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 一直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言谈、举止 。它为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方方面面都做出了相 当的贡献,现在甚至以后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不夸张得说,正是儒家思想才使中国这一文明古国 的传承没中断(ZHONG DUAN)。但从辩证的角度来说,它也确实给中国带来了许多 消极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所谓“吃人”的礼教。讲 礼没有错,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儒家把“礼” 繁索化、程序化、复杂化,把礼推到无以复加的地位, 到了泯灭人性的地步。儒家讲“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 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 从于君、父、夫,本身就是一个秩序的概念。而“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仁。 而仁的定义是:“克已复礼曰仁”。这句话有两重含 义:一是“克已”,说好听就是“有意见保留”,说难听 就是压制个性,不民主。二是“复礼”,说好听就是 尊守秩序,说难听就是“无条件服从”。这里“仁”也是 一个秩序的概念从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儒家思想核心就是 一个秩序的概念,历代统治者推崇儒家与这一概念 有千丝万缕(lv3 soi day)的联系,统治阶级比老百姓 更需要社会的安定和秩序,而儒家思想正好顺应了 这一意愿,儒家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统治者统治的文 化思想工具。儒家核心思想中“礼”是最优先的,但其重视程度已 经偏离了儒家中庸(yong)思想的轨道,进入了一个 误区。礼变得繁琐使人虚伪和做作,礼变得程序化 使人往往重形式而 轻实质,礼变得复杂化也使人到 了头痛的地步。今天“三纲五常”是不讲了,但“礼” 的流毒依然存在,谁没有送过不愿意送的礼?谁没 有说过不愿意说的话?认没 有做过不愿意做的事?中国有句俗话:礼多人不怪。实际上这句话透露出 更多的是一种虚伪,即使这种种虚伪是善意的。有 个故事,说一个外国人初来中国,不知道当时的中 国人一见面问 “您吃了吗?”是客套话,就直接回答“ 没吃,你想请我吗?”这虽然是文化差异,但不可否 认中国的礼数属实让初来中国的老外摸不着头脑。很 多中国人,只知道“常回家看看”,不知道看的 时候该做些什么;只知道给同事、同学、朋友随礼, 但不知道结婚的另一方长得什么模样?各种各样繁 琐纷(fen)杂的礼早 让人失去了耐心,只好花钱了事 。可许多人本来境况就不是十分宽裕,为了送礼甚 至到了入不敷(fu)出的程度,实属可怜,也属无奈 。儒家思想重视礼仪的初衷(zhong)没有错,可在 千百年间已经被异化、被另类化了,已经走到了 背道而驰的地步,这可能也是圣人不愿意看到的 事吧?有人要说:今天哪里还有礼教的影子呀?有,依我 来看,礼教只是消失了一部分,相当一部分还仍然存 在。什么时候中国人不说两套话、办两套事了,这礼 教就真正消失了,中国人就会过得更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