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 的作用 对课标的理解:(1)说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3)分析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 的作用。 对教学的要求:(1)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直接或间接地 由于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结果(2)分析说明气候的变化(变暖或变冷)或其他环境 要素的变化对地理环境变化所起的作用。(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造成它们景观不同 的主要地理要素是 什么?气候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人 教 版中图版人教版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中图版)森林植被植被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森林遭到大量砍伐森林的变化导致地理环境的变化(1)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 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 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2)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 互作用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 变中的作用。(3)景观照片不用过多,用一个地区的景观 照片说明某一变化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地理环境 的变化。需要注意的问题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课标的理解:结合实例,分析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某一要素 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的变化;应用普遍 联系的观点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教学的要求:(1)举例说明地形或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改变,会 导致其他自然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以此来说 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的整体性 。(2)适当的复习和归纳、落实到一定的区域,体现整 体性的“现状”和“变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 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 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 ()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所以, 区域才可以一直逐级划分下去。由于各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共同 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 律性。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还应注 意其“现状”和“变化”两方面的内涵: (1)理解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从 空间认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现实存在 (自然带的出现);从时间看自然环境是在不断 的变化之中,没环境要素在区域中的作用不是一 成不变的。 (2)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 化趋势。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 育阶段地理课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 ,学习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 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 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 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 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初中课标要求 需要注意的问题初中课标要求l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 影响。 l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 的影响。 l 讨论某一国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例如, 展示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袋鼠、树袋熊、针 鼹、鸭嘴兽等图片,讨论为什么这些动物惟独生 活在澳大利亚。(认识大洲) l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 然地理差异。 (中国区域) l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 (认识区域)体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赏景观图片,说出地理环境的各组成 要素。 2、利用西北地区和雨林地区相关景观图片,分析说 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 3、利用黄土高原相关资料和景观图片,分析说明一 个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地理环境整体的变 化。 【教学重点】区域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难点】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板书设计气候生物水文土壤地貌人类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要素变化,影响整体变化水土流失的例子水 土 流 失土壤侵蚀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地貌变化侵蚀沟谷,沟壑纵横水文变化泥沙淤积,泛滥平原植被破坏植被下降,逐渐消失气候变化蒸发加剧,趋于干旱东北森林的例子寒温 带针 叶林温带 针阔 混交 林改 善 生 态 环 境净化 空气涵养 水源保持 水土补充土 壤有机 质森林 面积 锐减多人 工林 或天 然次 生林生 态 环 境 恶 化浮尘、扬沙天 气增加水旱灾害增加沟谷纵横、风 化加速水土流失加剧腐殖质减少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规律对课标的理解: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通过地理 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对教学的要求:()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景观图, 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2)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规律(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及非地带性 现象。理解三种分异规律及主导因素。 (3)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 异规律世界陆地自然带() 可以从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的角度说明 ,即全球范围内存在着自低纬到高纬的纬向地域分 异规律;中纬度地区存在着自沿海到内陆的经向地 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存在着自山麓到山顶的垂直 地域分异规律;因海陆分布、地形、河湖等引起的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2)如何理解分异,要从影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 因子分析,结合图(沿经线、沿纬线、垂直方向) 看主导因子的变化。并不是死记硬背。(3) 生物虽不是影响因子,但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因 此 自然带是以植被类型来命名的 。 注意的问题知识结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的 变化自然灾害自然资源地表形态城市和交通气候生产和生活寒潮生产和生活水资源生存和发展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 影响 对课标的理解: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 然因素;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 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对教学的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是如何对乡村与城市聚 落在集散程度、呈现形态与规模等方面的影 响;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公路、铁路、管道等 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长春银川雅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