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1页
第2页 / 共91页
第3页 / 共91页
第4页 / 共91页
第5页 / 共91页
第6页 / 共91页
第7页 / 共91页
第8页 / 共91页
第9页 / 共91页
第1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法规概论 主讲:郭磊一、本教材编写原则n1科学性原则n教材中所呈现的知识、概念应该是正确的,不能似是而非,或想 当然地加以解释,甚至传授错误知识。对于教育理论界没有定论 的观点,不宜在教材中传播。n2系统性原则n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当反映该学科最基本的知识体系,具有 相对的完整性。n3针对性原则n教材是为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培训用书。n4适用性原则n内容应当选择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n5时代性原则n应当包含学科的新知识和新观点。 二、教材体系的选择n第一章 绪论(14题)n第二章 教育法制(13题)n第三章 教育政策(9题)n第四章 学 校(12题)n第五章 教 师(12题)n第六章 受教育者(9题)n第七章 教育法律救济(11题)n(共80小题)说明n在确定本书的框架体系时,本书参考了20余部 相关著作教材,包括有关教师培训教材、教师 资格考试教材及学术专著。n基本的思路是:一要全面,即全面反映教育法 规基本知识,二要简洁,即便于参加教师资格 考试的人员阅读学习。n就本书所覆盖的七大部分的内容而言,一至三 章主要是教育法规的基本知识,四至七章主要 是学校教育实践中直接涉及教育法规的相关问 题。 三、考试题型 n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案例分析n n教育法规概论涉及的题型主要是单选、 多选、判断、简答 、案例分析第一章 绪论 n第一节 教育法规概述n1.教育法规的内涵(判断)n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 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 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 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n2.教育法规的特点(简答)n(1)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n(2)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n(3)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n3.教育法规的作用(多项选择、简答 )n(1)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n(2)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n(3)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n(4)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n4.加强教育法规建设的措施(简答、判断)n(1)注意防止法律虚无主义和法律万能主义 两种倾向n(2)做好原有教育法规的整理工作n(3)加强教育法学的研究工作n(4)群策群力搞好教育立法工作n(5)加强教育立法成果的宣传工作 第二节 教育法规的渊源 n5.教育法规渊源的含义(判断)n教育法规的渊源,即由不同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各种 规范性文件的总称。n6.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 (多项选择、简答、判 断 )n(1)宪法;n(2)教育法律(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基本法 以外的其他法律);n(3)教育行政法规;n(4)教育行政规章(部门教育规章、地方政 府教育规章)n(5)地方性教育法规。n7.教育法规体系的概念(判断、单选)n教育法规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不同部类的教育法规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具有内在协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系。n8.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选择、判断 )n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是指教育法规按 所调整的教育社会关系的特点或教育关系 构成要素(主、客体内容)的不同,划分出若 干处于同一层次的部门教育法,形成法规 调整的横向覆盖面。n义务教育法n 我国于1986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当 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并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n职业技术教育法n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并于当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n 高等教育法n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于1998年8月29日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n教师法n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颁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并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n9.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n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是指由不同层次的教 育法规构成立法权限和法律效力上等级有序的 法规纵向体系。n(1)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n(2)教育法律和其他法律中关于教育的规定n(3)其他规定 第三节 教育法律规范n10.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判断、单选)n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它是通 过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 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n11.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多选)n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 范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n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 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n 应该指出,教育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和法律 后果模式应是密切联系,既可体现在同一个法 律规范、同一个法律条文或同一部法中,也可 体现在不同的法律规范,不同的条文或不同的 法中。n目前我国有些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中有不少 法律规范在逻辑结构不完整,特别是不少法律 规范只有行为模式这一个要素,缺少相应的后 果模式要素。这使得法律规范在实践中无法操 作、执行。这是今后在教育立法中应注意避免 的。 n12.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单选、多选、判断 ) n(1)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n(2)按照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n(3)按照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可分为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 第四节 教育法律关系 n13.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n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 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 的权利与义务关系。