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32节 课程特点:学术性、前沿性、思想性 教材: 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 1、温儒敏: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2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3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1月第一版。 4李扬: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出版。 5陆贵山主编: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6张炯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 7张清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江苏文艺出版社。 8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 9鲁迅研究 10余秋雨:文化苦旅 11筱敏:记忆的形式成年礼 12.其他有关学术刊物、论文集等。教学内容: u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u文学创作变迁:历史、道德、审美评价的历史性 裂变 u青春之歌再解读 u红旗谱白鹿原之比较兼反思“典型 ” 命题 u路遥及其人生研究 u官场小说沧浪之水 u夏天敏好大一对羊、陈应松母亲鉴赏 u女性写作及小说白鲨寓言讨论 u余秋雨及其散文的评价 u思想随笔及筱敏散文赏析 鲁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为一门“重量级”的“显学”,鲁迅 及鲁迅研究在中国现代史、现代文学史上具 有很重要的地位。从学习角度看,全面、深 入地了解,探讨一下某一领域的某个课题, 可以取得经验,指导一般。对提高学术修养 及人文素养很有意义。这一课题,主要不是探讨学习鲁迅作品 ,也不是对鲁迅思想的探讨,而是介绍“鲁 迅研究”这一门学问的历史和现状。鲁迅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时期:从起步1928年第二时期:19281949年第三时期:19491976年第四时期:1976第一时期从开始到1928年,可作为鲁迅研究的起步阶段或奠 基期。真正意义上的“鲁迅研究”从“五四”开始。第一时期有三个派别:1、社会人生派:傅斯年、 吴虞、 周作人、沈雁 冰、张定璜的代表,张定璜的鲁迅先生(1925)成就 最大。2、对立批评派:以陈西滢为代表,其基本特点是 肯定鲁迅的小说,否定其杂文;肯定其前期,否定其后期 ;肯定其文学才能,否定其思想和人格。3、青年浪漫派批评:宗派主义情绪、浪漫主义标 准是这派评论家的两个特点,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人生体验 与鲁迅的人生感受是隔膜的。第二时期(19281949)这个时期是“鲁迅研究”的形成期。这个时期 马克思主义的鲁迅研究学派经历了三个阶段: l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派对鲁迅的否定 l马克思主义务实派对鲁迅的肯定 l毛泽东为代表的实践的革命家对鲁迅的崇高评价与这三个阶段形成的三个派别的还有:l胡风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启蒙派的鲁迅研究 l李长之等人的“人生艺术派”的鲁迅研究l梁实秋为代表的英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鲁迅观1、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派对鲁迅的否定、攻击创造社、太阳社的部分知识分子是一些空谈政 治理论、缺乏实际的政治经验和对中国社会的深切体 验的人但他们又顽强的表现自己。他们对鲁迅的评论 集中在下列几点:(1)为鲁迅划定阶级成分(2)嘲笑鲁迅的人道主义(3)宣布鲁迅及其作品已经过时(4)斥责鲁迅的态度恶劣冯乃超、李初梨在、郭沫若(杜荃)、阿莫( 钱杏邨 )等,认为鲁迅是“小资产阶级”、“封建阶 级”。这个“浪漫主义”学派不可能做出实际的研究 中国现代史、文学史上的左的思潮、教条主义这时 已经滥觞。2、马克思主义务实派对鲁迅的肯定主要代表人物是冯雪峰和瞿秋白。他们两人与 鲁迅有着亲密的接触和良好的关系。两个人本质上 都具有知识分子的品格。冯雪峰1928年写的革命与知识阶级是一篇 重要的鲁迅研究文章。瞿秋白鲁迅杂选集序言最杰出的贡献,是 从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鲁迅的杂文,阐 释了鲁迅前期思想的发展。瞿秋白的鲁迅观瞿秋白认为鲁迅的思想发展:从个性主义到集体主义 其实鲁迅后期也没有放弃独立的个性,只有专制才不允许 个人思想。 