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维果茨基的心理 发展观维果茨基-生平v维果茨基,列夫.谢苗诺维奇(18961934)前苏 联心理学家。与皮亚杰是同时期的人物。但不同于 皮亚杰认知发展泛宇宙统一的观点,维考斯基的理 论强调文化、社会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但由于 其理论中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在1936至1956年 间受到苏联政府当局的打压,禁止讨论其理论。直 至60年代,维考斯基的理论才受到美国心理学界的 重视。维果茨基-主要著作v心理学危机的历史意义(1925)、心理学危 机的含义(1926)、儿童期高级注意形式的发 展(1929)、儿童心理发展问题 (1929 1934)、 行为历史的研究:猿、原始人、儿童 (1930)(19291934)、心理学讲义( 1932)。1956年和1960年,前苏联先后出版了他 的两本选集:心理研究选集和高级心理机能 的发展。 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v1、 心理发展观 v2、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中介的v3、心理发展的活动说v4、最近发展区概念维果茨基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原 理v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 物。v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 掌握的。v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v4、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 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v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 为内部心理形式。心理发展观v维果茨基指出:v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一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被中 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 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v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二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新 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 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 结构。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中介的 v维果茨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两种形式:低级心 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v区别人与动物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工具和符号。v正是通过工具的使用和符号的中介,人才有可能实 现从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v维果茨基认为,符号机制(包括心理工具)是社会 机能和个体机能的中介,连接了内部意识和外部现 实。心理发展的活动说v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 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v意识不是与世隔绝、与活动分离的内部封闭系统, 活动是意识的客观表现。v维果茨基明确区分了“意识”与“心理”v“心理”概念适用于动物也适用于人,是人与动物共 有的反映形式,而意识则是人所特有的最高级的反 映形式。v活动与意识统一的心理学原则,强调意识从来都是 某种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最近发展区思想v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 距。v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 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 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v维果茨基明确指出了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促进发展,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维果茨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v1、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的辩证方法v2、发生学分析方法v3、因果分析法和单元分析法维果茨基与皮亚杰知识建构观的比较皮亚杰维果茨基基本问题新知识是如何从各种文化中创造出来的?通过某一种特殊文化传递 的知识工具是怎样的?语言的作 用有助于符号思维的发展,语言不能在实质 上提高智力功能的水平(该水平是通过活 动提高的)语言是思维,文化传递和 自我调节的基本机制。它 能在本质上提高智力的水 平社会性互 动提供了测试与验证图示的途径提供了获得语言,改变文 化观念的途径有关学习 者的观点学习者应积极操纵对象和观念学习者应在社会情境中积 极地相互作用对教学的 启示教学应设计打破平衡的经验教学提供支架,指导互动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v社会建构主义的主要依据v知识的社会循环过程社会建构主义的主要依据v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和规则,而语 言则是一种社会的建构; v人类知识、规则和约定对某一领域知识真理 的确定和判定起着关键作用; v个人的主观知识经发表而转化为使他人有可 能接受的客观知识。 这一转化需要人际交往 的社会过程,因此,客观性本身应被理解为 社会性;知识的社会建构循环过程v新的知识的形成首先源于个人对新知识的主 观建构,即个人通过自身的创造过程,v在其主观知识的基础上,对客观知识的积累 发挥潜在的作用。v在学习过程中,客观知识被个体内化和再建 构,在获得意义的基础上成为个人的主观知 识。v个体依据这一主观知识进一步创造并发表新 的知识。由此完成知识建构的一个循环。目前西方对社会性建构的实证性研究v(一)近年来对于学龄儿童的研究的新动向 是将学校教育作为文化过程,把学校教育看 作一个文化系统。认为学校教育作为整体文 化影响学生的发展。v(二)关于学前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游戏 、言语的社会性起源、内化理论等方面。维果茨基-教育上的应用v1. 架构 (scaffolding) v2. 交互式教学 (reciprocal teaching)v3. 应用儿童私人语言 (自言自语,private speech)架构的步骤v引入 (recruitment)v示范 (demonstration)v简化作业 (simplifying the tasks)v维持参与 (maintaining participation)v给与回馈 (feedback)v 控制挫折感 (controlling frustration)维果茨基对心理科学的重要贡献v1、创立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创建了 文化历史学派v2、倡导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v3、影响了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影响了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v其理论研究涉及心理学的众多领域,如普通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儿童心理学、神经心 理学等v维果茨基以其大胆独特的思想影响并促进了上述各 领域的研究,推动了现代心理学的发展。v直接影响了建构主义领域中一个重要学术流派 社会建构主义学说的兴起,从而引发了当代教育心 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的主要局限v其一,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早期也曾出 现过自然主义的倾向。v其二,维果茨基把历史主义原则引进心理学 时,没有分析社会形态的具体性质。脱离具 体的社会形态谈历史,只能使历史抽象化。v其三,维果茨基过于武断地认为高级心理机 能的发展与有机体结构的生物变化无关。维果茨基对西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 影响v其标志为他的思维和语言一书被译成英文在美 国出版(1962年)v一、受活动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启示,西方心 理学越来越注重定性研究和动态评价v二、社会性建构思想作为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建者, 维果茨基高度重视文化对心理发展的作用。第一次 明确了文化历史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谢谢大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