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7页
第2页 / 共137页
第3页 / 共137页
第4页 / 共137页
第5页 / 共137页
第6页 / 共137页
第7页 / 共137页
第8页 / 共137页
第9页 / 共137页
第10页 / 共137页
亲,该文档总共1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主讲教师:郭镇方 授课时间:2011年9月-2012年1月 授课班级:10人力1班;10会计1班、2班;10物流1班、2班【教学目的与要求】n通过本章学习,要认识并掌 握:n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 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n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n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 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 然性及其特征。n4、如何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n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上,要重点掌握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把握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主要特征这一难点;n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上,要重点掌握 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并突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经济制度、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难点;n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上,要重点掌握何 以要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突破让劳动、资 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这一 难点,并认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内容。n4、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基本内容】n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n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经济制度n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分配制度n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基本特征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n(一)我国原有计划经济 体制的建立及其原因n(二)我国为什么要改革 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n(三)毛泽东、陈云等党 和国家领导人对建立符合 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所进 行的积极探索(一)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原因n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有当 时的主客观条件:n1、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经济 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基础上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在这样的 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 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 n2、从主观条件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 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二)我国为什么要改革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n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 小的条件下,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 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 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些成就的取 得是与这一体制所发挥的作用分不开的。n 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也暴 露出了不少问题。它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 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 ,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 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 ,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 ,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 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三)毛泽东、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建立符 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所进行的积极探索n(1)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提出发 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n(2)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的“三个 主体、三个补充”(即在所有制结构、 经济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 保留一部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自 由生产、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的构 想;n(3)毛泽东在纠正“大跃进”的错误时 ,对有人提出要消灭商业、货币的错 误观点 的批判等。n这些创造性的思想观点,为后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有益的 启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思 考(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过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基本框架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思考1、社会主义排斥市场经济观点的形成n(1)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里,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 后,社会一旦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商 品经济就会自然而然地消亡,社会将 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和经济活动。n(2)列宁也曾认为:社会主义不存 在商品经济;十月革命胜利后实行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 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后实行“新经济 政策”。n(3)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 是在一定范围内仍然还存在商品生产 和商品交换;主张限制、排斥商品经 济和价值规律 。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思考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n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如何才能更好地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 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n1979年,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 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 的。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社会 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邓小平文选第2卷 ,第236页)n1980年,邓小平提出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邓小平文选 第2卷,第247页)(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过程n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 辅思想的提出与实行n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 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这个提法得到了1982年9月党 的十二大的肯定。虽然这一提 法仍然坚持计划经济总体框架 不变,但允许市场调节存在和 发挥作用,毕竟为形成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道路。(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过程n 2、“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概念的提出与实 行(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前 ) n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 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 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邓小平对决定给予 了高度评价:写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 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邓小平文选 第3卷,第83页) ;n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 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 说应当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过程n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1992年以来) n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 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 济这样的问题,“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 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 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 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 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n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 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 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n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n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 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 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n二是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 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两者都有自 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 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 、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n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 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 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n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n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 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就是:n一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 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n二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n三是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 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n四是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n五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n3、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n20世纪末,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n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实 践的发展要求,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目标和任务;n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 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 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 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 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独特制度特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 共性与区别(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制度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是以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n2、在分配制度上,是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n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 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 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 起来,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宏 观调控的目标。(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 共性与区别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n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 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 (1)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 (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4)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 来实现的; (5)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 共性与区别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 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 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 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 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 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 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我们的创 造性和特色所在。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 走向资本主义。附录:市场经济的分类一、发达的市场经济与发展中的市场经济n 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实行或声称在实行市场经济。n 每个国家所实行的市场经济,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些特 点。从这个意义上说,100多个不同国家便有100多种不尽相同的 市场经济。然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作为一种经 济手段和经济工具,它是属于中性的并有着基本共同点的东西。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最基本的共同性,特别是根据与市场经济密不 可分的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