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一)ggyy 发表于 2006-10-26 16:04:00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从 20 世纪 40 年代起营养学家就开始根据相关知识,建议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以预防营养素摄入量不足或过多的危险。我国自 1955 年开始制定了“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开始建议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作为计划食物供应和评价膳食质量的依据。随 着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营养素补充剂的发展,国际上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逐 渐开展了关于 RDA 的性质和适用范围的讨论。很多学者认为 RDA这样一套参考数值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 势的需要;并在欧、美各国先后提出了一些新的术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膳食营养素参考 摄入量(DRIs)的新概念。中国营养学会研究了这一领域的新进展,认为制定中国居民 DRIs 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于 1998 年成立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专家委员会”及秘书组,着手制定工作。委员会下设 5 个工作组,即:能量及宏量营养素工作组;常量元素工作组;微量元素工作 组;维生素工作组;其他膳食成分工作组,分别负责 5 个部分的工作。经两年多的努力 ,于 2000 年 10 月 16-20 日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对 1988 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营养素供给量(RDAs)进行了 重新修订,并根据近年的营养科学进展和我国实际提出了新的标准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 量表(DRIs)。该表包括:能量和蛋白质的 RNIs 及脂肪供能比;常量和微量元素的 RNIs 或 AIs;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 RNIs 或 AIs;某些微量营养素的 ULs;蛋白质及某些 微量营养素的 EARs。一、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葛可佑(Ge-keyou):研究员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 研究所 理事长 中国营养学会 委 员 ( 按姓名拼音排序 ) 陈春明(Chen-chunming): 研究员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陈吉棣 (Chen-jidi):教 授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副理事长 中国营养学会 陈孝曙(Chen-xiaoshu):研究员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 生研究所 副理事长 中国营养学会 顾景范(Gu-jingfan):研究员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 所 副理事长 中国营养学会 何志谦(He-zhiqian):教 授 中山医科大学 李珏声(Li-juesheng):研究员 青岛大学医学院副理事长 中国营养学会 马凤楼(Ma-fenglou):教 授 南京医科大学 吴柏龄(Wu-bailing):研究员 军事医学科学院 杨晓光(Yang-xiaoguang):研究员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 卫生研究所 于志深(Yu-zhichen):教 授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张 丁(Zhang-ding):主任医师 河南省卫生防疫站 赵法及(Zhao-faji):教 授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副理事长 中国营养学会 翟凤英(Zhai-fengying):研究员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 卫生研究所 周韫珍(Zhou-yunzhen):教 授 同济医科大学 秘书组翟凤英(组长) 程义勇 贾健斌 金桂真 郝宏菲 潘丽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专家工作组能量及宏量营养素组:何志谦:(组长) 中山医科大学周韫珍:(副组长) 同济医科大学王光亚: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杨月欣: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蒋卓勤:中山医科大学苏宜香:中山医科大学黄连珍:同济医科大学常量元素组:赵法及:(组长)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马凤楼:(副组长) 南京医科大学柳启沛:上海医科大学赵熙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郭俊生: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李庆天:南京医科大学蔡梅雪:南京铁道医科大学吴良清:南京铁道医科大学微量元素组:李珏声:(组长) 青岛大学医学院陈孝曙:(副组长)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杨晓光: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顾履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夏奕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陈祖培:天津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杨月欣: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崔洪斌:哈尔滨医科大学维生素组:顾景范:(组长)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陈吉棣:(副组长)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于志深: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刘继鹏: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唐 