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5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1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三年5考 高考指数: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基本单位:_。内力作用:强大的_作用。两种基本形态:_和_。(2)板块构造学说如何解释海洋、裂谷和褶皱山系的形成。褶曲挤压背斜向斜板块块划分 板块块运动动 形成的地貌地球岩石圈 划分为为六大 板块块 背离运动动张张裂区裂谷或_相对对运动动 碰撞区高大的_海洋褶皱山系2.断块山(1)断层。内力作用:强大的_。标志: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断层的地貌类型。压力和张力位移类类型 地 貌 类类 型水平方向 会错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层附近派 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 方向相对对下降 形成_相对对上升 发发育成_谷地或低地山岭或高地3.火山(1)成因: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2)两大组成:_和_。【点睛】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区别方法一看坡度,褶皱山坡度缓、断块山坡度陡;二看岩层,褶皱山的岩层是连续的,断块山的岩层是不连续的。火山口火山锥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山区运输方式:主要以_为主,铁路为辅2.线路分布:山间盆地和_3.延伸方向:迂回前进【点睛】山地修建交通线路的建设需要考虑工程量、造价、技术、需求程度等,走向要沿等高线,减少道路的坡度,增加安全性。公路河谷地带断层火山背斜、向斜板块构造学说挤压地质构造的判断和实践意义【问题导引】1.什么是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怎么判断?2.为什么有时背斜成谷、向斜成山?3.你知道“五岳之首”泰山是怎样形成的吗?4.岩浆活动一定形成火山吗?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1)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断层岩层断裂错位。(2)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较老。2.构造地貌:指由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所控制的地表形态(1)褶皱地貌。未侵蚀地貌,背斜常形成山岭,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对于侵蚀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2)断层地貌。大断层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等。(3)火山。岩浆若沿着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阔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若沿地壳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形成火山,如日本富士山、我国长白山主峰等。3.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误区点拨台】(1)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构造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依据构造地貌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如山岭对应的可能是向斜,也可能是背斜。(2)火山是一种地貌形态,而火山喷发是一种地质现象,即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对点演练1】(2011广东文综)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的判定方法。方法一:根据岩层形态判定。方法二:根据岩层的新老顺序判定。【解析】选B。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岩层形态不同,三处的地质构造不同,判定时应避免用“地表形态”作为判定的依据,判定的标准是根据“岩层形态”,具体对应如下表:地点岩层形态判定结论甲岩层断裂并有明显的位移断层乙岩层向上弯曲背斜丙岩层向下弯曲向斜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问题导引】1.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有什么影响?2.如果你是道路设计师,修建交通线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在山区修路需要遵循哪些原则?3.山区交通线网稀疏还是稠密,为什么?1.山地对运输方式的影响山地修建交通线路成本高、难度大,为降低成本和难度,通常选择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2.山地对线路走向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的主要因素(2)山地道路选线的原则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线路一般呈“之”字或“S”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少跨越河流,修筑桥梁时在河道窄的河段,且与河流流向垂直,以减少工程量。3.山地对交通线网密度的影响山地交通线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在其他地区密度比较低。【师生互动】我国进藏铁路为什么首选青藏线?【拓展延伸】进藏铁路有川藏线、滇藏线、甘藏线和青藏线四个方案,决策部门最终确定首先建设青藏铁路,其原因如下:(1)青藏铁路建设里程最短,且青藏线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的建成和运营为青藏铁路新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2)青藏线投资少,由于青藏线的里程短、地形缓、桥梁隧道少等特点,投资为四条进藏线路中最少的一条。(3)青藏线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工程量最小,工程技术难度已基本解决。(4)建成后不会因地质因素造成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地热等使运营中断,建成后基本能够做到常年通车运营。(5)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民族经济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也是国家首选青藏铁路的重要因素。【对点演练2】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活动,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对此设计了以下问题,请你回答:(1)图中ab和cd是同级公路,影响其修建的主要经济因素是_。