n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 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 要素组成。(选择、判断 )n14.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 (单选、多选;判断 )n(1)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 ; n(2)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n(3)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教育权利是否能够正常实现 )。 第二章 教育法制 n1.教育立法的内涵(一般了解)n教育立法是指由特定的立法主体按照一定的立 法权限和程序所从事的制定教育法的活动。n广义的教育立法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 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有关 教育方面法规的活动。n狭义的教育立法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按照一 定的法律程序制定、讨论和通过有关教育方面 法律的活动。n2.我国教育立法的现状(简答)n第一,教育法规不健全、不完备,未形成一 个体系;可操作性不强;n第二,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属行政系 统制定的单项法规,而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 和颁布的教育法律却很少;n第三,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系对教育 事业内部的要求,缺乏同经济、社会联系的 内容,难以起到协调教育外部关系的作用。 n3.教育立法的程序(简答、多选 )n立法的程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n第一阶段,法律议案的提出;n第二阶段,法律草案的审议;n第三阶段,法律的表决和通过;n第四阶段,法律的公布。n4.教育立法的原则(简答 、判断)n(?67班第一)n(1)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n(2)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n(3)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n(4)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n(5)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n5.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简答、多选)(5班 )n(1)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稳定性和连续 性n(2)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坚定的原则性 和适度的灵活性n(3)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法律的规范性第二节 教育执法制度 n6.教育法规的效力(多选、判断 )n教育法规的效力问题,是指法律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域、对什么人有效的问题,即法律 规范在时间、地域、对象等方面的效力问题。 n (一)时间效力n教育法规的时间效力主要是指教育法规何时生效、何 时失效、有无溯及既往的效力问题。n教育法规的生效是指教育法规何时生效。确定教育法 规生效日期通常用以下方法:第一,从公布之日生效 。第二,预定未来某一时间生效,即先公布后生效。 第三,先公布试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正式公布实施 。n教育法规的失效是指有效力的教育法规失去效力。确 定教育法规失效通常用以下方法:第一,新法一经施 行,旧法即失去效力。第二,新法宣布废除旧法。第 三,通过专门的决定废止法规。第四,针对特定工作 制定的教育法规,该工作完成,法规失效。n教育法规的溯及力是指对生效日之前的事件和行为是 否有效力的问题。现在,法律不溯既往已经成为公认 的法治原则,教育法规仅适用于公布以后社会生活中 发生的事实,对于法规公布以前发生的事实不能适用 。 n(二)地域效力(二三班 第一讲)n教育法规的地域效力是指教育法规适用的地域范围。n教育法规的地域效力有三种情况。n第一是中央国家机关发布的教育法规一般均适用于全 国各地;n第二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 关发布的教育法规适用于各该管辖的地区;n第三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有时发布仅适用于全 国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别地区,或本行政区的某一个或 某几个特别地区的教育法规。 n(三)人的效力n教育法规的人的效力是指教育法规对什么人有约束力 。n各国主要采取四种原则:n一是属人主义原则,即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有本 国国籍的公民,不论其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本国法律 对其都有约束力。n二是属地主义原则,即以地域为标准,不分国籍,适 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所有的人。n三是保护主义原则,即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任何 人只要损害了本国利益,不论损害者的国籍与地域如 何,都要受到该国法律的追究。n四是折衷主义原则,即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 、保护主义为补充的原则。n我国教育法规适用于全体中国公民及在中国境内的外 国人和无国籍人。 n7.教育执法的原则 (简答)n(1)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n(2)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n(3)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 。n8.教育执法的措施(简答)n(1)掌握教育法规的精神实质n(2)广泛宣传教育法规n(3)模范遵守教育法规n(4)检查指导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第三节 教育守法制度 n9.教育守法的概念n教育守法亦称教育法规的遵守,是教育法规 实施的一个基本形式,它是指公民、社会团 体和国家机关自觉遵守教育法规的规定,按 照教育法规的规范要求去行为。无论是依法 作为,还是依法不作为,都属于守法的范畴 。 n10.教育守法的主体(选择)n守法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n一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所有政党、所 有社会团体、所有企业事业组织;n二是所有公民,即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 n11.教育守法的内容(判断)(一班 第一次)n教育守法,这里的“法”是泛指宪法、各部门法和组成各部门法的法律、条例、规定、规 则、实施细则等,而不是狭义的法律。n12.教育守法的条件 (简答)n(1)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全体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n(2)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增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效性;n(3)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第四节 教育法实施的监督制度 n13.教育法规实施的监督途径 (多选)n(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n(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n(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n(4)社会力量的监督 第三章 教育政策 n1.教育政策的特点 (简答 )n(1)教育政策的目的性与可行性;n(2)教育政策的稳定性与可变性;n(3)教育政策的权威性与实用性;n(4)教育政策的系统性与多功能性。 n2.教育政策的功能(多选)n(1)导向功能;n(2)协调功能;n(3)控制功能。 n3.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一般了解)n(1)教育体制政策 (8)教师教育政策 n(2)教育质量政策 (9)考试与评价政策 n(3)教育经费政策 (10)招生与就业指导政策 n(4)教育人事政策 (11)学校语言文字政策 n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