从进化论到阶级论 二者并没有矛盾,一是纵向的历史演进角度,一是横向的 社会经济地位、政治立场角度。 今天看来,瞿秋白这结论并不是很科学,很精确。这一论 述的积极意义并不在于其结论是否准确,经过推敲。而在于: 一是从方法论上看,把鲁迅思想发展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二 是在实践效果上看,以瞿秋白的身份,对鲁迅的充分肯定,崇 高评价,对当时“左联”部分成员的鲁迅观产生了积极影响,改 变了许多青年作家居高临下妄议鲁迅的局面尽管今天看来,瞿秋白的许多观点还值得商议,但,这篇 文章仍是鲁迅研究史上的一块里程碑。3.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鲁迅观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中共中央、苏维埃政 府的高度评价了鲁迅,这也代表了毛泽东的看法。1937年毛 泽东在陕北文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讲演中说“鲁迅在中 国的价值,我看要算中国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 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在文中,他还总结了鲁迅的三 个特点:政治上的远见二、斗争精神 三、牺牲精神。而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多处论及鲁迅,其 中影响最大的一段话是:“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 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者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 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民族的大多数,想着敌人 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 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几点思考:(1)毛泽东是把鲁迅当成伟大的思想家来看待的。 (2)毛泽东是从鲁迅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及精神的发展的实 际作用来评价鲁迅的(不是从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角度)。(3)毛泽东是在严格的区分了实践的政治革命家与思想家 之后对鲁迅做出评价的。(4)毛泽东把鲁迅是为圣人,不是因为他什么理论,建立 了什么学说,而是因为其精神本质和独立的思想个性。(5)毛泽东的思想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培养的,鲁迅是 精神导师之一。(6)但是,毛泽东接受鲁迅是特定角度上的接受(被高度整 合:完成时态而非进行时态的;简化了的而非矛盾复杂的)。(7)由于毛泽东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他的评价在鲁迅研究 史上的作用和影响是无与伦比的。毛泽东说过,“我的心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今天看来毛 泽东与鲁迅确有相通之处,但也有不通之处(这是很复杂的课 题,需要研究)。4、胡风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派的鲁迅研究胡风注重的是从精神动力学这个视角研究鲁迅 为什么许多人比鲁迅更多的懂得马克思主义, 却不如鲁迅深刻、斗争坚决呢?在胡风看来,重要 的是精神本质。今天看来,胡风涉及的问题是很深刻的。介入 了鲁迅的独特的心理、个性。但在胡风自身来说却也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性 在于他在理智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而在 实际上更着重鲁迅前期接受的主观意志论和生命哲 学,这是由于它更重视启蒙精神造成的,这和他后 来提出的“主观战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它的 价值所在,也是他后来的悲剧所在。 除上述几个派别外,在马克思主义的鲁迅 研究中,三四十年代,茅盾、周扬、郭沫若、 艾思奇、胡绳、聂绀弩、周立波、钟敬文、王 士菁、李何林、田仲济、许寿裳等人,在各自 的研究上作出了贡献。三四十年代左翼马克思主义文学研究的主 要贡献是鲁迅的思想、杂文等方面。同时,鲁 迅逝世后大量的回忆性文章为以后的鲁迅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5、李长之等人为代表的“人生艺术 派”鲁迅研究李长之属于超脱于党派政治的学院派的 鲁迅研究者,他的研究有着特出的意义。