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小学生诵读经典文章的必要性黄土小学 蔡文德时下全国各地的小学学校普遍开展学生诵读经典文章的活动,这是可喜的。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小学生诵读经典文章的必要性。一、为反思中国文化的悲哀,必须让小学生诵读经典文章作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载体的经典,本身造就了民族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民族精神。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 ”局面和孔子、老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那个时期留下的哲学思想让我们在做人、行为处世、治国等方面有所依据。南怀瑾先生曾感慨地说:“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如今却像个乞丐一样,向西方讨文化的饭吃。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后,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遭到西方列强的欺侮和侵略,一些知识分子在寻找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时,把帐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头上。他们以为是旧的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儒家学说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拖累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提出推翻旧文化,可是,他们分不清精华与糟粕,就像倒洗澡水时把小孩子也一齐倒掉了。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结果使许多知识分子基本上读不懂古书,一位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当美国人谈到论语 、 易经等经典文章时,他却目瞪口呆,无言以对,这样的人怎么从传统经典中汲取营养?中国传统文化被拦腰砍断,失去了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相反,只得拾人牙慧,这是中国文化的悲哀。鉴于此必须让小学生诵读经典文章,以应反思中国文化的悲哀之需要。二、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必须让小学生诵读经典文章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讲得就是要培育孩子的行为规范,促进其社会化行为的发展。古来即有:“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惟一经”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趁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作品,使之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而惭惭开启其智慧,培养其品德,即易经所谓“ 蒙以养正,圣功也。 ”教育专家认为所谓 “道德”、 “品行”、 “性情”、“气质”等等重要的人格因素,都是很难教的,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2方式来传授。这种有“ 人格 ”的成长,是在一种“陶治”、 “熏陶”或“ 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这是人的素养。诵读的经典文章中,往往都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及早让儿童琅琅上口,濡染于心,等于把圣贤请到家里当家教,是一种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经典是圣人的智慧、心灵的故乡,民族智慧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在历史长河里,许多仁人君子,留下可贵的生活经验,足以教导我们洞悉人生的真谛,学会做人的真理,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怒道, “和为贵”、 “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 “自强不息”、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和谐之美。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的谦逊守信之道。让孩子早期接受这些教育,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不断端正自己的品行,促进品德的发展,使之受益终生。三、为“文化立校 ”理念下特色教学行为, 必须让小学生诵读经典文章为营造校园文化特色和氛围,经典诵读在小学常常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孩子来说就相当于一种文言文的启蒙教育,弥补了当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不足,小学生坚持参与经典诵读,可以增强语言文化功底,积淀文学底蕴,为以后学习文言文奠定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还可以增加他们在史地、天文、艺术、常识各方面的知识。 四、为远离不良网络、告别虚拟的视听世界,必须让小学生诵读经典文章经典诵读让孩子品读经典文化韵味,聆听先哲教诲,在诵读氛围里有利于建立小学生精神家园和打造书香校园,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读千年经典,做少年君子”。当孩子们把金色时光用在接受传统美德熏陶上时,就可以有效远离不良网络,告别光怪陆离的视听虚拟世界,树立高雅的情趣和高远的志向。 五、为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民族精神,必须让小学生诵读经典文章经典诵读内容彰显了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了中华文明,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学习汉语、诵读经典的兴趣日益升温。孩子们诵读经典可以直接品味到传统文化的生动,可以获得礼义孝道的点染,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进而形成民族精神,从而使小学生既学会做人又学会求知,实现“全人全面”地和谐发展。 32011 年 4 月 6 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