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在对宫体诗的改造中,还有一些诗人着 重从诗的情调和意境上入手,来表现出 唐诗的崭新风貌,其代表性人物就是张 若虚和刘希夷。他们的诗较多摄取南朝 乐府诗的营养,风格明丽优美,在唐诗 由初入盛的最后阶段,不同于陈子昂以 风骨胜,而以情韵见长,讲究诗歌的兴 象玲珑之美,是盛唐之音的先期回荡,预示着唐诗高 潮的即将到来。因为这不仅意味唐人面对前人艺术经 验的正确态度,更说明时代精神在每位诗人心海中所 激起的美好涟漪。张若虚其人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 扬州人,生平事迹不能详 考。据载开元初元,他与 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 为“吴中四士”。存诗仅 二首,另一首代答闺梦 还,仍不脱齐梁诗风。代答闺梦还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春江花月夜虽沿袭乐 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据称曲调为陈后主所制), 题材也不外乎思妇游子的传统 主题,却一洗宫体艳诗的浓脂 艳粉,代之以浓郁的生活气息 和人情美,具有开阔深远的意 境,从而“以孤篇压倒全唐” ,奠定了张若虚在唐诗的不朽 地位,显示了初唐诗风向盛唐 刚健清新诗风的演进。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 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 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 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 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 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 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 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 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张 若 虚 春江花月夜配乐诗朗诵:引自“VeryCD论坛“E-mail文化传播网www.52e-mail.com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 画面。春江水涨,江海难分。月共潮生,光照万里。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静谧、清新、隐秘、皎洁、美丽。月光下的景色梦一般地神奇,它蕴含着宇宙人生 的许多秘密。这一明净的春江月夜之美,使人沉浸于 生命的美好的感受之中,进而思索人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二句可看作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总结月色的 皎洁、夜空的明净。用一“孤”字显出天宇之广阔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种问月的构思,影响了之后的许多诗人词人。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天问一番“天问”表现了诗人对宇 宙奥秘的深思遐想和探索。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的巧妙之处在于:由眼前飘然而过的一 片白云起兴,用白云的“去悠悠”暗寓游子的离 家远游,从而巧妙地引出了月下的人物。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此二句化用曹植七哀诗的诗意:“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由月鉴人,“月徘徊”也是人徘徊。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玉户”二句,是明写月 光普照大地,无处不在 ,暗喻思妇的愁思之深 无法排遣。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此时此刻,明月可以共望,音 讯却不相通。但愿我能跟随这 流水似的月光,来到远方亲人 的身旁。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两人相距遥遥,连善于长途飞翔的鸿 雁,也不能随月光飞度到她爱人的身边。 那潜游水中的鱼儿,同样也只能在水面上 泛起层层波纹难以游到她思念的人跟前。此两句生动地写出了闺中思妇望月怀人 的痴情痴想和无可奈何。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闲潭梦落花”是“梦闲潭 落花”的倒文,可看作思妇思 极后的怀想之词。“梦落花”暗示春将去,故 有“可怜”(可惜)之说。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江水流掉了春天,也流掉了游子思妇的青春和幸福,实 在是辜负了这大好的“春江花月夜”!月已斜,花已谢,春已去,但人未归。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碣石潇湘: 是泛指,即指由此到彼,由北到南。明月终于慢慢沉落藏于海雾之中,双方仍相隔 天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不知在这美好的月夜,能有几个游子乘月归家?只 有那落月的余晖,带着人间的离情洒满了江边的花 树。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抒情结构 春江花月夜图: 1、月轮东升,海潮初涨;银光洒遍,春满情怀。(1-8句) 2、月到中天,碧空如洗;探索宇宙,感慨人生。(9-16句) 游子思妇离图 : 3、月影徘徊,雁声嘹唳;思妇游子,相思悱恻。(17-32句) 4、落月西斜,海雾弥漫;春光将逝,离恨绵绵。(33-36句) 全诗由月生开始,以月落收结,中间写了月到中天 、月影徘徊,让一切的景物人事都笼罩了一层银白 色的面纱,给人幽美恬静之感,读者从中能生出一 股淡淡的喜悦或哀愁。全诗36句,有15句写到“月 ”字。可以说,月犹如一条生命的纽带,通贯上下 ,触处生神。诗人的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变 化,显得斑斓多彩、摇曳多姿。月还是联系人生和 宇宙的媒介,既构成春的美景,成为宇宙永恒 的无情象征,又是生命体验的有情写照。 月意象剖析 全诗实际上描绘了两 幅图景:自然美与人 情美,并最终升华出 一种哲理美。自然美 是人情美、哲理美展 开的背景;人情美是 全诗的主体。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 第一大部分(1-16句),虽以写景为主, 但不脱人情的主题。诗人入手擒题,围绕 “春江花月夜”五个之逐层展开,描绘出 一副壮丽的图景:晚潮汹涌,江阔似海; 月共潮生,朗照万里;水绕春野,月照花 林;流霜不觉,汀沙不见。这里集中体现 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望月怀远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曹植 送应氏)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 咏怀) 第二部分(17-36句),由“待何人”江月自 然转到人类离愁别恨的描绘上。通过对思妇游 子相思心理的刻画,来把男女间真挚的爱情上 升为人生普遍的一种离情别绪来认识,让读者 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中去感受到一种人生的悲剧 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 希夷代悲白头翁)歌曲:明月几时有“形而上的慰藉”(尼采)O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 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 盈。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 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闻一多 形容为“神秘”、“迷惘”、“宇宙意识”等等,其实就是这种审 美心理和意识意境。美的历程O(悲剧)用一种形而上的慰藉来解脱我们:不管现象如何 变化,事物之基础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和充满欢乐的。尼采悲剧的诞生小结 春的意境美因包含了自然美、人情美和哲理美这三个层 次,具有深厚的生命体验和深邃的宇宙意识,这是它之所以 常读常新、深受读者喜爱的魅力所在.晚清经学家王闿运 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云:“张若虚春江花月 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李贺、 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 闻一多先生则誉 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宫体诗的自赎) 【思考与练习】1试析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2试比较春江花月夜与代答闺梦还在思想情调上 的不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