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 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分布: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上述地区是山间盆地 、河谷平原。(山东、河北和河南;江苏、内蒙古、安 徽;辽宁、湖北、山西和天津等)母质:河流冲积物地形:平坦,地下水埋深较浅。植被:草甸植被,主要旱作土壤,为小麦、玉米、棉花等粮棉 作物生产基地第一节 潮土二、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基本理化性状(一)成土过程1. 腐殖质积累过程 2. 潴育化过程潮土(二) 剖面形态腐殖质层(或耕作层Ap):一般厚15 20cm,腐殖质含量低,一般1 ,壤质土 多为碎块团块状结构,有作物根系。耕 作层有时可见犁底层。过渡层:厚度15-40 cm,壤质土,也多为 屑粒状结构氧化还原层( BCg):又称锈色斑纹层, 多出现于60150cm之间,有明显锈斑, 也有与之相间分布里还原态的灰色斑纹, 该层下部时有软质铁锰结核,或有雏形砂 姜。 母质层(Cg):主要为沉积层理明显的冲 积物,具有明显的潴育化特征,甚至有潜 育化现象。 ApBCgCg1机械组成(三)基本理化性质通体壤质(两合土)通体粘质表沙壤浅中位壤(薄蒙金土)表壤土中位粘(厚蒙金土)壤质浅位沙(腰沙土)壤质中位沙(腰沙土)通体沙土2矿物分析:潮土粘土矿物一般以水云母为主,蒙脱石、蛭石,高岭石 次之。 3pH值及碳酸钙:发育在黄河沉积母质土的潮土碳酸钙含量高,多变化 在515之间,沙质土偏少,粘质土偏高,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 应,pH7.28.5,碱化潮土pH高达9.0或更高。长江中下游钙质沉积母 质发育的潮土,碳酸钙较低,为2090g/kg,pH值为7.08.0,发育在 酸性岩山区河流沉积母质土的潮土,不含碳酸钙,土壤呈酸性反应, PH值5.86.5。 4养分状况: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潮土(黄潮土),腐殖质含量低,多 小于10g/kg,普遍缺磷,钾元素虽多属丰富,但近期高产地块普遍有 缺钾现象,微量元素中锌含量偏低。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潮土(灰潮 土)养分含量高于黄潮土。潮土养分含量除与人为施肥管理水平有关 外,与质地有明显相关性,各亚类之间,养分状况亦有差异。三、潮土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ApkAp2BckCkgApkAp2BCgkBkrAp1Ap2Bk(t)CkgApzAp2BCkCkgA1 Apn Ap2BknCkgAp1Ap1BCgCgApiBCkCkg黄潮土60.93%湿潮土2.13%脱潮土8.18%盐化潮土18.22%碱化潮土0.97%灰潮土8.72%灌淤潮土0.80%四、潮土的利用与改良第二节 草甸土分布:我国的东北平原、内蒙古及西北地区的河谷平原,或湖盆地区。不 同程度地开垦种植,多为一年一作。以东北地区分布最广,其中 黑龙江最多;其次内蒙古和新疆。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区,热量条件差,年平均气温0 到10,有的土壤冻结期达57个月,深1-2m;年降雨量200- 800mm,主要集中于夏季(80%)。地形:地势低平,地表水发地下水汇集,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浅(13m ),矿化度大都0.5gL,属HCO3-Ca型水,盐化及石灰性草甸 土区,矿化度稍高(0.51gL),盐分组成属及HCO3-Na及 HCO3-Ca。土壤水分充足,时有短期积水。植被:自然植被因地而异,有湿生型的草甸植物,如小叶樟、沼柳、苔草 等;草甸草原区的植物有羊草、狼尾草、狼尾拂子茅、鸢尾等; 局部低洼处有三棱草、芦苇等湿生及沼泽植物。 母质:近代河湖相冲积、沉积物,地区性差异明显。一、分布与形成条件鸢尾狼尾草三棱草芦苇二、形成过程、剖面形态、基本性状 (一)草甸土的形成过程1腐殖质积累过程2潴育化过程(二)剖面形态 腐殖质层(Ah层):一般厚度2050cm, 少数可达100cm 。因有机质量不同而 显暗灰至暗灰棕色,根系盘结。质地 决定于母质,多为粒状结构,矿质养 分较高,常可分为几个亚层及过渡层 等。锈色斑纹层(BCg或Cg)有明显的绣斑,灰 斑及铁锰结核,腐殖质含量少,颜色 较浅,质地变化较大,与沉积物性质 有关。 (三)基本性状 1腐殖质含量较高。自西而东自 南向北逐渐增加,土壤腐殖质 组成以胡敏酸为主,HF比值 较大。2土壤水分含量高,毛管活动强 烈,有明显季节变化,旱季为 水分消耗期,雨季为水分补给 期,冬季为冻结期。三、草甸土的亚类划分 AhBgCgAhBgCgAhBgBrAhnBnkCgkAhzBCkCgkAhkBCkCkgE普通草甸土35.13%石灰性草甸土25.81%盐化草甸土23.64%碱化草甸土1.5%潜育草甸土12.67%白浆化草甸土1.23%四、草甸土的利用与改良第三节 砂姜黑土分布与气候:淮北平原、鲁中南山地丘陵周围 的山麓平原洼地、南阳盆地及太 行山山麓平原的部分地区,为我 国北方暖温带半湿润区的一种非 地带性的半水成土壤。