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安徽民谣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 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 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 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 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 征北战,建立了明朝。明朝的建立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应天(南京)朱元璋 明太祖1368年时间 :建立者:都城:灭元朝时间:1368年灭元朝标 志:攻占大 都课本 89 页像朱 元璋这样参加过农 民起义的开国皇帝 还有谁?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请从地方,中央,司法,思想四个方面总结。1,改革行政机构。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民政)提刑按察司(刑狱)都指挥使司(军政)中央思考: (1)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2)三司的职责是什么?改革行政机构。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给六部.皇帝吏户礼兵刑工锦衣卫印锦衣卫印明朝君权的加强明代锦衣卫明代锦衣卫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目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特点:它由皇帝直接指挥职责: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说明:明朝专制主义空前加强。根据材料和教材分析:明太祖设立 特务机构锦衣卫的目的、特点 是什么?锦衣卫的职责是什么?该机 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明朝君权的加强3.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命题范围: 答题观点: 文体: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如何评价明朝八股取士 的科举制度?“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 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明政府(1)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 书五经范围内命题,(2)考生只能 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 自己的见解;(3)答题只能用八股文 . 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禁锢了人们 的思想 ,摧残了文化。选拔出的 官吏都是皇帝的忠实奴仆.90动脑筋双方各有道理。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 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 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 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 制度的进步。但是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 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 容的狭窄,也确有束缚思想的作用。尤其是 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 ,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 讲求实际学问,更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 了学风。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 “靖难之役”: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实 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的旗号,在1399年起兵下 争夺皇位。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2、明成祖是如何继续加 强君权的? 迁都北京;削藩,设东厂等特务机构. 开放课堂:1、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迁都北京2、增设特务机构东厂3、继续实行削藩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 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特务机构的设立侵犯了人们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侵犯了公民是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等。设立特务机构,有利于皇帝对臣 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 民们终日诚惶诚恐,惟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 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厂卫特务机构削 藩废 丞 相和中 书省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八股取士 按察司废行中书省布政局都 司 皇 帝群臣 人民知识分子地方中 央皇族小结: 明朝君权的加强小结: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 。明太祖通过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废 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设锦衣卫, 大大提高皇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集权政治体制的基 本格局。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 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 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 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91议一议 政治方面: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 省,以六部分理朝政;地方废除 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厂卫 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 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 制;执行削藩政策。 文化方面:八股取士。91思考与判断 女孩的看法似有一定道理, 但只看到了表面现象。男孩 的观点抓住了本质问题,因 而也更加深刻。92/3题 明初都城在南京,明朝的开国皇帝朱 元璋也死在南京,因此他的陵墓也在 南京,称为明孝陵。明成祖时迁都北 京,他成为第一位埋葬在北京的明朝 皇帝,而那时的明朝经济发展,国势 强盛,所以他的陵墓就建得非常宏伟 ,成为十三陵中最宏大的陵墓。 选择题: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 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4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 时修建的( ) A.朱元璋 B.朱棣 C.建文帝 D.崇祯帝ADCB5.阅读下列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 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 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这是 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 。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 对谁负责?(3)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4)上述史料所说说的机构变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5明朝;文中的“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 、刑部、工部;六部的最高长官直接 对皇帝负责; “帝自操威柄”指的是全国军政大权 集中于皇帝一人。 (4)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制度。6.后世人朝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 ,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 ,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 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 气!”阅读材料后请回答:(1)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2)造成材料所说的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 有人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 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 ”有人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 咸阳之效”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评 价。6.(1)说明了明朝以后很多读书人只顾埋头 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 (2)明政府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 发挥自己的见解。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禁锢 了人们的思想。 (3)提示:科举制的实行,为读书人参政开 辟了途径,扩大了统治基础,繁荣了文化, 而明代科举制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内,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