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8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5页 / 共48页
第6页 / 共48页
第7页 / 共48页
第8页 / 共48页
第9页 / 共48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讲: 经济危机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n第一节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n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n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n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一、 资本循环所谓资本循环,就是单个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 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 点的运动。第一节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二、 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A P mPwG购买阶段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 第一节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G:商品W:货币A:工人Pm:原材料P:产品W 增值的货币G 增加的商 品A P mPwG三、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 商业资本 第一节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G:商品W:货币A:工人Pm:原材料P:产品W 增值的货币G 增加的商 品四、 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GWPWG货币资本的循环 GWPW商业资本的循环 生产资本的循环 第一节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G:商品W:货币A:工人Pm:原材料P:产品W 增值的货币G 增加的商 品五、三个循环形式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1、必须保持资本的三种职能空间上并存。2、 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时间上继起。3、这两个条件是互为前提、互相制约的。第一节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资本周转(一)资本周转资本周转: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二) 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1、资本的周转时间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就是资本的周转时间,它等于资本的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 2、资本的周转次数衡量和比较各个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时间内 资本周转的次数来表示。 资本的周转速度计算公式为:(三)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1、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1)资本的生产时间资本的生产时间,就是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它一 般包括劳动期间和非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 非劳动时间。一是自然力独立作用时间。 二是生产过程有规则的中断时间。三是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2) 资本的流通时间资本的流通时间,就是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 时间。它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购买时间即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所需要的时间.售卖时间指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所需要的时间。资本流通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第一,距离市场的远近。第二,交通通讯的条件。第三,市场供求的状况。根据资本不同构成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又可以把生产 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 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形式存在的和购买劳动 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四)生产资本的构成或分类表一、聚脂切片生产成本构成(五)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划分的依据不同。 划分的意义不同。 各自的物质内涵不同。 固定资本不变资本厂房、机器、设备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流动资本可变资本劳动力价值(三)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固定资本的损耗程度。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 折旧基金=(六)折旧、折旧费、折旧基金、折旧率固定资本年折旧费=折旧率=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一旦资本周转遇到问题,就会严重 影响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继续。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本周 转出现断裂,或者资金链断裂,或者资本循环的某一环节出 现问题,比如原料来源中断,生产过程被破坏,产品售卖出 现问题,等,整个企业就陷入危机,就有可能破产。当这种 现象同时在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企业身上发生时,就会出现整 个社会的资本周转危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难以为继。这就 是经济危机。由于经济危机的产生和结束存在着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使整个社会的生产表现出一种周期性,就是资本主 义经济运行的周期。 顶峰谷底动态时间长期经济趋势实际经济活动危机萧条 复苏 高涨 一、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周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1929-1933年期间美国 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30年代危机期间排队领 取食品的美国饥民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二) 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三、 消灭经济危机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1) 实行社会主义将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让社会来组织 现代化大生产,就可以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将更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2) 实行社会主义有利于更快更好的提高劳动人民的 收入水平,提高劳动人们的购买力。这将有利于克服生 产的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 缩小之间的矛盾。四、 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二战后,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调整政策,一方面 使生产组织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工 人工资,提高劳动人民的有效购买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 盾和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四、 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1) 危机的次数不一,危机的同步性不如战前明显。(2) 生产下降的幅度比战前减小。(3) 危机持续时间较战前缩短,而高涨时间延长。(4) 经济危机周期缩短。(5) 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变得不明显。(6) 没有发生周期性的货币信用危机。