 基 因 动 物 。 这 种 动 物 获 得 了 原 来 不 具 有 的 新 的 特 性 。 为 了 军 事 需 要 , 这 种 动 物 将 可 能 被 培 养 出 来 , 在 未 来 生 物 战 和 生 物 恐 怖 中 扮 演 恐 怖 杀 手 。据 悉 , 法 国 科 学 家 已 经 培 养 出 一 种 大 脑 中 缺 少 13种 神 经 介 质 的 大 鼠 , 这 种 基 因 改 性 大 鼠 具 有 很 强 的 攻 击 性 , 能 非 常 凶 猛 和 敏 捷 地 对 入 侵 者 进 行 攻 击 。 如 果 再 破 译 出 澳 洲 袋 鼠 大 长 腿 的 基 因 , 并 转 移 到 上 述 变 性 的 大 鼠 体 中 , 则 培 养 出 新 的 鼠 种 既 有 强 壮 的 身 体 , 又 有 奔 跑 的 速 度 , 而 且 还 能 对 人 类 发 动 攻 击 。 如 果 大 批 量 克 隆 出 这 种 大 鼠 , 谁 敢 说 它 们 不 会 成 为 未 来 战 场 的 “ 杀 手 军 团 ” ? 转 基 因 昆 虫 也 可 以 充 当 基 因 杀 手 。 南 美 有 杀 人 峰 、 食 人 蚁 , 如 果 破 译 出 它 们 的 有 害 基 因 , 转 移 到 普 通 蜜 蜂 和 蚂 蚁 体 内 , 再 不 断 克 隆 这 种 带 有 新 基 因 的 蜜 蜂 和 蚂 蚁 并 投 入 战 场 , 其 后 果 将 不 堪 设 想 。 1993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转基因食 品的评价原则“实质等同”的原则,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 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 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 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 条进行安全性评价。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实质等同性 原则正式应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 更多的科学家用实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首先,任何一种 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都制 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 民也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转基因食品无非是注入了抗病 虫的基因以达到甚至超过喷洒农药的效果。还有,一种食品会不会 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转化的 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 累,也就不会有害。 鉴于转基因食品的特殊性,世界各国对其都持谨慎态度。欧洲 议会通过的新法规虽然取消了对转基因农产品贸易实行了5年的禁 令,但在允许这类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同时,要求必须对转基因成 分超过0.9的产品予以标明。法规还要求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者 详细提供各个生产环节的情况,并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都可以对转 基因作物的生产方式进行限制,以避免“感染”传统的农作物。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有严格的控制机制。早在1993年,国家科 委就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指导全国性的基因工程开 发和研究;2002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 法,明确规定了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申报 与审批以及标识,未经卫生部审查批准的转基因食品不得生产或者 进口,也不得用作食品或食品原料;转基因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卫 生法及其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不得对人体造成急性、 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在我国,凡是转基因食品,强制要求 在显著位置标示。 专家提醒消费者,经过我国各个部门层层把关,凡是获国家批 准的转基因食品都可以放心食用。 思考: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参阅导学练P82页例2)第二框: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第一目:生命科学的新贡献由传统的生命科技到现代生命科技的转折点,是转基因技术的出现.转基因技术有重要作用.第二目:生命科技面临的伦理难题1 器官移植是否合理 2 人伦关系的混乱 3 改变遗传基因或人为创造的新物种会不会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第三目:为了人类的未来:信守生命伦理的原则1 尊重生命的原则 2 公正原则 3 自主原则 4 安全原则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