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6页
第2页 / 共126页
第3页 / 共126页
第4页 / 共126页
第5页 / 共126页
第6页 / 共126页
第7页 / 共126页
第8页 / 共126页
第9页 / 共126页
第10页 / 共126页
亲,该文档总共1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头颈部影像诊断第一节 眼部检查技术lX线检查:包括眼眶正侧位、眼动静脉造影、泪囊造 影等。 lCT检查:常规薄层平扫、可以不同方位重建;必要时 增强扫描。lMRI检查:包括平扫、增强;脂肪抑制序列。正常影像表现lX线:眶壁骨质高密度,眶内容物低密度。lCT检查:眶壁呈条形高密度影,外壁最厚。眶腔前方为等密度眼球壁,后方为低密度脂肪影。眶后脂肪间隙中央等密度视神经,周边等密度眼外肌 。lMR检查:眶壁骨皮质呈低信号。眼外肌、视神经、眼环及晶状体呈等信号。玻璃体:T1低信号,T2高信号。眶内脂肪:T1高信号, T2中等高信号。T1WI T2WI基本病变表现l眼球:眼球缩小:先天性小眼球,各种原因致眼球萎缩。眼球增大:球内肿瘤,青光眼晚期,高度近视。眼球突出:球后占位病变,Graves眶病,眶内血肿。眼球内陷:外伤后眶内脂肪脱出,静脉曲张。眼环增厚:球壁肿瘤,炎性病变,脉络膜脱落。球壁钙化:脉络膜骨瘤,眼球痨。球内钙化:视网膜母细胞瘤。基本病变表现l眼外肌萎缩:眼球运动神经麻痹。增粗:炎症, Graves眶病、动静脉瘘、外伤。l视神经增粗: 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鞘瘤,炎性病变。 视神经变性:长T2信号,强化或不强化。 视神经萎缩:主要依靠MRI检查。基本病变表现l眼眶眶腔扩大:巨大肿瘤,视神经纤维瘤。眶壁骨质中断:骨折。骨质增厚: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扁平脑膜瘤。骨质破坏:各种恶性肿瘤。眶壁缺失:神经纤维瘤病,皮样囊肿等。眶腔肿块: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等。基本病变表现l泪腺前移:老年或肿瘤引起脱垂;增大:炎症,淋巴瘤;肿块:良恶性肿瘤,腺样囊肿。l眼睑增厚:炎症,眼静脉回流障碍,Graves眶病;肿块:毛细血管瘤,基底细胞癌等。炎性假瘤l分为肌炎型、泪腺型、肿块型、弥漫型。lCT表现肌炎型:眼外肌增粗,上、内直肌明显。泪腺型:泪腺增大,多为单侧。肿块型:眶内肿块。弥漫型:眶内弥漫软组织肿块,累及肌锥内外间隙, 视神经被包围,增强时病变强化。炎性假瘤lMR表现急性期:T1WI略低信号,T2WI高信号。慢性期: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中等强化。l鉴别诊断:1、颈动脉海绵窦瘘:眼上静脉增粗是特点。2、转移瘤:眼外肌呈结节状增粗,突入眶内脂肪。3、淋巴瘤:上直肌,提上睑肌较易受累。泪腺混合瘤l又称良性多形性腺瘤,多见于成人。lCT :泪腺区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少钙化,边 界清楚,强化明显,无骨质破坏。lMR:肿块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强化明显。l鉴别:1、泪腺恶性上皮肿瘤:肿块边界不规则,泪腺窝骨 质破坏。2、泪腺淋巴瘤:形态不规则,包绕眼球生长。视神经胶质瘤l儿童多见,可伴发神经纤维瘤病。lCT:视神经条状或梭形增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 轻度强化,侵及视神经管致扩大。lMR:T1WI中等偏低信号,T2WI高信号,强化明显。 肿瘤累及球后壁。l鉴别:1、视神经鞘膜瘤:成年人,CT高密度并钙化,MR肿 瘤强化明显,视神经无强化,特征性“轨道症”。 2、视神经炎:不易区别。3、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增宽。海绵状血管瘤l成人最常见的眶内肿瘤。lCT:眶内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呈渐进性强化。眼 外肌、视神经、眼球受压移位,眶腔扩大。lMR: T1WI等、低信号, T2WI高信号。在多回波序 列中,TE时间延长,肿瘤信号也增加。l鉴别:视神经鞘瘤:CT密度较低,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MRI更有利于显示神经鞘瘤病理特征。