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读语文关于高中语文语文是什么?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 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 语文是对红楼梦的崇拜; 语文是对西游记的迷恋; 语文是离不开名著的双眸。 语文是大江东去的气势; 语文是怒发冲冠的激情; 语文是大漠孤烟的雄浑; 语文是小桥流水的婉约; 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叹服; 语文是对屈夫子“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注解。 语文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语文是一手秀丽的方块字; 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 语文是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 语文是举手投足间的“书卷气”; 语文是与对手辩论时,智慧的应对; 语文是和他人聊天时,得体的话语。 语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 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精灵; 语文是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 语文,就是引领学生说铿锵有力中国话 写方方正正中国字 书洋洋洒洒中国文 做堂堂正正中国人。高考考什么? 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叹服; 语文是对屈夫子“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注解。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 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 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抒 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小斋即事 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 ,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 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I爱棋”句而说,“爱 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 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 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 “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 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 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高考考什么? 语文是与对手辩论时,智慧的应对; 语文是和他人聊天时,得体的话语。 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 方的话补充完整。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 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 问: 答案示例:埃及人赞美的金字塔,难道在 中国人眼里就不美吗? (2007年全国卷18题) 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 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 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行修改。(4分)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 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日 高考考什么? 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精灵; 语文是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 淡之美节选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 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 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 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 趣。 认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 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浆声,船影,淡 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 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文中有关苏东坡西湖诗的论述是针对前面文 字中哪一句话来说的?苏诗中的浓抹与上下文中的 浓妆艳抹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语文,就是引领学生 说铿锵有力中国话 写方方正正中国字 书洋洋洒洒中国文 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少提两句过去 阴沉的雾霾中,一座城市冲破弥漫海面的 雾障,缓缓露出真容。屹立的自由女神高举火炬 ,以灿烂的笑容欢迎一批又一批充满期待的淘金 客这是当今世界最繁华的国度。 刺目的朝阳里,山峦起伏之上盘旋的巨龙渐 渐展露雄姿,这千年不倒的奇迹见证过几代王朝 金戈铁马,沙场争雄这里,曾经挺立过历史 上最强盛的帝国。 也许是宿命,在太阳每日的东升西落中,他 们从未一起感受过阳光的灿烂,似乎两种文化, 两个世界,一旦同时暴露在阳光之下,就会无可 挽回地发生惊天动地的碰撞。 这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几百年来,经 过了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在文化上的凌驾,也 经过了另一个国家对这个国家战马铁蹄无情地践 踏。来来往往中,二者几乎从没有真正的交融。 哪怕是在如今这样的合作与理解中,笑容与握手 的背后,依然充斥着怀疑与不屑。 社会学家说,美国社会对于中国的敌视,源 于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面对一个有着深远文化的 民族时深深的自卑,而中国对于美国的防备起因 则是一个没落的帝国面对后起的朝阳而产生的严 重心理失衡。 文化,似乎这一切都在围着文化打转。又似 乎这一切看上来依旧对中国文化有利。因为美国 永远无法虚构出一个从不存在的古老历史,而中 国人却一直有信心能够再现一个民族的崛起。 然而危险的是,中国人,至少大部分的中国 人的信心依然建立在那个早已成为过去的文明之 上。他们乐于呈现给外界的,更多的也只是京剧 、功夫、孔子和丝绸。面对着滚滚而来的西方文 化,只依靠京剧,如何抵挡华丽的好莱坞大片? 只依靠孔子,又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世界顶尖科 技? 中国人当然没有沉湎于老祖宗留下的宝贵 遗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依然陶醉于 这些前世留下的遗产。如果美国与西方文化象 征的是明天,那么中国文化所象征的,还只是 昨天罢了。 面对着外国人探索中国的眼神,我们不妨 少提两句大明宫,孔夫子吧,一边责怪他人误 解我们是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边又只管把那些 过往的浮华搬上台面,倒不如多亮亮我们的嫦 娥和巨蛋。甚少,让我们见识到一个充满新生 活力的中国,一个蓬勃向前的中国。 这是一个需要用文字 保护自己的时代!假如我们,没有用语言还击的能力怎么办?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