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时25 文化创新课时课时2525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课时25 考纲考向概览考纲考向概览考纲概览考向定位1.文化创新的 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 意义3.创新与继承 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 、融合5.坚持文化创 新的正确方向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 文化的创新这一主线,重点考查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意义以 及文化创新的途径等2.从试题类 型上看:题型以体 现类、启示类和措施类选择题为 主。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意 义主要立足于信息的解读,文化 创新的途径以启示类、措施类考 查为主高考复习策略课时25 高考复习策略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文化创新”为主线,立足文化创新,主要分析了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主体、意义 以及途径等。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 新,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复习本单元我们必须 立足“一般意义上文化的发展过程”这一核心,认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理解文化传播、传承 和创新是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课时25 高考复习策略3本课时的主线是“文化创新”,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结合山东文博会的举办等,认识文化创新 的意义。结合各地文化发展的经验和文化发展案例,认识文 化创新的措施与途径。考点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点考点1 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点1 主干梳理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_。文化创新是社会 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2)_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 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主干梳理文化创新社会实践考点1 主干梳理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 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 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 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2文化创新的意义(1)推动_的发展。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 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促进_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 _和_的重要保证。社会实践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富有凝聚力考点1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文化创新的意义包括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二者角度不一样,前者是从实践的角 度,后者是从文化自身的角度谈文化创新的意义。3文化创造的主体:_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也是_的主体。人民群众 文化创造考点1 要点探究正确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 的需要而产生的。文化创新是在变革对象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 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 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要点探究考点1 要点探究(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 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 活力、日益丰富。考点1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 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 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2)文化创新的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 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 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 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考点1 典题例练典题例练12011广东卷 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 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 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 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考点1 典题例练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 题 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 题 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 ,切合主题 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 题A B C D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一主 题应强调的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强调的是文化创新的重要 性,故排除。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深圳精神”,奋斗 历程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故不符合主题,排除。切合 主题,B项正确。考点1 典题例练考点1 典题例练2. 2011安徽卷 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 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 、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 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 说明( )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实践是文化创新 的源泉和动力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 B C D考点1 典题例练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 系,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 力。材料旨在表明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形成于人们长期的生产与 消费过程中,这表明实践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创新的作用,答案 为B。与材料中心不符。 点拨 对于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关系的题目,要仔 细阅读材料,看材料是强调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还是 强调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还是两方面都有,要根据题 干要求去做题。考点2 文化创新的途径考点考点2 2 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途径考点2 主干梳理 1根本途径:立足于_,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文化创新的_。2基本途径(1)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_”, “_”,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 过程。主干梳理社会实践 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考点2 主干梳理要求:不能离开_,空谈文化创新;体现 _,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2)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 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要求: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 _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_;在学 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 _。传统文化 时代精神世界优秀文化有益成果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考点2 主干梳理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1)文化创新须处理好两种关系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_、民族文化与 _的关系。(2)文化创新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_”:一味固守本民族 _,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_的倾向。克服“_”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 崇_,根本否定_的倾向。传统文化 外来文化外来文化封闭主义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民族虚无主义考点2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注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不同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这也是文化创新的源 泉和动力,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从继承与创新 的关系角度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 鼎新”;二是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讲,要吸收、借鉴其他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考点2 要点探究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 新的根本途径。(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点探究考点2 要点探究(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 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 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 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考点2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 (1)文化创新的根基和文化创新的基础不是 一回事。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 实践。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2)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不是一回事。文化创新的渊源 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 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考点2 典题例练典题例练32010广东卷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 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 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 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 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 的途径。答案 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 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 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 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 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坚持 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 “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考点2 典题例练解析 本题设问指向明确,集中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全面,应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 径和两个基本途径分别进行分析,同时不要忘记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 点拨 文化创新的途径,可以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和 坚持正确方向来回答。关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还需要考虑文 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需要创新内容、形式和体 制机制等。至于回答哪些内容,要看材料和设问的信息。考点2 典题例练 易错点1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12012连云港模拟 “给力”的词义与潮汕方言的“ 到力”相同,是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感叹或者祈望,它原是 少数网友用语,现在成了社会热语,还出现在人民日报头 版头条的标题中。“给力”成了热语表明( )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B文化创新的来源是作者的灵感C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推陈出新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课时25 本课错题清零本课错题清零点拨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离开社会实践,文 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所以文化创新靠的并不是创作者的灵感,而是人民群众的伟大 实践。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