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厦门(sh) 一椽(chun) 嘶叫(s) 耗子(ho)B.潭柘寺(zh) 落蕊(ru) 橄榄(ln) 落寞(m)C.普陀山(tu) 房檩(ln) 陪衬(chn) 夹袄(o)D.廿四桥(nin) 着衣(zhu) 混沌(dn) 椭圆(tu)【解析】选A。“厦”应读xi。2.下列句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秋之于人,何偿有国别,更何偿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B.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C.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D.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解析】选A。“何偿”应为“何尝”。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B.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C.“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D.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解析】选C。括号里句末应加句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据报道,10月8日,一彩民刷新中国彩票新纪录,包揽93注头奖中的88注,独中双色球3.599亿。B非洲多国通信技术军事演习日前在加蓬落下帷幕,其主要目的是以提高非洲国家维和以及反恐的指挥和协调能力为目的。C象征全运会创立50年的50个和平鸽造型从空中闪亮飞来,纷繁的“星河”中缓缓展开一个碗状巨大的投影幕,投影幕上历届全运会会徽图案慢慢显现出来。D为了阿凡达的上映,许多电影院更新了设备以满足其基本放映需求,这一行为本身就推动了电影科技的发展。【解析】选D。A项自相矛盾,不能用“包揽”;B项重复,去掉“以”“为目的”;C项语序不当,应把“巨大的”调至“碗状”前面。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58题。5.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答:_答案:这句话写作者对江南之秋的感受,目的是与北国之秋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对北国的向往之情。从句式上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三个分句结构相同,动词后面均辅以结构助词“得”,形式整齐划一,有一种整体的美感。“慢”“润”“淡”表现的都是平淡细腻的意味。它们又都有响亮的音节,三字声调相同,读起来声韵铿锵,有很强的音乐感。6.结合语境,理解下面一句话在原文中的含意。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答:_答案:该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是对上句“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的解释。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对于欣赏名花,品尝美酒来说,那种半开、半醉的境界是最好的,但对于领略秋来说,这种境界则不够味儿。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说,江南的秋让人“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与赞美。7.作者写对故都之秋的想念时,重点写了住在北平皇城人海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时的所见所闻,而对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玉泉等名胜只一笔带过。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答:_答案:写租住破屋时的所见所感,更能体现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玉泉等名胜,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以表现作者的情感,仅用来衬托,故而用简笔。8.评论家历来认为,故都的秋一文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是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情感融为一体,请以第3自然段为例分析这一特色。答:_答案:这一段写清晨作者在院中所见到的景象。无论是“一椽破屋”,“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还是“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中”的“牵牛花的蓝朵”,还有作者对牵牛花色彩的评价,都使得这幅秋晨静观图显得冷清、寂静,作者只用了寥寥数笔略作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暗示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淡淡的悲凉。“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段话中,“物”“我”之间完美融合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9.文中的“我”为什么喜欢北国的秋叶?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答:_【解析】此题为信息筛选题,注意结合要求从全文组织答案。解题时,可变换问法,想一想,“北国的秋叶”与其他的落叶(一般印象中的落叶)有什么不同?试将体现北国秋叶与众不同特点的句子筛选出来,分条作答即可。答案(参考):(1)北国的秋叶色彩鲜明、绚烂,光润水鲜,姿态美丽可爱。(2)北国秋叶自由而安详地离去,有一种深思熟虑的情调和超然的庄严。(3)北国的秋叶选择生命最美好的时刻告别,这是一种美丽的离去。(4)美丽的北国秋叶让“我”体验到了北国浓浓的秋意,同时它的美丽和种种情味又冲淡了北国秋日的肃杀,使“我”不为季节的变迁而伤感。10.文中第段“刚从胸中升起的严峻的情绪很快就被落叶的情致驱逐干净”一句中的“严峻的情绪”具体指什么?答:_【解析】结合上下文语境,此句是承第段开头内容,答案即第段开头两句,概括一下,分条作答即可。答案(参考):感慨大自然正在死亡,并在死亡中求得更生;感慨宇宙永恒的变历。11.“这位北国的伟男子既遵从无情的时序,又执拗地珍爱生命的翠色”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具体的含意?答:_【解析】结合文意不难理解“遵从无情的时序”指白杨树遵从自然规律,落下树叶;“执拗地珍爱生命”指落叶仍然保持着绿色。答案(参考):白杨树面对秋天的肃杀,一方面遵从自然的规律,干脆地接受死亡;另一方面,直到落叶飘尽,它也始终保持着绿色,保持着生命的活力。12.北国秋叶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同样是写北国之秋,请你比较一下本文与故都的秋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本文是怎样体现“情景交融”的,试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示例):(1)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热爱之情,但故都的秋流露出了孤独冷落与寂寞哀愁的情绪,而北国秋叶却借秋叶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奉献精神的礼赞。(2)与故都的秋喜欢选取清、静、悲凉的景物不同,作者笔下的秋叶充满生机与活力,色彩艳丽,对于离开树枝“表现出深思熟虑的情调和超然的庄严”,与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水乳交融。四、语言表达13.依照下面这句话,写一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答:_【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主要是对例句结构进行分析,注意题干的要求,仿写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即可。当然要特别注意修辞的恰当运用及语言的润色。答案(参考):少年比起老年来,正像是初升旭日与将落夕阳,白纸一张与经典一部,骏马飞奔与老骥稳行,初春秧苗与金秋硕果。14.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商务部昨日发布公告,决定自2009年10月23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商务部于2009年8月28日正式收到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国内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产业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依据有关规定,商务部对申请人的资格、申请调查进口产品的有关情况等进行了审查。申请人提供的初步证据表明,申请人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产量占同期中国大陆同类产品总产量的50以上,符合有关国内产业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的规定。本次调查自2009年10月23日起开始,通常应在2010年10月23日前结束调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11年4月23日。 答:_答案: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15.仿照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格式把故都的秋中的景色连缀成诗,并表达出郁达夫的情感。(要求既抓住景物的特点,又表露出作者的心境,并且符合对偶要求。)答:_答案:诗句: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落地,落寞人在故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