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l儿童常见的眶内病变,临床无症状,生长缓慢。lCT:眶内囊性低密度肿块,内见脂肪,增强囊壁强化 。眼外肌、视神经、眼球移位,眶腔扩大,骨质受压 。lMR:病灶大部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脂肪成 分表现为双高信号,脂肪抑制后变为低信号。l鉴别:泪腺肿瘤嗜酸性肉芽肿眼部异物l分为金属异物和非金属异物。lX线:高密度异物平片可明确显示。lCT:可显示异物大小,种类,数目。金属异物为高密度,周围有放射状伪影。非金属异物分高密度和低密度,高密度无伪影。lMR:铁磁性异物在磁场内会移位,MRI禁忌。l鉴别:眶内钙化:常见于脑膜瘤,有明确肿块。眼球钙化:见于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骨瘤。钙斑:人工晶体,创伤后晶体,血肿钙化。眼眶骨折l分为直接骨折、爆裂骨折和复合型骨折。lCT直接征象:眶壁或视神经管的骨质连续性中断,粉 碎及移位。lCT间接征象:骨折邻近软组织改变,包括血肿形成, 眼肌增粗及嵌顿眶内容物通过骨折疝入附近鼻窦内。各种影像检查的选择lX线平片仅限于外伤后异物定位。l眼球内病变首选超声,进一步检查选CT或MRI。l外伤性病变应选择HRCT扫描并分软组织窗和骨窗。l海绵窦或视神经病变首选MRI。l其他病变CT,MRI互补。第二节 耳部检查技术lX线检查:包括颞侧位、轴位等。lCT检查:常规薄层平扫,后期以不同方位重建; 一般无需增强扫描。lMRI检查:常规平扫加内耳水成像序列。正常影像表现l耳部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l外耳道包括软骨部和骨部。l中耳由鼓室、鼓窦、咽鼓管、乳突组成。l内耳包括前庭、前庭窗、前庭导水管、半规管、耳蜗 、耳蜗水管等。l颞骨由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茎突组成。l面神经走行于颞骨内,分迷路段、鼓室段、垂直段三 部分。lCT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细微结构,MR仅限于内耳 。基本病变表现l外耳道1、狭窄或闭锁:先天发育畸形。2、肿块:耵聍腺,胆脂瘤,癌。3、骨质破坏:恶性肿瘤或恶性外耳道炎。l内耳道:1、狭窄见于先天发育畸形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扩大主要见于听神经瘤、面神经瘤。l中耳1、鼓室狭小:先天发育畸形。2、鼓室扩大:胆脂瘤、肿瘤。3、鼓室内软组织:炎性病变、外伤后出血、鼓室或 颈静脉球瘤。4、听小骨畸形:先天发育畸形,外伤、胆脂瘤、骨 疡性中耳炎、肿瘤。5、中耳区骨质破坏:同听小骨侵蚀。基本病变表现中耳乳突炎l耳部常见疾病,临床有耳部疼痛、耳聋和耳道分泌物 。lX线:早期显示乳突气体、骨质硬化和破坏。lCT :乳突透明度减低或不含气;不规则软组织密度 影;骨质增生硬化及并发症改变。鼓室内条状软组织 影并钙化鼓室硬化;鼓室软组织肿块有强化 胆固醇肉芽肿,鼓室软组织肿块无强化胆脂瘤。 lMR:急性炎症渗出呈长T1长T2信号;一般怀疑有颅 内并发症时用。颞骨外伤l包括骨折和听小骨脱位。lCT:纵行骨折:平行于颞骨长轴(80%)。横行骨折:垂直于颞骨长轴(1020%)。混合性骨折。HRCT可显示听小骨骨折或脱位,但易漏。三维显示技术对显示听小骨优越。颞骨肿瘤l颈静脉球瘤CT:颈静脉窝扩大,软组织密度影破坏骨壁侵入下 部鼓室,强化明显。MRI:T1等信号,T2高信号,内见迂曲条状或点状血 管流空影为特点“椒盐”征。l外耳道癌:CT:外耳道及鼓室软组织肿块;骨壁侵袭性破坏,边 缘不整,强化明显。MRI:显示肿块较好,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 号,增强强化明显。先天性畸形l常见有外耳道骨性狭窄、闭锁;鼓室狭小;听小骨畸 形;Michel畸形;Mondini畸形;前庭水管扩大综合症 ;内耳道畸形等。l影像学主要依靠HRCT检查,清晰显示骨质结构。l前庭水管综合症时MR可提示内淋巴管及淋巴囊扩大 。各种影像检查的选择l平片检查已淘汰;lHRCT为颞骨及其病变常规检查技术;l病变累及颅内或迷路时行MRI检查;l观察面神经、前庭窝神经首选MRI;l区别肿瘤与炎性病变需强化。第三节 鼻和鼻窦检查技术lX线检查:包括瓦氏位、柯氏位、鼻窦造影。 lCT检查:常规薄层平扫、可以不同方位重建 ;必要时增强扫描;CT脑池造影。lMRI检查:包括平扫、增强;常加水成像序列 。正常影像表现lX线表现:仅能显示鼻窦发育及窦腔实变,积液。