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8页
第2页 / 共98页
第3页 / 共98页
第4页 / 共98页
第5页 / 共98页
第6页 / 共98页
第7页 / 共98页
第8页 / 共98页
第9页 / 共98页
第1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7年高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卷分析 (全国卷)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袁霞 一 试卷分析备考建议 一、试卷分析v 试题简析07试题 内容构成涉及试题占总分值( )自然地理310 题 37 题51人文地理12 题 11题 36题 40题(3)、(4)49历年文科综合难度系数03年 04年 05年 06年 07年0.6020.6250.524 0. 558 0.540涉及主干知识 涉及试题分值时间计算 6题、 8题 8 光照图68题 12天气与气候45题 37题27 洋流3 题4 城市化1、2题8 工业区位36题17 城市区位40题 (3)、(4)20 农业区位改造9题、 10题8 国土整治11题4 世界地理3、 4、 5题 12地理主干知识中的五大重点板块地理区位 时区 时间 天气气候环境问题 等值线考生得分情况分析2007年全省文科考生人数115573人v试卷信度:v第卷 0.98(计算机阅读)v第卷 0.78(试卷抽样)07年高考 文史类试卷各科成绩综合参数表(陕西)科 目选择题分 值比 非选 择题分值平均 分得分率 及格率 信 度选择题非选 择题 总 分122/ 52426.4 0.46 / /语 文 10/ 11102.6 0.90数 学 (文)12 / 1076.17 0.42英 语 65 / 2670.49 0.24文 综 35/ 5179.18 0.54近三年来文综综卷平均得分文综综平均 分I卷II卷地理 I卷地理 II卷地理 合卷2005年181499298 88513075217652422006年181218329 97922207351557222007年179188521 939724662919538506年与07年文综成绩对比参数表(陕西)时 间 客观题平均分主观题平均分总平均分0 6 年 76.26 104.95 181.210 7 年 85.21 93.97 179.1807年文综卷政、史、地三科得分 参数表政 治历 史地 理66.9450.33538607年地理试卷成绩参数总表(全国 )试卷类型 卷 卷地理合卷满分值 44 56 100平均分 24.66 29.20 53.86难度 0.56 0.52 0.54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卷 选择题 07年考生地理成绩分析参数表注:表中数值为AB卷平均值 题 号正确选答比 率()满分 值平均 分区分 度难 度1 69.8 4 2.77 0.45 0.692 76.5 4 2.96 0.49 0.743 73.3 4 2.930.53 0.734 68.0 4 2.72 0.64 0.685 59.5 4 2.37 0.69 0.59题 号正确选答比率()满分 值平均 分区分 度难 度6 36.6 4 1.46 0.27 0.377 38.2 4 1.52 0.18 0.388 22.5 4 0.90 0.09 0.22题 号正确选答比 率()满分 值平均 分区分 度难 度9 65.1 4 2.600.39 0.6510 76.3 4 3.05 0.30 0.7611 34.5 41.38 0.08 0.35平 均56.39 42.24 0.37 0.54文综 卷 各题成绩分析参数表(陕西省)题 号满 分平均 分难 度区分 度零分人数比满分 人数361710.190.59 37198.770.44 402010.240.47 平 均/ 29.200.50 /卷 非选择题 36题、37题地理成绩分析参数表 试题分值平均分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36题 (1) 96.35168148 3.84 181021 37题 (1)4 1.48 26023 55881 (2) 8 4.19 30537 20549 (3) 4 1.85 46828 50403 (4) 31.25 48298 67257 16353(2)40题(满分20分) 地理成绩参数表 40题分值平均分满分人数零分 人数(3) 1 3 7.78 11163 8541(4) 7 2.45 201 4746考生失分情况分析n 读图l,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2题。读图l,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2题。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正确选项 D 丁 (69.8%) v 错误选项B 乙 (19.3) 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正确选项C (76.4%)错误选项D (16.8%)读图2,回答35题。 3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A T BQ CR DS正确选项C (73.2%)错误选项 A (11.6) B (10.2)v4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 热干燥”的地方是AT BQ CR DS正确选项B (68)错误选项 A (12.4) C (11.1)5在图3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 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 B C D正确选项 A(60%)错误选项 C(21%) B(10%)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 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 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v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 线的地方时是A5时 B15时C9时 D19时正确选项 B (46%)v错误选项 C (24%) D (21.6%)v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 可能为A55N B65N C75N D85N正确选项 C (38.5%)v错误选项 B (38.%) A (13.6%)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 出,这个季节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正确选项 A(19%)v错误选项 B(23.9%) C(23.0%)D(33.8%)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 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 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 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 有了收获。回答910题。9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10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 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正确选项热量(66.4%) 地温低(79.3%)v 错误选项 光照(27%) 太阳辐射(11.5%)v11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 减少,目前已远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C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 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正确选项C (33.9)v 错误选项 B (41.7%) D(22.4%)文综综I卷选择题选择题 考生答题题情况参数表注:表中数值为AB卷平均 值 题题号正确选选答 比(%)满满分值值平均分难难度区分度16924277069045274429607404937334293073053467954272068064559242370590696366541460370277384152038018822454090022009965054260065039107634305076030113454138035008平均56054224056037文综综II卷非选择题选择题 考生实际实际答题题情况参数表参考人数:115573 题题号满满分值值平均分难难度区分度零分人数比满满 分人数36(1)963507111716814/1635336(2)83840480141021/1837(1)414803719755881/2602337(2)841905210420549/3053737(3)418504611050403/4682837(4)312504226567257/4829840(3)137780600808541/1116340(4)72450350414746/20136(17分)图7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 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 钢铁厂、石化厂 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 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9分)v试题36(1) 答案合理。 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 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 流经城市的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 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 河流)沿线,交通方便。v合理 合适 基本合理 v不合理 一半合理 v 西部不合理,东部合理 v不是很合理 v 西部工业区不合理也有合理处v(“合理”在题中或题末出现)(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 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 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 。为什么?(8分)36(2)小题【答案】v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 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以前较为合理。 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 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36题(2)错误答案v工业在这里易造成交通堵塞,给城市带来更大压力v因为此地盛行南风,故工业建在这里不合适v东部工业区盛行南风,工业区排放的气体污染不到城 区,西部工业区排放的气体会污染到城区。v工业布局应选择在常年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 风向,所以西部工业区布局不合理,要搬迁。v西部工业区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所以搬迁。v河流流经城市,随河流穿过城市对城市形象影响很 大。37.读表l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v表1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v(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C东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