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1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5页 / 共71页
第6页 / 共71页
第7页 / 共71页
第8页 / 共71页
第9页 / 共71页
第1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n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n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n实践活动:n 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 间通过一定的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n主体:n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 动的人n客体:n 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n中介:n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这 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n 作为人的肢体的延长、体能放大的工n 具系统(如挖掘机、汽车、起重机)n中介系统n 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n 的工具系统(如望远镜、显微镜、电脑 )n 认识关系n主体与客体的关系n 改造关系n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环节: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n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n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n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n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n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n认识是在实践中发生的n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n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n1、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 ,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n2、错误的认识和理论会误导实践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n(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n唯物主义路线:n物 感觉 思想 (反映论)n物质第一性、认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n唯心主义路线:n思想 感觉 物 (先验论)n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n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自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 主观唯心主义n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 识的不同回答n旧唯物主义:n 认识是人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 界对象n缺陷:n(1)离开实践考察认识,不了解实践对认识 的指导作用n(2)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不了解认识的辩 证过程,把认识看成是一次完成的,而不是 看成一个过程n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n(1)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n科学的界定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 的关系n(2)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n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辩证关系n特点:n(1)摹写性n(2)创造性n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n 实践 n 感性认识到理性n 认识 认识的飞跃 n理性认识 n到实践的飞跃 实践 n 认识 (一)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n1、感性认识:n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 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 认识n 感觉 认识的初级阶段n形式 知觉 特点:直接性n 表象 优点:生动 局限:不深刻n2、理性认识:n 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 性资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 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n 概念 认识的高级阶段n形式 判断 特点:抽象性n 推理 优点:深刻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辩证统一(统一的基础是实践)n(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 为基础n 认识论的唯物论n(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n 认识论的辩证法n(3)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n 唯理论 教条主义只重理性认识n两种错误n 经验论经验主义只重感性认识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条件n(1)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丰富 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n(2)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 感性材料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二)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n1、为什么理论要回到实践?n(1)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为群众所 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 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 作用n(2)理论只有回到实践,才能得到检 验和发展n2、从理论到实践的条件:n(1)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 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n(2)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n(3)为群众所掌握n(4)正确的实践方法(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开放的、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n1、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n(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 一次完成的n(2)从人们认识的具体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 、方案经过反复,在实践中达到预想结果,就完成了,但人 类的认识活动永无止境n2、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n具体的:认识要同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 符合n历史的: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符合两种错误:保守、冒进练习题:n一、单选n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 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 义。”说明( ) A、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B、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C、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 结果 nD、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产生和发展答案:Cn2、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 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 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 示是( )n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n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nC实践高于认识 n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答案:Cn3、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 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 话强调的是( )nA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B人们对每一件事都要细心观察 n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认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答案:An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 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是( )n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nB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 实世界 nC坚持用辨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答案:Bn5、认识的本质在于( )nA能动的反映 B自主选择 C科学评价 D主观创造n6、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 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 工造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n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n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答案:5、A 6、Bn二、多选n1、人们在认识上犯错误的主要原因( )nA人们总要追求新知识 nB人们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nC人的认识有预见性 nD人们的认识能力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答案:BDn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 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的可知性 n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n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案:BDn3、“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n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nB唯物主义的观点 nC唯我主义的观点nD反理性主义的观点答案:ACDn4、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 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 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n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n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答案:ABDn三、简述n1、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 系。四、材料分析n1、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 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 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 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突然 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病床 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 的药 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 ,很不幸的是, 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多年前,有位年轻 医生患上甲状腺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颈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 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 教授术后经常对病 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 憾。n著名医学家裘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 开腹手术。术后没 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 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裘法祖的老师轻 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 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裘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 句话包含 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 ,更要看到生 病的人。n(根据人民日报有关文章整理)n结合材料回答问题:n(1)“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 ?n(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 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n(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 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答案要点:n(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 获得直接经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换位思考反映 了对立面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 对立。n(2)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 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类一切活动在本 质上都体现着 人与人的关系。因此医生在治病的过程中,既要“看 病”,更要“看人”n(3)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 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 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 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n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n真理:n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认识(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n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n2、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n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 识论(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 上的贯彻n 内容客观n真理n 形式主观n真理客观实在n两种错误:n把真理当做客观实在n否认客观真理n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一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 ,真理只有一个(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n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无条件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