母质与地形:多为河湖相沉积。宏观地貌上来 说,均是一种冲积扇平原的扇缘 洼地,地下水位在2m左右,雨 季可上升至lm以内。局部洼地可 能短期积水,地下水矿化度低, 一般为Ca-Mg-HCO3型水。褐土潮褐土砂姜黑土湿潮土 潮棕壤棕壤水平分布关系示意图钙质岩类酸性岩类黑土层砂姜松散沉积物地下水位一、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基本理化性状()砂姜黑土的形成过程1草甸潜育化及碳酸盐的集聚过程2耕种熟化及脱潜育过程 砂姜结核(二)剖面形态特征耕作层(Ap层):耕作后质地变轻,颜色变浅, (湿)时暗灰棕。 黑土层或称残余黑土层(ABbt):厚约2040cm ,湿时多呈腐泥状,故又有腐泥状黑土之称 。湿态颜色呈黑棕黑色,呈柱状结构,干 时易碎裂成核块状。质地粘重,多为重壤土 或粘土,少数为中壤土。除石灰性砂姜黑土 外,一般无或显微弱石灰反应,可见少量铁 锰结核及小形硬砂姜。 脱潜层(Bg):干时多呈浊黄棕色,有锈纹锈斑 ,石灰反应强弱不一。 硬砂姜或面砂姜层(Bkg):砂姜层或称脱潜砂姜 层。质地较黑土层轻,以中壤土居多。湿态 多为棕色浊黄棕色。氧化还原现象明显, 锈斑湿态颜色棕亮棕,砂姜大小形态不一 ,有软硬铁锰结核。 母质层(Ckg或Cg):一般为粘质河湖相沉积物, 具有明显的锈斑,有时具有潜育现象。ApABbtBKgBgCkg(三)基本性状与诊断特征1机械组成:黑土层质地粘重。耕作层及砂姜层质地较之为轻。 2粘土矿物组成:黑土层粘土矿物多以蒙脱石为主,水云母次之。耕作层 和砂姜层蒙脱石偏少,水云母有所增加。 3变性特征:由于粘粒含量高,蒙脱石比重大,故砂姜黑土具有明显的胀 缩性和变性特征。 4养分状况: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多在10-20g/kg间,钾素较丰富,氮素,尤 其是速效磷含量甚低,与人为施肥水平有关。HF比值多大于1。 5CaCO3及pH值:除石灰性砂姜黑土外,一般耕层、黑土层CaCO3 含低量 ,分别变化在3.249g/kg及2.129.3g/kg间,面砂姜层CaCO3含量可高 达400g/kg以上。石灰性砂姜黑土CaCO3通体多在70g/kg以上。砂姜黑土 多呈中性一微碱性反应。碱化砂姜黑土,pH高达9.0以上。三、砂姜黑土的亚类划分 ApnAp2BkBCgCkgApzAp2BkBCkgCkgApkAp2BckBCkgCkgAp1Ap2BCBCkgCkgAB砂姜黑土85.71%石灰性砂姜黑土13.59%盐化砂姜黑土0.44%碱化砂姜黑土不足1万hm2四、砂姜黑土的利用与改良第四节 沼泽土与泥炭土 一、分布与形成条件分布:广泛而斑点状地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积水低地。以东北地区三江平 原为最多,其次川西北高原的松潘草地及西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再次是天山南麓、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中下游以及 东南滨海地区。气候:气温低,湿度大的高纬度地带有利于其发育形成。在我国具体条 件下,大致由北(冷)向南(热)、由东(湿)到西(干),分 布面积愈来愈少,发育程度愈来愈差。地形:低洼地带,如山间洼地,分水岭上碟状地形、封闭的沟谷盆地、 冲积扇前或扇间洼地;在河间泛滥地、河流汇合处等,地下水位 较高的地区母质:粘重,透水不良,容易造成水分聚积植被:苔藓、喜湿性植物薹草水藓二、形成过程、剖面形态、基本性状 1泥炭化或腐泥化过程2潜育化过程 (1)铁锰氧化物由不溶态变成可溶态的亚铁 和亚锰,发生离铁作用,它们能随水, 特别是随流动的地下水而淋失,使土壤 或浅灰或灰白色。 (2)亚铁或亚锰如不流失者,其亚锰为无色 ,亚铁为绿色。它们可使土壤呈青灰色 或灰绿色。同时在沼泽土中还会形成蓝 铁矿Fe3(PO4)28H2O及菱铁矿(FeCO3 ),这些亚铁化合物都是无色的,在季 节性旱季,土层上部可能变干而出现氧 化状态,这些亚铁化合物氧化后,前者 呈蓝色。后者呈棕色。从而使土壤呈青 灰色或灰蓝色,有时还有黄棕色锈纹。3. 脱沼泽过程 AdBrH(二)剖面形态、基本性状 1泥炭层(H):颜色从未分解的黄棕色, 到半分解的棕褐色甚至黑色。泥炭的容 重小,仅0.20.4。有机质含量50%- 87%,全氮量高。阳离子交换量高,泥 炭持水力也很强。一般为微酸性至酸性 。高位泥炭酸性强,低位泥炭为微酸性 乃至中性。 2腐泥层(Ad):一般厚度在2050cm。 3潜育层(Br):位于沼泽土下部,呈青灰 色、灰绿色或灰白色,有时有灰黄色铁 锈斑块。土壤分散无结构,土壤质地不 一,常为粉砂质壤土,有的偏粘。土壤 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极低,阳离子交换量 也远较泥炭层为低,土壤pH则较高,约 67。三、沼泽土和泥炭土的亚类划分 AdBrAhABgBrAdBrHBrBrAzHBr沼泽土18.05%草甸沼泽土49.29%腐泥沼泽土泥炭沼泽土28.12%盐化沼泽土泥炭土四、沼泽土与泥炭土的利用与改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