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0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5页 / 共50页
第6页 / 共50页
第7页 / 共50页
第8页 / 共50页
第9页 / 共5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课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第九课第一框 )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第九课四大“方法论” )唯物辩证 法的三大 规律联系的观点(第七课) 发展的观点(第八课)对立统一规律(根本规律)(第九课第一框) 质、量互变规律(基本规律)(第八课第二框 ) 否定之否定规律(基本规律)(第十课第一框 )从神一到神七承载光荣与梦想神舟一号:横空出世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 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用21小时绕地球飞 行14圈。神舟二号:全新亮相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神舟二号发射,7天绕地球飞行108 圈。它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 整版本”,中国航天员离上天的日子更近了。神三神四:百折不挠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 月30日0时40分,神舟四号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这两次任务,飞船均在轨运行7天,绕地球飞行108圈。神舟五号:神州圆梦 历史将铭记那一刻: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 舟五号! 杨利伟21个小时23分钟、绕地球飞行14圈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 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 家。这一刻,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 程立项仅11年零25天。神舟六号:掀新篇章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在轨运行5天,共绕地球飞行77 圈,费俊龙、聂海胜在返回舱和轨道舱内按计划完成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作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承载体,神六在太空完美演绎了“中国制造”。神舟七号:重大跨越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七进入太空,这 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它实现了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 ,意义重大。问题问题1 1: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新发展和前一阶段之间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新发展和前一阶段之间 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关系? ?我国航天事业是如何实现每一次新发我国航天事业是如何实现每一次新发 展的?展的?神舟一号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三号、 四号四号神舟五号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六号克服克服 保留保留 增添增添旧事物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旧事物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旧事物旧事物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因素因素旧事物旧事物 新事物新事物发展发展联系联系辩证的否定事物的否定是辩证 的否定,是事物的 自我否定。、 辨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什么是辨证的否定?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 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否定的主体: 事物本身。思考(1)种子要能发芽有什么条件?(2)种子(内因-自身)与阳光、水、土壤等( 外力、外因)哪一方更重要?(3)新芽是对种子的否定在这里旧事物是 ,新事物是 。种子新芽例辩证的否定辩证的 否定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联系的环节 。 辩证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否定的作用 。代替扬场的风车 : 清除渣滓,保留谷实辨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 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 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 因素。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 连续性的统一。辩证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是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既有肯定,又有否定 。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 。 辩证否定着重“辩证辩证” ”二二 字,这句话是我们理解字,这句话是我们理解“ “辩证辩证” ”二字突破口。二字突破口。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 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是 因为: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 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 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 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 面。(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 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 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 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 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 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肯 定方面是维持事物的存在、保持事物的性质和 现状的方面,即肯定一事物是该事物而不是它 事物的方面。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 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它极力保持资本主义社会 的性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现状,所以它是 属于肯定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 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例如,在资本主义 社会中,无产阶级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 它要求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竭力促使资 本主义制度的灭亡,所以它是属于否定的方面 。 有人认为: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 毁灭,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事物的变化。如 把虫子踩死,就是否定了虫子;大风催折了庄 稼,就是风否定了庄稼。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 定观?答:上述观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 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 盾运动的结果,例如,麦粒的辩证否定 ,是萌芽、生长。如果磨面,食用就不 是辩证的否定。 课堂练习:种子发育为植物是( ) 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答案:B 解析:种子发育为植物,是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故 B项正确。不是外力作用的否定,所以C项错误。这一过 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不是量变的过程,故A项不符合 题意。D项错误,因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扬弃”的过 程,是否定之中有肯定,不是一刀两断。思考:广州刚解放,在讨论如何 搞社会主义时,有人提出把 旧社会的纪念堂改建为社会 主义的纪念堂!你认为这种 否定观对吗?不对!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旧社会灭亡,新社会的建立, 应该对其进行吸取保留和改造, 并把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 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 辩证的否定。而全盘否定是形而 上学的否定。(如:在经济上,在法律上.)如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如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 结果将是什么?结果将是什么?肯定一切肯定一切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否定一切否定一切事物将失去联系,无法实现发展事物将失去联系,无法实现发展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辨证否定观,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 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结合以上观点,能 否归纳概括出辨证的否 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有什么根本不同?辨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 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肯定中 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事 物的发展就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 维”,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 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即要么肯定 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 之外,都是鬼话。”这就割裂了事物的联系,使事物 发展中断。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辩证辩证辩证辩证 否定否定观观观观形而上学否定形而上学否定观观观观事物自身的否定事物自身的否定外力的否定外力的否定联联联联系和系和发发发发展的展的环节环节环节环节联联联联系和系和发发发发展的中断展的中断 和停止和停止 实质实质实质实质 是是 扬扬扬扬弃弃” ”,即,即 既肯定又否定、既既肯定又否定、既 克服又保留克服又保留要么肯定一切,要要么肯定一切,要 么否定一切么否定一切辩辩 证证 的的 否否 定定 一、什么是辩证否定观一、什么是辩证否定观 1 1、辩证否定的辩证否定的主体主体:辩证否定是自我:辩证否定是自我 否定否定 2 2、事物辩证否定的事物辩证否定的作用作用联联 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3 3、辩证否定辩证否定 的的实质实质:扬弃。:扬弃。所谓扬弃,反过来说,既不是简单的肯定所谓扬弃,反过来说,既不是简单的肯定 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正过来说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正过来说 ,而是既肯定,又否定。,而是既肯定,又否定。课堂练习: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 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 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 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 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 物向新事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 理( )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环节 B量变的过程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环节 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否定的作用,通过否定促进新事 物的成长,故A项符合题意,应选。B、C、D项虽然 观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舍去。 课堂练习: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 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 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 )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答案:B 解析:“吐故纳新”的本意是指人体呼吸,吐 出碳酸气,吸进新鲜空气,正好符合:哲学上 辩证否定原理。A、C、D项均不符合题意。与 此成语意义相一致的还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破旧立新等成语。 课堂练习: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 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既反对崇洋,也反 对排外。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据是A 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 答案:D 解析:我们对待外来文化,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 留,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辩证否定观的一个具 体表现,故D项正确。A、B、c项虽然观点表述正确, 但都不能恰当地体现题干的要求,与题意不符,不能入 选。 为什么我国某烧伤治疗小 组能够突破传统疗法,提高烧伤治愈率? 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探究提示:(1)因为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不 迷信权威意见,坚持独立思考,刻苦攻关, 在重新研究和分析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大胆创 新,采用了与传统的包扎疗法相反的暴露疗 法,从而大大提高了烧伤治愈率。 (2)这一事例体现的哲理是: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是肯定和否定、克 服和保留的统一,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这种对待事物采取“扬 弃”的态度,就是辩证的否定观。(2)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 们要有创新意识:第一:必须做到不唯上,不唯书 ,只唯实。第二: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 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 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上”指“上级精神”、“权威观点”; “书”指书本上的知识和前人、他人的经验; “实”指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客观事物 第三: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 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 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课堂练习: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