四、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和意义(一) 维持资本主义再生产强制性均衡(二) 加速资本集中四、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和意义(三) 加深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1) 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 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3) 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经济落后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加深都对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提供动力, 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生产资料创造条件。在19世纪,每一个资本家的资本实力都很小,没 有人能够控制市场,各个资本家之间靠各自的商 品质量和价格进行自由竞争。经过第二次产业革 命,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出现一些规模 极大的资本,它们依靠自己的资本实力,逐渐形 成一些大企业,它们或独自或联合起来控制一些 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形成垄断,获得垄断利润。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一)自由竞争生产集中私人垄断的形成1、商品市场自由竞争2、自由竞争生产集中所谓生产集中,就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 业,使它们在社会生产和销售中所占的份额愈来愈大。生产集中有行业范围内的集中与全社会范围内的集中两种形式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3、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地走向垄 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大企业或大企业的联合,为了攫 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对某个或若干部门的生产和销 售市场实行独占或控制。垄断.swf(二) 资本垄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 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1、垄断利润的来源 对垄断企业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通过高价出售产品和低价购买生产资料的办法,占有非 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利润。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剥削它国的雇佣劳动者,从而获得 更高的利润率。 通过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对不发达国家进行剥削 和掠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通过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和信贷政策,对国民收入进行 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和销售等领域的垄断地 位制定的、旨在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垄断价格有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高价是垄断 组织在销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垄断价 格;垄断低价是垄断组织在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低于价值或 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2、垄断价格是获取垄断利润的保证第三,就垄断组织本身来说,也存在着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组织之间 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错综复杂地交织 在一起。第二,绝对垄断是不存在的。第一,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就 必然存在着竞争。1、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之所以不能消除竞争,这主要 是因为:(三) 垄断与竞争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1、银行业的集中与银行垄断的形成银行业的集中是指银行的资本和存款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银 行。银行业的集中是在生产集中的基础上进行的。工业生产集 中和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的巨额长期贷款只有大银行才能 提供;大企业资本周转中形成的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也愿意存入信用可靠的大银行,这就促进了银行业的集中。同时,银行业的集中,也是银行内部竞争的结果。大银行 由于具备资本雄厚、信用可靠、技术设备先进、费用节省、 分支机构多等优势,在竞争中逐渐排挤和吞并中小银行,加 速了银行业的集中。银行业的高度集中必然走向垄断,形成少数庞大的银行垄 断组织。银行垄断形成后,银行的新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由 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银行与工业企业的信贷关系日益固定 ,银行通过固定 的信贷关系对工业企业进行监督,进而影响、控制企业。 大银行凭借自己雄厚的资本力量,代表国家和大型工业企 业发行有价证券,经营各种证券买卖,通过与工业企业相互占 有对方股票的办法,控制和操纵大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2、银行的新作用 大银行直接派人到大工业企业去担任领导职务,实行人事 参与,从而进一步掌握和控制大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谓金融资本,就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相融合或混 合成长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金融资本通过下列途径形成: 大银行通过信贷关系控制工业企业; 大银行和大工业企业的资本相互渗透; 在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的基础上, 双方进行人事结合。3、金融资本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和对国家政权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 金融寡头主要通过“个人联合”的办法,实现其对国家政权的 控 制。 二次大战后,金融资本的控制进一步得到加强。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当代世界经济的主导者是那些资本极其 庞大的跨国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和政 治的影响都非一般的企业所能比拟的, 在某些方面的影响力甚至超过许多国家 。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全球化 的形成和发展,跨国公司就是全球化的 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全球化已经并 将继续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改变着我 们的生活,改变着社会主义的存在形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 时代。全球化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奥多尔T 莱维特(t)于1985 年在其市场全球化一文中提出的。 全球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的生产、投 资及消费领域里的扩散。”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 和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 的广泛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全球化的最根本制度保证。马克思早在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阐 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与世界市场、各个民族地域的 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关系。认为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使整个世 界连为一体,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大市场。这个世界市场的 形成和发展同时也是共产主义的孕育过程。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2、国际分工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技术基础。国际分工是伴随着三次大的技术革命产生和发展的。每一 次技术革命都会促进国际分工,并改变着国际分工的格局。 一般来说,技术革命的发源地都会成为国际经济的中心地区 ,成为技术和高新产品的输出区。技术革命在全球扩张的浪 潮决定着各地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1)国际分工体系初步形成时期。 18世纪80年代,蒸汽机发明并应用于 生产过程,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