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5页
第2页 / 共75页
第3页 / 共75页
第4页 / 共75页
第5页 / 共75页
第6页 / 共75页
第7页 / 共75页
第8页 / 共75页
第9页 / 共75页
第1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控制及找矿问题葛良胜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基本概念卡林型金矿床定义与分布 “卡林型金矿”这一名称最早由美国人S拉德克( 1974)提出,指产于渗透性良好的角砾薄层碳质粉砂 质碳酸盐岩中(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金主要呈 微细浸染状分布的金矿床。该类金矿床以储量大、品 位低(但从已发现的众多矿床看,其品位并不低)、 金粒度极细为特点。 世界范围内,卡林型金矿或类似的矿床主要见于美国 和中国。美国集中分布于西部内华达州和犹他州,我 国则集中在滇黔桂、川甘陕两个金三角地区。其他地 区如江西、河北、湖南、吉林、新疆、云南(滇西上 芒岗)等地区也有发现。卡林型金矿常集中分布,空 间上形成矿集区,又成群、成带出现,形成不同规模 的矿带和矿田。有关卡林型金矿床的几个名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这个概念是从金的赋存状态出发进行定义 的,虽然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但并不全面。特别是对指 明找矿方向缺乏指导意义,因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概念不能 反映卡林型金矿床的全部特征以及成因,在不同成因,不同 地质环境中都有可能形成微细浸染型金矿。 碳酸盐岩中的金矿床:美国卡林型金矿大多产于碳酸盐地层 中,并非含矿围岩全为碳酸盐岩石。我国卡林型金矿也有许 多产于碳酸盐地层中(或主要围岩为碳酸盐岩)。据此一些人 将卡林型金矿定义为产于碳酸盐岩地层中的金矿,但这种定 义也不能确切地反映它们的特征和成因。因为产于碳酸盐地 层中的金矿可以是各种成因,地质特征十分不同的金矿床, 而且有一些重要的卡林型金矿并不是产于碳酸盐岩中。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一般地说,卡林型金矿是浅成低温热 液矿床,故这种定名虽能反映卡林型金矿的成因信息,但其 内涵太大,包括了一些与卡林型金矿特征完全不同的金矿床 。此外,国外还有人将凡是低品位可大规模开采的金矿都定 为卡林型金矿,这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狭义卡林型金矿床 产于沉积岩中,主要是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中,特别是二者的界面附 近; 金呈微细浸染状产于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和毒砂)和粘土矿物中。矿 床中金银(储量)比大于1; 具中低温矿物共生组合,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黄铁矿、毒砂、 雄黄、雌黄、辉锑矿、辰砂、自然银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 白云石、粘土矿物、重晶石、炭质等; 矿床受构造控制,似与火成岩无明显关系。在美国大多数卡林型金矿 区均有各种脉岩,但成因上的联系不明显。而我国卡林型金矿区也见 有各种火成岩。但这其中许多问题还处于争论之中。 广义卡林型金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金矿床主要的赋矿岩石可扩展到火山岩,即产于火山岩中的卡林型金 矿。其基本特征与沉积岩容矿相同,也有一些差异,如银的含量多, 常有冰长石出现。广义卡林型金矿床特征可归纳如下: 产于沉积岩或火山岩中; 金呈微细粒浸染状产于硫化物或粘土矿物中; 中低温矿物共生组合; 受构造控制,与侵入岩关系不密切。冰长石卡林型金矿床-历史与现状 卡林型金矿床是20世纪晚期才被人们认识与开发利 用的独立的、有较大远景的金矿类型,从发现第1例 卡林型金矿起,人们就不间断地研究与找寻它,在 给人们带来巨大资源财富的同时,也丰富了现代金 矿理论,促进了矿床学的发展。然而,至今关于该 类金矿的概念、形成机制、矿床成因、类型变异及 成矿规律等,在某种程度上认识混乱,导致某些观 点分歧,加之矿床发现较晚,产出地质背景复杂, 研究难度较大,造成诸多的学术与找矿方向上的问 题与争论。