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中国古代的“ 礼” 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 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 ”其贡献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 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 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于是 “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 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 较多的记载, 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 “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制度,设 置了专门的机构来 规范和管理乐舞。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 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 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 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 显礼乐文明的精义, 强调 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礼”是人性的基础。 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 飞鸟 ;猩猩能言,不离禽 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 为 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 别于禽兽。 ”“礼 ” 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 “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 精神。 礼记曰:“故乐者, 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 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 们各安其位,和谐 相处。 “乐”也有陶冶情操,移 风易俗的功用。 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 安宁,生命 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 ”秩序与和谐 是礼乐文明的主旨。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 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 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 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 能够弥合礼之 “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 “乐”相提并 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 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 下列有关“礼乐文明”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先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套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原因是当时就产生了大量的礼乐歌舞形式。C周公是礼乐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殷商的礼乐形式,并注入了“德”的因素,使其有较大的发展。D先秦的礼乐文明经历代继承发扬和变革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主旨却变化不大。2. 下列对于“礼”与“乐”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人性的基础,能够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能陶冶人们的情操。B.“礼”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C.远古时期, “礼” “乐”并存,涵盖一切;周代以后, “乐”成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D.由于“礼” 、 “乐”的结合,能够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所以孔子常常将其相提并论。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礼乐文明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礼乐仪式。B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表明礼仪制度在那时就已初步建立。C孔子不仅整理、传播了儒家经典“六经” ,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D礼乐文明强调通过礼教,让人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 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客止颓然,有过 人者。父肩吾,梁武帝 时, 为粱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 东宫,出入禁 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 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 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 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节选自北史文苑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当时后进,竞相模范 范:效法。B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 承:沿袭。C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 雅:高雅。D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逮:赶上。5下列选项中直接体现了庾信文才出众的一项( ) (3 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A B C D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3 分)A梁武帝时,庾肩吾为太子中庶子,庾信任抄撰学士。庾氏父子与徐摛父子出入太子宫 B “侯景之乱”爆发,简文帝派庾信率领宫中文官武将上千人守朱雀航,侯景兵到,庾信率领众人先行撤退。C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还未完成使命回到梁朝,就赶上西魏率兵南下。江陵被平定后,庾信留在北方,再也没能重返江南故乡。D庾信出使长安,本出于皇帝之命,出仕北朝也实属无奈之举,但作者对此还是流露了不满和讥讽。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 (5 分)_(2)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5 分)_(二)古代诗歌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倦 夜苏轼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8、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 分)答: 9、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 分)答: (三)名句默写(6 分)10、请补写出以下名句,每句 1 分。(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 (苏轼赤壁赋 )(2)无边落木萧萧下, 。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3)是故 , , 道 之 所 存 , 师 之 所 存 也 。 ( 韩 愈 师 说 ) 乙 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划上勾,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珠 宝莫泊桑朗丹先生在副科长家里的一次晚会上,遇到了这个年轻姑娘,从此就堕入了情网。她的父亲是外省的一个收税官,已经死了好几年。后来她跟着母亲来到了巴黎。她们家虽穷,可是为人正派,稳重而且和蔼。这个年轻 姑娘仿佛是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她的纯朴美里有一种天使般的贞洁的魅力。凡是认识她的人都再三夸奖说:“ 娶她的人肯定会幸福。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好的了。 ”朗丹先生那时在内政部里当主任科员,每年的薪水是三千五百法郎。他向她求婚,娶了她做妻子。跟她在一起,他的幸福简直是难以用笔墨形容。她勤俭持家,精打 细算,因而他们的日子好像过得很阔绰。她对丈夫无比的关心、体 贴、温存。而且她本人的 诱惑力又是那么大,虽然他们相遇已经有六年了,可是他比开 头那些日子还要爱她。他责备她的,只有两个嗜好:爱看戏, 爱假珠宝。她的朋友们(她认识几个小官吏的妻子)经常能够替她搞到包厢,请她去看当时风行的戏。她不管她丈夫愿意不愿意,总是拖着他一块去;不过一天工作下来, 这种消遣反而增加他的疲劳。因此,他恳求她别再拖他同去。她开始不肯答 应,直到最后才为了讨好他,勉强让了步。他对她说不出的感激。然而,这种爱看戏的嗜好,很快地引起了她爱打扮的需要。她渐渐地养成了一种习惯,爱在耳朵上戴两粒冒充钻石的大莱茵石。她 还戴假珍珠的项链、 赛金的镯子。她的丈夫有点不满意这种对假货的爱好,每次劝他,她总是露出温柔的笑容, “有什么办法呢?我爱好这个。我当然更喜欢有真的珠宝!”到了晚上,只有他们俩待在炉火旁边,她就开始热情地细细观看那些假珠宝,好像其中有一种无穷的、秘密的乐趣似的。她一 边用手指转动着珍珠项链,或者 让宝石的切面放出夺目的光彩,一边不停地说:“你倒是瞧瞧呀,做得多么好。简直跟真的一样。 ”一个冬天的夜里,她从歌剧院回来, 冻得全身直打哆嗦,第二天不停地咳嗽,一个星期以后就害肺炎死了。朗丹差一点也跟她进了坟墓。他是那么失望,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头发都变白了。他从早哭到晚,难以忍受的痛苦撕碎了他的心灵。但是生活对他来说越来越困难了。他的薪水在他妻子的手里,足够家里的一切开支,现在剩下他一个人,反而不够用了。他奇怪她哪儿来的那么大的本领,居然能 够让他天天喝上等的酒,吃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