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 教学实践与反思蔡子华 2008. 2.261状 元情 结2关于课改的基本认识n教育的问题不能在教育内部得到解决。n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n摸着石头过河 n国家意志(合法性),推进坚决n课改还得改3我们根据什么教学n时间紧,任务重,课时不够,穿新鞋走老路n自讨苦吃n都为学生好-积极的心理虐待?n学生问,你就得讲,学生问什么,你都讲!n老师是学生遇到问题时最后一个想求助的人 !4认识我们手中的教材高中化学 课 程 选修课 程 化学与生 活 化学与技 术 物质结 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 原理 有机化学 基础 实验化 学 必修课程化学1化学25n【实验】不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和各校的不同条件,可由教师演示,也可边讲边实验或 学生探究。同时为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提供必要的引导或建议。n【科 学探究】以探究为目的,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学生活动。提供探究课题,创设学习情境,呈现探究过 程,体现知识获得过程和方法。在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 类型的科学探究活动,涉及多种不同的科学探 究过程,蕴涵了多种科学方法,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n【思考与交流】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沟 通和交流。n【学与问】问题或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问题。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学问 题。n【科学视野】属于辅助教学内容的一些阅读资料,多为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一些内容。可拓展学 生视野,但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n【科学史话】化学史料、化学发现等。n【资料卡片】数据资料、小常识等。n【实 践活动】一些与社会相关课题的调查活动、研究、课外小实验等。例如,通过设计一些研究方案,培养 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 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社会实践能力 和关注社会的情感;通过对现实的研究,提高学生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 自我表现能 力和组织能力。n【信息搜索】提供信息线索,如网址、书目等。n【习题】思考题、练习题、开放式习题、实践性题目。 关于栏目的几点说明6认识我们手中的教材必修教材 新教材必修模块 非 金 属 元 素 及 其 化 合 物共四章十二节 卤素元素的学习专门 安排一节来介绍 F、Cl、Br、I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特 殊性,对形成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 律知识奠定基础,又各安排一节用元 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来指导 学习碳族、氮族、氧族。另外,又依 次介绍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 盐的结构性质、用途、制备、存在等 方面。如对硫的化合物的学习相当典 型。注重知识性和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 共一章四节 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 化合物的性质。教材设计时进 行精选和整合,将存 在和用途十分广泛的Si及其化合物,典型的氯及其 化合物分节编写,将与当代环境关系十分密切的 SO2和NO2,用途广泛的H2SO4、HNO3及NH3分别 合节编写。这样有分有合,对比性强。不过分强调 知识的逻辑顺 序,突出知识与生态环境社会、 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也并不回避某些物质对 环境,健康的负面影响。指出了化学在解决这些问 题方面可能的方向和作用。当然,本章从培养能力 的目的出发,通过对典型物质的迁移、归纳也为元 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积累感性材料。 7我们根据什么教学n经验?惯性?专家?n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n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是普通高校 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n必修课程模块化学1、化学2是高校招生化学科 考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n深入钻研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n系统研究各册教材,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8我们根据什么教学n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高中必修模 块化学2 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均有安排,呈现一 种螺旋式上升形态。必修模块化学2中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及 其影响因素,是通过实例和实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概 念,但不涉及也不要求对反应速率进行定量计算或同一反应 中不同物质间反应速率的相互换算。反应限度是通过实验和 化学史实(炼铁高炉尾气之谜)感性地说明其存在,虽涉及 了反应的“可逆性”及“平衡状态”,但未从原理的、定义的高 度予以重点讨论,仅停留于一般的叙述。反应条件的控制是 建立在上述二者的基础之上,并紧接其后进行 学习的。选取 了“燃料的燃烧效率”这一常见的典型例子进行综合分析,从 中了解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性,训练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这一实例分析,既与学生的 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又与初 中“燃料的燃烧”相衔接,也是前面相关知识的应用,起到了 提高和深化的作用。9例如原电池n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钻研课程标准,严格把握教学 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 ”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知识难度。 n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确关于“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中有关“电 化学基础”的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描述如下:n1、经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 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n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 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n 3、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 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n4、实验探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调查市场常见化学电池的种类 ,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生产工艺和回收价值。