卡林型金矿床已成为世界四大金矿类型 之一,在加紧研究与勘查的同时,进行阶段性的总 结,不断统一认识,新一轮的深化研究与找矿开发 势在必行。Location of Carlin type depositsCarlin Trend自从1961年在碳酸盐岩中发现浸染状金矿化以来 ,在一个60km长的NNW向线状分布的金矿集中区 (称为Carlin Trend),己经发现了40多个独立金矿 床,己经生产了50多百万盎司(约合1550多吨) 的金,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三大金矿产地。Carlin boomTonopah- Goldfield boomComstock Boom 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控制赋矿地层 卡林型金矿主要赋矿地层为古生界和中生界,从寒 武系三叠系均有产出,但不同的矿集区有不同的赋 矿层位。(对赋矿地层的时代似乎不具选择性) 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的赋矿层位是志留系泥盆系罗 伯茨山(Roberts)组和泥盆系波波维奇(Popovich)组,极少 数矿体产于岩浆岩中。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主要产于三叠系,其次为二叠系和 泥盆系。 贵州紫木凼下三叠统夜郎组、板其的紫云组,丫地和烂泥 沟的中三叠统新苑组; 秦岭地区以泥盆系为主(双玉、二台子、八卦庙、金龙山 等),寒武系中也偶有产出(拉尔玛); 川西北地区的东北寨金矿,丘洛金矿主赋矿层位为三叠系 ; 滇西上芒岗金矿赋存于上侏罗统勐戛组。赋矿岩性 国内外卡林型金矿赋矿岩石主要是不纯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 两者接触部位最有利矿化 (涂光炽,1992)。(对岩性有明显 的偏在性) 美国卡林型金矿床赋矿岩性,过去多描述为灰黑色粉砂质-泥 质白云岩或灰岩。近年,对卡林型金矿东部矿体钻孔中志留系 -泥盆系罗伯茨山组新鲜未风化岩心研究表明,矿石原岩为层 纹状细粒钙质或含白云质、泥质粉砂岩。 我国已知卡林型金矿金矿化,大多选择富粘土质、粉砂质和有 机质细碎屑岩为容矿围岩,其次才是不纯碳酸盐岩。 滇黔桂金矿集中区以粘土岩、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次为不纯碳酸盐 岩; 川西北为砂岩、板岩和千枚岩,次为不纯碳酸盐岩;秦岭地区为砂、板 岩,次为不纯碳酸盐岩和火山凝灰岩、硅质岩。容矿岩石富含炭质, 是卡林型金矿的又一特点。 美国卡林型金矿床含有机炭0.17%2.15%,炭质矿石中可高 达6%;我国滇黔桂烂泥沟金矿中有机炭含量0.01%2%。形成的构造环境 国内外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构造环境均表现为地块边缘 裂陷槽拉张与挤压两种环境的交替发展与演化区。 裂陷槽拉张环境 卡林型金矿的成矿区带,多处于不同性质大地构造单元的 接合部位或构造过渡带。而在地块边缘比较脆弱的区域, 发育裂陷槽或裂谷盆地,表现出某些冒地槽沉积特征地区 更显有利。(事实上,这种环境只是提供了卡林型金矿床 形成的基础) 美国卡林型金矿主要产于科罗拉多地台西侧古生代冒地槽沉积层中 ,晚泥盆世主要表现为拉张的板内裂谷拗陷,晚泥盆世始新世为 强烈挤压状态,早渐新世又处于拉张状态,并伴随火山活动。 我国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处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 西缘过渡部位的右江印支裂谷带或冒地槽中,成矿作用与右江裂陷 带的产生、发展和演化密切相关。川陕甘金三角地区同样分布在不 同大地构造单元的构造过渡区裂陷槽内。 裂陷槽封闭造山挤压环境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Antler造山运动,强烈影响 美国西部卡林型金矿的生成。Roberts山逆掩断层 把西部RodeoCreek组向东推覆100km200km, 使东部古生代沉积埋深在5km之下。晚三叠世晚 侏罗世发育表层褶皱,并伴有NW向强烈岩浆活动 。 我国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矿集区,亦发现类似美国 Roberts山断层的逆冲断层,其走向长约400km, 最大推覆距离约80km(索书田,1993);川西北卡 林型金矿集中区,逆冲推覆构造同样十分发育。 反映这些地区在裂陷槽封闭后经历了强烈的 挤压造山过程,这似乎对卡林型金矿床的形 成是很重要的。