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那些难以忘怀的消费记忆 六十年百姓衣食住行剪影时髦的“的确良” 那时候的男孩子,标准的形 象是脚踏一双白球鞋,穿条 蓝布裤,套件缎面般软滑的 的确良。最会装扮的姑娘则 穿质地是的确良的白裙子, 为防止“走光”,她们又套上一 层衬裙,走起路来裙角飞扬 ,仪态万方。不过,的确良事实上并 不“凉”。不贴身,冬天不抵寒 ,夏天透气性差;不吸汗, 一出汗,就粘在身上;一遇 上水,透明性极强,一到下 雨天,爱美的女孩们淋了雨 就得把双手护在胸前走路, 不然,就全“走光”了。流行的假领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一种没有袖子、只有上半 截的衬衫,当然它不是衬衫,仅仅只是一个领子, 为的就是在穿上外衣时在颈部露出领子,一时间成 为流行。别误会,这不是谁家的巧手媳妇自己动手 裁剪出来的,当时的服装店货架上随处可见,比今 天的领带还要普遍。人人有份的白球鞋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 代初,白球鞋非常热门 。它是白帆布运动鞋的 别称,估计几乎所有30 岁以上的人对这三个字 都怀有强烈的怀旧情结 ,具有同等怀念价值的 东西还有与小白鞋相匹 配的白鞋粉。惊世骇俗的喇叭裤 穿着喇叭裤上街是有“风险” 的。当时一些地方对喇叭裤 的谴责还上升到了政治高度 ,穿喇叭裤成了“盲目模仿 西方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于是,就有了“剪裤运动” 。看到马路上有青年裤腿飘 扬的,就拉过来丈量一下, 一般超过七寸的就剪。剪法 还很有技巧,沿线脚左右各 剪一刀,然后用手一扯,“ 嘶”一声裤子就报废了充满洋味的蛤蟆镜 那时候人们戴的蛤蟆镜有一 个突出的特点,上面贴的商 标不揭下来,以显示那是正 宗的“舶来品”,招摇过市, 因为商标上那两行外国字母 多少能满足他们小小的虚荣 心。其实,当年的蛤蟆镜极 少有真正进口的,基本上都 是一些厂家仿造的。相对于 老式的墨镜而言,蛤蟆镜的 确是样式新颖,美观漂亮 名人效应的“幸子衫” 1982年,随着日本电 视连续剧血疑的播 放,山口百惠和三浦友 和一起成为当时许多人 最喜欢的明星。当时, 满大街“幸子衫”,“幸子 头”、“光夫衫”、“大岛 茂包”不仅让个体户赚 个钵满盆满,也让中国 大众第一次明白了什么 叫“名人效应”。国际大牌的皮尔卡丹 1978年皮尔卡丹第一次来 中国的时候,工作人员看到 “服装设计师”这个身份就蒙 了,不知道该请什么级别的 官员对应迎接,看对方以往 的出访规格还不低,左右为 难只好去请示领导。领导琢 磨半天说:“不就是个裁缝 嘛,还要红地毯迎接?” 可就是这个“裁缝”,成 为了中国时尚界的第一位老 师,甚至影响了一个时代的 中国人的审美。他亲自挑选 出了中国第一批模特,又组 建了中国第一支模特队,还 把这些姑娘带到了法国进行 表演。开创先河的个体饭馆 30年前,饭馆少得可怜,人们很 少能尝到美味的饭菜。那个年代 ,吃什么一直困扰国人。1980年 ,北京第一家个体饭馆悦宾饭馆 开业,随后,越来越多的饭馆出 现在大街小巷。和30年前相比, 人们今天发愁的是在众多的饭馆 里挑选哪家,吃什么。位于东城区翠花胡同43号、 由3间平房中一间改成的“悦宾饭 馆”,就这样成为了北京乃至中国 的第一家个体餐馆。在许多年之 后,它和凤阳小岗村一样,成为 中国改革史的标志之一。饱经风霜的票证 粮票、米票、油票 、购物证这些曾 经与老百姓息息相关 的票证,诞生于1953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在新中国的建设过 程中轰轰烈烈,如夏 花般绚烂了40年, 1993年戛然而止,见 证了新中国经济生活 的风风雨雨。特权货币 外汇券1980年4月1日,中国开始发行外汇券。1995年1月1日,外汇 券最终退出市场。在这15年间,中国实行了非常独特的双货 币制度人民币和外汇券同时在市场上流通。 当时,外汇券是特权货币。