查阅资料并交流:防止 钢铁腐蚀的方法。10例如原电池n必修1(化学)的要求: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 性。查阅资料: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验 :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 能与用途。由此可见,必修(化学)仅要求学生了解“原电池是化学 能转化电能的一种装置”,能利用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制简易电池,如 :水果电池。要求学生知道原电池的正负极,但对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的 书写不作要求。对电解质溶液的组成的变化不深入了解。而选修四 化 学反应原理“电化学基础”部分,除要达到必修的要求之外,还要求学 生能“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关于原电池的构成及正、负 极知识,引入了原电池的半电池反应和盐桥等概念,要求学生能判断较 复杂电池和新型电池的正、负极。 n再例如,铝热反应11例如胶体n例 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胶体”,只涉及它的介稳性、丁 达尔效应,对于胶体其他性质则不涉及。有关“胶体”知识,教材 以“分散系”的形式呈现,显然是对物质简单分类法的延续和深化 ,目的是通过胶体认识对分散系分类的必要性和了解分类方法。 因此,胶体的制备和性质不再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引入氢氧化 铁胶体的制备和具有丁达尔效应事例的目的也是为了说明胶体的 性质确实与溶液和浊液有所不同。我在教学时以物质分类观为主 线,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事例,使学生“知道根据分散质 的粒子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科学性,了解根据 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所形成的9种分散系。淡化胶体性质、凸现 观念建构是必修模块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显著标志。 12加强教学研究,增进教学有效性, 增强教学自信n化学课程标准: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 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 应。n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理解氧化还原 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 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 方程式。n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化学科考试大纲:能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n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 应制得:nSiO2 C N2 Si3N4 COn(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13合理配置习题,助力课改成功n习题经过筛选了吗?n有没有陈题、旧题,繁难偏旧n内容超标、超前n错误多n自编习题n质量低劣,漏洞百出的教辅资料对教学 的冲击是新课程实施的绊脚石!14合理配置习题,助力课改成功n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 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 力有不同的作用。教科书编写时要注意开发新 的题型,增加思考题、讨论题、实践题和开放 题的比例;编制的习题应 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 和问题;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调查 、咨询或进行实验,最终解决化学问题;要鼓 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从不同层次进行 思考,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5合理配置习题,助力课改成功n英国银行系统培训职员识别假钞的办法:训练时用的 都是真钞,讲解的也都是真钞特点,而且从不接触什 么假钞!这种方法很成功,其秘密是,学员看到摸到 的全是真钞票,通过反复接触,他们的手指、眼睛习 惯了真钞的感觉,日后一旦遇到假钞,就会感到极不 习惯,虽对假钞特征一无所知,但下意识里却感到: 这不是真的!n增加练习题中主观题的比重,在保证学生掌握化学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重视对学生应用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 和科学素养的培养。16针对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探究n 教育不等于认识论。n教学是要在很短的时间里, 让学生把握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掌 握本质,精中求简,保持核心价值n 一万年以后怎么办? 老是探究, 自己发现,还有效率可谈吗?没有效率的教学理论是走不远的!n廉价的发现;无谓的探索; 虚假的活跃;表演的创新。双重人格,抑郁 具有明确的探究目标: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符 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17继承优秀传统,加强实验教学n非洲有一个民族,一向居住在一种木屋内,晚上燃火照明。后来 ,“欧洲人”来了。告诉他们电灯比燃火照明要文明得多。于是, 所有木屋都装上了电灯,开始大家都说好。但是一年之后,所有 木屋忽然都倒塌了。n原因何在?原来每天燃火时会冒烟,烟把各种昆虫赶出屋外。现 在使用电灯,没有烟薰,昆虫大量繁殖。屋顶被昆虫蛀坏,木屋 轰然倒塌。n寓言告诉我们,那个非洲民族的原来生活方式,尽管原始,却十 分和谐的。电灯当然更为先进、文明。但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必 须和原来的环境相适应。要用好电灯,则必须采取防虫、除虫措 施。不然会办成坏事。n“无赖假设” (先小人,后君子)n“劣币驱逐良币”18深入理解三维目标,改进教学教学的三种境界或层次 教知识 教方法 教信仰19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n记诵之功n理解之力n迁移之能n创新之趣 n用变化的观点看待世界20n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 去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 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 松憋了一肚 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 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显示曹操的才华 。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 蜀中三 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 无名氏所作。”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 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 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 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 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其实曹 操上了张松的大当:张松用他惊人的记忆 力,把 整部孟德新书硬是背了下来。 21教材中有关值得商榷的地方n必修1P50n可将水蒸汽通过红热的铁来制备氢nH2O(g) + Fe(s) FeO(s)+ H2( g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