(2)该地区计划修建a镇到b镇的公路,与两个线路方案中,请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说明理由。(3)修建b镇到d市的公路为什么不走直线,却绕道c镇?【解题指南】明确影响交通线路修建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质、河流、自然灾害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如建设成本、社会发展需求性、技术要求、工程安全、运营成本等),并能结合实例分析。【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b公路在山区、cd公路在平原,在修筑时难度差别很大。投入的资金多少也有较大差异,影响其修建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工程造价。第(2)题,方案穿过山地,而则沿等高线修筑,避开了陡坡,增加了运营安全。第(3)题,b镇到d市的公路不走直线,而绕道c镇,是为了满足c镇发展,利于c镇社会经济发展。答案:(1)工程造价(2)线路。受地形的影响,山谷中修建公路要避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3)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多地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变式备选】读某区域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甲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丙地区大的原因。(2)如果在甲地发展钢铁工业,就需要解决甲丙的交通问题,那么影响其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3)在选择乙、丙之间的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简述其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第(1)题,由图知,甲地平坦开阔,丙地位于山地,对交通干线的选择与密度大小有影响。第(2)题,若把丙地的矿产运到甲地,首先要解决甲丙之间的交通问题,甲丙之间需要跨越河流,穿越山区,工程难度大,这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保证。第(3)题,乙丙之间的直线线路经过山地,工程难度大,投资大,安全性差。答案:(1)甲地地形平坦、丙地位于山区,甲地修筑交通线路的难度小,交通线密度大,而丙地地形崎岖,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2)科学技术(或经济因素)。(3)乙、丙间的直线线路需经山地,地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投资高且安全性差。【拓展延伸】板块运动与地貌类型边界类型 示意图 形成地貌 实例生长边界 海岭、大裂谷 、大洋中脊 红海消 亡 边 界碰 撞 边 界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高原 青藏高 原、喜 马拉雅 山脉 大洋板块 大洋板块 岛弧、海沟 马里亚 纳群岛 及海沟边界类型 示意图 形成地貌 实例 消 亡 边 界俯 冲 边 界大 陆 板 块 大 洋 板 块俯冲 角小海岸山脉、海 沟安第斯 山脉,秘 鲁、智 利海沟俯冲 角大陆缘岛弧、海 沟太平洋 西部的 海沟、 岛弧链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示意图的判读【典例】(2010重庆文综)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2)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思路如下:【答案】(1)D (2)C地质构造图可以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阅读时要注意分清是哪种类型,判读地质构造图方法通常如下:1.三方面了解图中信息(1)看图名:图名可以告诉我们图幅所在的地理位置。一幅地质图一般是选择图面所包含地区中最大居民点或主要河流、主要山岭等命名的。(2)看图例: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制图地区出露哪些地层及其新老顺序等。图例一般放在图框右侧,地层一般用颜色或符号表示,按自上而下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3)看比例尺:比例尺告诉我们缩小的程度和地质现象在图上能够表示出来的精确度。2.四角度分析应用 应当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从四个角度分析图内一般地质情况:(1)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分析地层有无缺失,如上面例题为背斜,背斜顶部岩层缺失。(2)分析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有化石说明为沉积岩,再看含什么化石,化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3)分析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4)分析有无侵入岩,是什么年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3.五步骤探究岩层的形成 在掌握全区地质轮廓的基础上,再对每一个局部构造进行探究:(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4)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是由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形成的。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壳上升形成的;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所致。(5)若地形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周围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周围岩石形成的年代。如2011年山东文综3、4题图可以判断,地层缺失;断层位于处,右侧岩层上升,左侧岩层下降;为侵入岩,侵入岩形成于其上面的沉积岩之后。1.(2012潍坊模拟)下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解析】选A。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物质松散,易被侵蚀成谷地。2.读我国某风景区示意图,判断影响公路呈“之”字状的主要因素是( )A.地势起伏大 B.沿线多地质灾害C.降低成本 D.连接景区景点【解析】选A。由图可知,该景区地势起伏较大,为了减小公路的坡度,公路沿等高线呈“之”字状弯曲。(2012深圳模拟)下图为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水循环中( )A.环节是水汽输送,中纬西风是其主要动力B.环节是降水,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C.环节是地表径流,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D.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