(或者说成矿与赋矿岩系之 间存在可以鉴别的时差)控矿构造与矿体形态 构造控矿作用,特别是背斜褶皱和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是 国内外已知卡林型金矿床(田)的重要成矿地质作用之一。(这 一点在卡林型金矿床发现的早期并未被人们认识到) 不同层次、规模的断裂构造是决定我国卡林型金矿集中区的 关键构造形式,它控制了卡林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因。 如滇黔桂右江裂谷断裂构造体系、滇西龙陵-瑞丽NE向断裂构 造体系,它们发育于地壳的不同深度和圈层,对裂谷或裂陷 盆地的形成、沉积岩相变化、热水喷流沉积、火山活动、岩 浆侵入、地热场形成、矿源层的产生、热液循环体系构成和 金、汞、砷、锑等各种矿化均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受褶皱、断裂、不整合面及密集裂隙带的控制,卡林型金矿 矿体常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或不规则状与地层整合或不 整合产出。(顺层或褶皱翼部发育的构造或不整合面常因为 其规模大,连续性好而具有重要意义) 背斜构造控矿 卡林型金矿多分布于背斜构造倾伏端/背斜轴 转折端及背斜翼部。 美国卡林型金矿区金矿床超过15个,金储量超过 2000t。矿带主体构造是起储存轴作用的浅倾伏背 斜,若干矿体产于背斜轴的起伏峰部(Radtke, 1985)或NW走向的塔斯卡罗拉山背斜核部。 我国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分布区,控矿褶皱主要表 现为短轴背斜和穹隆构造,并控制着板其、戈塘 等金矿田分布。背斜构造倾伏端和背斜轴转折端 ,以及背斜翼部发育断裂破碎带、层间破碎带地 段,往往是各种裂隙纵横交错、复合叠加的有利 成矿地带。 断裂构造控矿 在褶皱轴部和翼部,发育的以压扭性为主的断裂构造 ,常表现为不同级次的切层或层间断裂挤压破碎带, 往往与褶皱构造联合控矿。不同方向与不同序次的断 裂破碎带交叉与复合部位,广泛发育各种微裂隙,岩 石挤压破碎强烈,是成矿热液沉淀和富集的最佳场所 。 美国卡林型金矿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Post-Betze金 矿矿体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位于次级NE向和近SN向高 角度正断层与罗伯茨山逆断层交切地带。 我国滇黔桂卡林型金矿集中区,已知紫木凼金矿矿体产于 沿灰家堡背斜轴部分布的断裂挤压破碎带,丹寨、丫他、 烂泥沟、板其、那能等金矿也均受切层和层间的断裂挤压 破碎带控制,矿化主要发育在挤压破碎带或其附近渗透性 、孔隙度适中的岩层内;川西北的东北寨金矿则完全产于 大逆冲断层带之中(李小壮,1992)。 裂隙构造控矿 伴随褶皱和断裂构造作用,同时发育节理、 裂隙,构成了矿质充填与沉淀空间。国内外 卡林型金矿均广泛发育各类裂隙构造,这些 密集裂隙带宽数m、数10m不等,单条裂隙宽 一般6.17g/t的金矿体。目前,73个钻孔圈定了2.5Mt矿 石。平均品位13.59g/t(边界品位6.21g/ t)。 Meikle矿床是1989年9月在检查一个微弱的土壤As异 常时发现的。编号FX-89-4的钻孔在428605m的深度 打到厚177m、品位12.79g/t的金矿体。到1996年9月 ,地下开采日处理矿石达2000t。其1997年的金产量 估计达12. 2t。成为美国最大的地下金矿。到1996年 底己证实该金矿床的储量有8.5Mt矿石,品位22.1g/t ,含金超过186t。Goldbug Rodeo & Screamer Goldbug Rodeo矿床的上矿层位于275-400m 的深处。下矿层位于400-520m的深处。部分 金矿化出现在140-370m的深部。1987年起开 始进行构造投影、土壤地球化学、航空磁法和 IP电阻率测量。1988年发现该矿床。到1997 年3月,探明的地下资源己达到品位为10.57g/t 的5690000t的金矿石。 Screamer矿床是通过对临近的West Razza进 行深部钻探时于1987年发现的。钻探的目的是 针对NW20走向的Buzzard断层的深部投影和 IP电阻率异常。己知可采储量超过112t金。Deep Star,Turf,West l,eeville & Hardie Footwall Deep Star金矿床的金矿石储量目前估计达1505000t(平均品 位29.5g/t)。它是1988年山Barrick Goldstrike矿山公司首先发 现的。次年Newmont公司打到了厚70m、品位64.0g/t的金矿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