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鉴赏(三)诗歌中的表现手法l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l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乐景写哀 以景结情l铺陈渲染 对比烘托 化用用典 虚实结合l抑扬结合 叠韵互文 意象并列 工笔白描诗歌中的表现手法l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l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l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l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l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l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l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l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l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诗歌中的表现手法l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l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l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l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l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l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l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l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l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诗歌中的表现手法l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l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l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l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l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l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l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l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l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诗句难点例释-诗歌表现手法的题型汇总1. 情景分析类 提问方式: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从情 景关系赏析。 解题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 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 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句难点例释-诗歌表现手法的题型汇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5年全国卷)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 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 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 ,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 ,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诗句难点例释-诗歌表现手法的题型汇总2. 分析技巧型 提问: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诗句难点例释-诗歌表现手法的题型汇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 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 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 感不平之情,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 而躲藏于荷花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 ,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活泼有趣(析效果)。 诗句难点例释-诗歌表现手法的题型汇总3. 语言、艺术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艺术)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 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艺术 特点)。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 美绚丽、明白晓唱、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 、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艺术特色一般从修辞、象 征手法、抒情方式、景情关系上考虑。 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 (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句难点例释-诗歌表现手法的题型汇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 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 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 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一句一个场景;以 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诗句难点例释-诗歌表现手法的题型汇总4.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 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 来分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 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 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 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 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 要赏析。 诗句难点例释-诗歌表现手法的题型汇总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 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 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 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5. 赏析诗句型提问方式:赏析某一诗句或分析意象(用词)。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范式: 说内容(诗句描写或抒情的内涵)+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诗句难点例释-诗歌表现手法的题型汇总诗句难点例释-诗歌表现手法的题型汇总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山东卷】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 ,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明确: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 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 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 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 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 极度悲愤心理。诗句难点例释-诗歌表现手法的题型汇总6. 诗论诗评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诗句难点例释-诗歌表现手法的题型汇总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 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明确:本题要求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 。“若即”指 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 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 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