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庄子选读应应 帝帝 王王 p 庄子的思想基调是游世,这样的人有没有政治主张 ? p 如何理解游世与政治之间的关系?l 游世不是出世大宗师: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人间世: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 ,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 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l 游世仍然要面对世界,只是以游戏的精神来面对一 解题p 具体的说法不一p 主旨:庄子的政治思想1、应是应答,“应帝王”是应对帝王治国的需要作出的 回答。 2、应是应该,“应帝王”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成为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 伤。3、应是顺应、因应应帝王就是只有应,才能成为帝王。4、应是顺应,帝指天道,应帝王就是顺应天道具有王德 的人。二 叙述结构由六则寓言和一小段叙述构成。前五 则寓言可以合为一部分,围绕着君王应该顺 应自然、无为而治展开,层层推进。到最后一章是总结,由一小段叙述和一 个反面的混沌之死结束全文。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三 第一部分(一)四问而四不知p 四问四不知u 人物:啮缺、王倪、蒲衣子 齐物论:“予知物之所同是乎?”“子知子所 不知邪?”“然则物无知邪”“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 问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倪的不回答,体现了王 倪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是非没有定准;人难做到完全相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 “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 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 ,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 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p “非人” 非议别人,将别人的看法看作不对,自己的才对。 还没有摆脱人类的欲望等,顺任自然。p 寓意 每个想法、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对君王而言,就是要顺应自然,不能将自己的政策法令强加给民众。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狂接舆曰:“是欺德也。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正而 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 ,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而曾二虫之 无知!”(二)肩吾见狂接舆p 两种服从:内心与行为u 人物:肩吾、接舆、日中始(刚在日中)p 君王的统治:感化与任能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 曰:“请问为天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 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 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 野。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三)天根与无名人u 人物:天根,“据天以为根”(王夫之庄子解 )无名人,“若人而无名,则圣人也”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 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猿狙之便来藉。如是者,可比 明王乎?”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 于无有者也。”(四)阳子居见老聃u 人物:阳子居,阳代表刚健有为,自居于此。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生死存亡,祸福寿夭, 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 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 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 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 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女。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五)季咸为壶子看相u 人物:列子、季咸、壶子p “众雌而无雄”句:喻文实相合,才有效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 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 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乡 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尝 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 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 矣。”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 ,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是殆见吾善者机也。尝又与 来。”u 地文:土地的外貌,宁静不动,形容神气凝寂沉静.u 杜:堵塞;德机,生机。u 善者机:生机。u 天壤:天上的柔和之气,形容柔和美好的外貌。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子之 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复相之。”列子入 ,以告壶子。壶子曰:“吾乡示之以太冲莫胜。是殆见 吾衡气机也。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 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 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 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也。”壶子曰:“乡吾示之以 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 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u太冲莫胜:冲,空虚。莫胜,莫胜,即无朕,没有迹 象。u 三渊:指地文、天壤、太冲莫胜。比喻将自己深藏起 来的虚静方式可以有多种。u 未始出吾宗:比喻与天道融合无间,亦即完全无我。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 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 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p 列子悟到了什么? 从季感的角度来看,巫术用来预测吉凶,是古 代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巫咸的失败,象征着 知识的失败。 从壶子的角度来看,壶子开始向季咸显示杜德机、 杜权、衡气机,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将自己隐藏起来, 但还未到极致。最后的“未始出吾宗”,做到无我, 这才是回归到自然状态。p 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写神巫替壶子看相的故事,主题在写虚写藏。推之于 为政,则虚己无为,人民乃可无扰民;含藏己意而无容 私,百姓乃得以自安。(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通过季咸与壶子的斗法过程和以前者的失败告终,提 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真理,喻示仅有权位而无道心的 君主,是不可能真正地长久地获得人心、巩固权位的, 从而也就是警告他们,与其有为“治外”,不如无为“ 治内”。(赵又春我读庄子) 个人认为,季咸的失败预示着有为政治的失败。有为政 治基于对未来的预测进行,知识在自然面前失败,对未来 的预测也就没有合理性。因此要像壶子那样随顺自然,无 所做作。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 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 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 而不伤。四 第二部分p “体尽无穷 亦虚而已” 体会着无穷的大道,游心于寂静的境域,承受着自然的本性,而不自我矜夸,这也是达到空明的心境。(陈鼓应) 作为君主,做各种事情,不要抱着功、名的意图或目的,按照自然本性去做事,而不考虑所得,就达到了虚静的要求。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语曰:“孰能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 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遂相与友。莫然有闲,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 贡往侍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 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 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 ,曰:“是恶知礼意!”(三)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 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 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 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u 人物:倏、忽,形容动作快、有效率;浑沌,指混然不 分。p 道德善的尴尬:善意未必结出善果 p 为政者不能凭借自己的善意,不顾民众的自然本性 去行政。君王应少干涉民众的生活。u 下面是通过反例说明违背自然本性的恶果p 回应应帝王的无为而治主题,同时呼应、总结内篇 逍遥游以南溟、北溟开篇,此以南海、北海作结 前面讲逍遥自得、齐同万物、顺应自然,这从反面作结五 简单小结庄子并不否认君王的统治,这可能是当时人 的思想前提。但是,庄子要求君王无为,顺应自然,不要 过多人为的做作,干预民众的生活,将自己的看法强 加给民众。关于考试(一)开卷考试1、怎样理解逍遥游中的“逍遥” ?2、齐物论要齐同什么?3、养生主中庖丁解牛与养生有什么关系?4、如何理解庄子内篇中的“无用之用”?(二)提供思考的问题 考试时间:两个小时 可带各类图书资料,但不能带电子设备 独立完成,不能抄袭。5、大宗师提出了怎样的生死观?6、德充符提出了怎样的形德观?7、应帝王中混沌之死有什么寓意?8、如何理解寓言中的“三言”?9、庄子内篇中有哪些不圆融的地方或矛盾之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