lCT表现:鼻腔、窦腔低密度,窦壁线样高密度,粘膜不 显影。lMRI:窦腔气体、骨皮质为低信号;骨髓呈高信号;粘 膜呈线样,T1WI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T1WI T2WI基本病变表现l肿块:良性肿瘤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恶性肿瘤边缘 不整,并向周围侵犯。l粘膜增厚:沿窦壁内缘条形软组织影,厚度不均,见 于炎症。l窦腔积液:窦腔内液体密度或信号,并见气液平面。 见于炎症,外伤。l钙化:见于霉菌性鼻窦炎。l骨质改变:破坏各种恶性肿瘤;增生长期慢 性炎症;中断外伤骨折。鼻窦炎lCT:粘膜增厚,窦腔密度增高。急性炎症见低密度液体,有时形成气体-液体平面。长期慢性炎症,致窦壁骨质增生肥厚,窦腔变小。窦腔软组织影,不规则钙化,提示霉菌感染。窦腔扩大,窦腔内低密度影,周边强化提示粘液囊肿 。lMR:T2WI较高信号。T1WI显示粘膜,呈环形或花边形强化。鼻窦良性肿瘤l最常见的是内翻乳头状瘤。lCT鼻腔或筛窦软组织块,较小时呈乳头状,密度均匀 ,轻度强化。阻塞窦口引起鼻窦炎表现。可侵入眼眶 或前颅窝。l鉴别:1慢性炎症,鼻息肉:骨质破坏不明显;2血管 瘤:明显强化;3粘液囊肿:窦腔膨胀性扩大。4恶性 肿瘤:骨质破坏明显,需病理定性。鼻窦恶性肿瘤l包括上皮性和非上皮性来源肿瘤。鳞癌最常见。lCT:鼻腔或窦腔软组织肿块,较大时出现低密度坏死 区或高密度钙化,侵犯周围骨质,增强明显强化。lMR:可清楚显示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情况,侵犯邻近 组织如眼眶、翼腭窝、颞下窝面部、颅内等。l鉴别:应与内翻性乳头状瘤、鼻息肉、血管瘤等两性肿 瘤鉴别;还可根据影像学特征进一步判断恶性肿瘤细 胞类型。T1WI T1WI鼻部和鼻窦外伤l外伤累及鼻骨、鼻窦,伴邻近软组织肿胀。l主要应用CT冠状及三维重建,X线少用。l鼻骨骨折:一侧或双侧鼻骨骨质中断,伴移位。l骨缝分离:鼻骨骨缝的增宽、移位。l鼻窦骨折:窦壁骨质中断、移位,伴窦腔内高密度积血 。l颅底骨折:鼻窦骨折累及颅底,形成脑脊液鼻漏。各种影像检查的选择l平片多已淘汰。lHRCT为鼻腔鼻窦常规检查技术。l肿瘤性病变需软组织窗并强化。lMRI对气体、骨质无信号,软组织分辨力高,是CT的 补充。第四节 咽部检查技术lX线检查:鼻咽侧位平片,咽腔造影。lCT检查:薄层连续扫描,多方位重组。lMR检查: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检查,对可疑血 管性病变、肿瘤侵入颅内需强化扫描。正常影像表现l鼻咽部:位于鼻腔后方,下至硬腭。CT、MRI两侧咽 隐窝对称,咽鼓管圆枕和咽鼓管咽口清楚,可区分鼻 咽粘膜、粘膜下层、外侧肌群及咽旁间隙。l口咽部:上起软腭,下至会厌。CT、MRI横断面可显 示口咽粘膜、粘膜下肌、眼旁间隙、扁桃体等。l喉咽部:上起会厌,下至环状软骨下缘。CT和MRI横 断面可清楚显示下咽后壁粘膜,粘膜下颈长肌群;两 侧梨状窝对称,大小一致,粘膜光整。基本病变表现l咽腔狭窄或闭塞:见于肿瘤、外伤等病变。l咽壁增厚或不对称:见于炎症、肿瘤。l异常密度或肿块:炎症、肿瘤。l咽旁间隙异常:移位、消失,见于炎症肿瘤。咽部脓肿l急性见于儿童,由外伤和耳部感染等引起。l慢性见于颈椎结核、淋巴结结核等。l分为咽旁、咽后、扁桃体脓肿。lCT:咽部软组织肿胀,密度不均匀减低,增强环状强 化。伴有扁桃体肿大、咽旁间隙变窄及邻近骨质破坏 。lMR: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壁明显强化。l鉴别:1、腺样体增生。2、鼻咽部纤维血管瘤。3、颅底原发肿瘤。鼻咽癌l男性成人多见,表现为鼻塞伴血性鼻涕,伴眼、耳等症状。 lCT:平扫咽隐窝闭塞、消失;鼻咽部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 。向前:突入鼻后孔,侵犯翼腭窝,破坏蝶骨翼及鼻窦入眶;向后:头长肌、枕骨斜坡、环椎前弓,侵犯舌下神经管;向外:腭帆张/提肌、翼内/外肌,累及颞下窝、颈动脉鞘;向上:破坏颅底骨经卵圆孔、破裂孔入颅内累及海绵窦;向下:侵犯突向鼻咽、口咽、喉等。lMR:T1WI低-中等信号,T2WI中-高信号,明显强化。l鉴别:1、腺样体增生。2、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3、颅底原发肿瘤。鼻咽纤维血管瘤l青年多见,表现为进行性鼻塞和顽固性鼻出血。lC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