正如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新闻学教授 Kenneth Starck在画龙点睛一书中描写的那样,“如果钱 能说话,外汇券的声音比人民币大50%”。Kenneth Starck于 1986年来到中国,在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院教授英语新闻专 业的写作课程。他对外汇券的使用深有体会,有了外汇券,人 们在中国就可以买到进口商品,可以在特殊的地方消费,还可 以换美元,这些都是人民币所没有的功能。 外汇券只能在特定的地方使用,如宾馆、友谊商店、免税店等 等;也只有在这些地方,人们才能买到当时被视为奢侈品的高 档货人头马的洋酒、万宝路香烟、彩电、瑞士手表。一些 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和丝绸等也能在友谊商店买到。归去来兮的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曾于1927年进入 中国,1949年随着美国势 力一同退出中国内地。时隔30年后,这个曾经 与美国大兵形象联系紧密的 饮料,再次进入中国内地。 1981年4月,中国第一条可 口可乐装瓶生产线投产,主 体设备由美方提供,每分钟 可装300瓶。这个“含有中药 味”的饮料,自此开始逐渐 为中国民众所接受。排队吃麦当劳第一个电视广告第一家婚庆公司首度尝鲜的商品房 26年前,这里还是负责供应 北京市宣武、崇文等“城里 人”新鲜蔬菜的菜地。随着 栋栋楼房拔地而起,方庄云 集部委工作人员、社会名流 等,一度成为北京的“富人 区”。“物业”这个新鲜词儿也 出现了。作为全国第一批商 品房小区,方庄见证了我国 居民迈出福利房门、走进商 品房并不断提高居住品质的 历史。便宜实惠的面的 出租车被称为“城市名片”,从上世纪 80年代的黄色“面的”盛行,跨越到 现在舒适安全的多款出租轿车,出 租车市场实现了几代飞跃。自从1984年天津引进日本大发 汽车公司的技术,生产出首辆大发 面包车以来,该车的空间宽敞、运 输能力强等特点就很快被人们所接 受,出租车也大范围采用了这款车 。由于出租车要求醒目,便于乘客 识别,因此,北京的出租车都被喷 涂成黄色。当然,运营价格也十分 低廉,10公里起步,每公里一元。 由于价钱便宜,而且可以坐7名乘客 ,甚至可以运送电视机、洗衣机等 大件物品,因此,受到市民的广泛 青睐。“倒爷”一词图为1979年杭州庆春路,这 里是杭州两个买卖票证的地点 之一。他们在用粮票交换鸡蛋 ,一斤粮票在农村能换8到10 个鸡蛋,在城里只能换五六个 ,这些“倒爷”就在城乡之间倒卖 粮票。由于当时中国商品的价 格并非由市场决定,于是在价 格体系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而 后提出价格双轨制,也带来一 系列问题,新华社一名记者就 曾经见过,一吨计划外钢材一 小时内经过6次倒卖,价格翻 了5倍之多。1988年,中国决 定放开价格管制,取消价格双 轨制,实行“价格闯关”,这直 接导致当年全国出现了大范围 物价上涨,进而产生了波及大 江南北的抢购风潮。股神传奇 杨怀定,也称为杨百 万,中国早年炒股的 传奇人物之一。1988 年前后,这名工程师 因为物价飞涨,工资 收入低而生活穷困, 被逼之下发现各地国 债价格有差异,于是 利用周末在各大城市 间倒腾国债赚钱发家 。1988年的抢购潮1988年,国家取消价格双轨制,放开了 物价管制,使官倒的活动空间大大缩 小,但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是物价开始 飞涨。1988年的涨价大大超出了人 们的现象,因此引起了普遍的恐慌, 全国几乎都出现了抢购风潮,柴米油 盐和日常生活用品,都成了抢手货, 有些商店的东西几乎被买空。 商店 小院外,前来抢购金饰的人们争先恐 后攀上铁栅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