李长之否定鲁迅思想家的地位(认为鲁 迅不是思想家),而突出文学家和战士的鲁 迅。他承认鲁迅的人生体验的广大性和深刻 性,对鲁迅的作品和人格是热爱的。但主要 是从普遍的人生意义和文学价值上感受鲁迅 ,而不是从改造中国的角度。关于“思想家”的辨析在这里,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理解“思想家”这 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有“圣人”(含道德因素) 而没有思想家,我们关于思想家的概念是以西方思 想家的形式渗入“圣人”观念形成的。西方思想家是指创造了独立的思想体系到十八 世纪的德国哲学中,发展到了最完备的程度。康德 、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叔本华都有自己完 整的体系(西方自然科学也是如此)。中国没有统一的信仰,儒、道、法都不是认识 宇宙和社会的思想方法,不需要思想的征服力的和 理论上的严谨性的民族。 因而,西方式的思想家,中国历史上并不存在 。 另外,从世界范围来看,思想家有两种,一种 是德国式的思想家,如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海 德格尔逻辑体系式的思想家;另一种是法国式 的,如卢梭、狄德罗、蒙田感悟式的思想家( 俄国的赫尔岑也属于这一种)。显然,中国的孔子 、鲁迅属于后者。 假若不是以西方式的思想家为标准,将思想家 理解为创造了完满的理论体系,而是着眼于思想的 独特性,并且推动了民族或人类的思想精神的发展 ,丰富了对社会、人生的认识,那么,鲁迅思想家 的地位就不可忽视。李长之的鲁迅批判一方面不认为鲁迅是 思想家,但另一方面,在对鲁迅作品(小说、散 文)的研究、分析探讨上,在思想、艺术、风格 、文字等方面广泛地展开,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冷峻掩盖下的真知热烈“最热烈、最愤慨 、最激昂,而同情心到了极点的感情”(有“大爱” ,才会有“大憎”,“憎”是有原因的)。鲁迅的孤独、寂寞、悲哀是因为陷在感 情里,“他为大多数的就死而焦灼,心太切了,又 很敏锐地看到和事实相去甚远,能不感到寂寞吗 ?在寂寞里有一种不忘求生的呼喊叹息”。6以梁实秋为代表的英美自由主义知识分 子的鲁迅观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文学和出汗 都是针对梁实秋的。梁实秋与鲁迅除了有一些具体的争论外,主要对鲁迅杂 文在三种意义上否定:一是个人道德的否定,认为鲁迅杂文只 具有骂人的意义,在个人道德上一无所取;二是被共产党利用 ;三是鲁迅在学问上是不好的苏雪林对鲁迅的谩骂否定。英美自由知识分子,还有的人以前否定过鲁迅,但随着 历史的推演,个人阅历的增长,最后认识到了自己先前的错误 。如“新月社”的重要成员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时,当到了不得不 靠刻图章接济生活的时候,才感到了鲁迅对民族处境的深刻把 握,认识到了鲁迅的价值。他说“鲁迅对,我们错了。”第三个时期(19491976)1、以冯雪峰为代表的务实派建国初继续遵循瞿秋白三十年代提出的前后两 个区分期的框架,做了一些研究和充实,构成了一个 较完备的体系 l思想分期: 前期 后期 l历史任务: 思想启蒙 政治革命 l思想性质: 革命民主主义 马克思主义 l思想内涵: 进化论 阶级论 l 个性主义 集体主义 l阶级性质: 激进的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l创作方法: 革命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 义 冯雪峰为代表的务实派研究一个重要特点是, 成了沟通政治领域中的毛泽东思想和文化领域中的 鲁迅思想的桥梁。冯雪峰的局限性在于:1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标准衡量鲁迅及其作品 的价值。2完全混淆了政治革命与思想变革的界限。3宣布在新中国,阿Q时代已经过去。4不理解,因而不满意于鲁迅作品中更深邃 、复杂的东西(如寂寞、孤独、苦闷、悲观,如 野草中的内容)。把一个复杂的鲁迅简单化。常 常以自己的单纯抹煞了鲁迅更为复杂的人生思考、 社会思考的意义。2以周扬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派冯周两派的矛盾:仅就理论上看,冯雪峰一方占优势(占有的理 论资源、与鲁迅的关系);但就政治地位上看,周 扬一方更具优势。1957年,反右斗争中,冯雪峰为 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务实派被政治派整合了。政治派的思想框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鲁迅思想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