仪:北京医科大学荫士安: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李可基: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郭长江: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金 宏: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其他膳食成分组:葛可佑:(组长)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陈春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吴柏龄:军事医学科学院 二、营养素供给量(RDAs)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历史与发展 为了保持健康及活跃的生活,人类必须每天从膳食中获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个体对某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可能随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而异。成年人需要营养素来维持体重及保障 机体功能。儿童青少年除了维持体重外,还需要更多营养素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妊娠和哺乳的妇女需要额外的营养素,以保证胎儿及母体相关组织增长和泌乳的需要。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都需从饮食中获得,因此必须科学的安排每日膳食以提供数量及质量适宜的营养素。如果某种营养素长期供给不足或过多就可能产生相应的营养不足或营养过 多的危害。为了帮助个体和人群安全的摄入各种营养素,避免可能产生的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多的危害,营养学家根据有关营养素需要量的知识,提出了适用于各类人群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推荐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知识的积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议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应当及时进行修订以适应新的认识水平和应用需求。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针对各自的特点和需要使用了一些不同的概念或术语,丰富和推动了这一领 域的研究和发展。美国的 RDAs美国国家研究院(NRC)于 1941 年制订了美国第一个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s)。它是在当时的科学知识基础上提出的为保持健康所需摄入各种营养素的量,并作为判断人群是否得到良好膳食的根据。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营养缺乏病。以后几十年中,在 NRC 食物与营养委员会(FNB)的组织领导下,根据新出现的科学知识和社 会应用方面的需要,曾对 RDAs 进行了多次修订,直到 1989 年美国第 10 版 RDAs 发表。美国各版 RDAs 成为不同时期美国人群营养素需要方面的权威性指导文件,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1992 年夏,FNB 开始讨论第 10 版 RDAs 是否应当进行修改。问题的提出是因为:应用 RDAs 方面的发展,要求对推荐值提出更具体的说明并对怎样使用这些数值给予详细指导;对某些营养素和人群组已积累了足够的新知识支持更新和扩展 RDAs; FNB 成员们对于传统的 RD A 概念是否包含了近年来认识到的营养素促进健康的观点提出质疑。FNB 决定在营养学界开展广泛的讨论,并于 1993 年 6 月组织了一个题为“RDAs 是否应进行修改?”的专题讨论会,公开讨论 RDAs 的用途及其可能的发展方向。会议集中讨论了以下 5 个方面:使用 RDA 的经验及哪些因素限制了其应用?从第 10 版 RDAs 发表以来出现那些新的证据说明应考虑改变现行数值或重新审核其证据?是否应把对慢性病的预防包含在制定 推荐供给量内?应包括哪些营养素和食物成分?推荐的摄入水平应当怎样表达?对不同 性别,年龄组应当给一个数字还是给一个范围?范围如何界定?如果资料足以设定一个可接受上限时,是否应给出中毒水平?是否对营养素间相互关系的知识已足以使在制定 RDA 时给予考虑?FNB 综合了专题讨论会的意见,形成一篇关于 DRIs 的概念性文章。这项工作取得了营养学界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到 1996 年确定了分步制定DRIs 的计划和组织安排。在 FNB 的组织下与加拿大卫生和福利部合作,由两国的著名专家组成了 DRIs 科学评价常设委员会,下设 7 个专题组及两个分委员会。七个专题组按营养素的归类分工负责制定各营养素的 DRIs。他们包括:钙,维生素 D,磷,镁和氟化物;叶酸及其他 B 族维生素;抗氧化物(如维生素 C,E 和硒);宏量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糖类);微量元素(如铁,锌);电解质和水;其他食物成分(如膳食纤维,植物雌激素)。两个分委员会是: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s)分委员会, DRIs 的说明和应用分委员会。至 2000 年 5 月,钙,维生素 D,磷,镁和氟化物专题组,叶酸及其他 B 族维生素专题组及抗氧化物专题组已分别完成了有关报告的编写和出版。FNB 计划对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 及其它传统上未列入营养素而对健康有益的膳食成分等进行类似的处理。耐受最高摄入量 (Uls)分委员会已出版了DRIs:为制订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的危险性评估模型。FNB 还 计划出版一部 DRIs 的说明和应用。英国英国膳食参考值(Dietary Reference Values,DRVs)工作组首先于 1979 年建议了英国人的营养素摄入量,称为推荐每日摄入量(Recommended Daily Amounts,RDAs)。经过实践 ,DRVs 认识到原先的 RDAs 定义不清,造成许多误解,并于 1991 年决定采用新的述语:估计平均需要量(EAR)表示人群平均的需要量;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eference Nutrient Intake,RNI)表示摄入在此水平以上几乎可以肯定是适宜的;低营养素参考摄入量(Low Reference Nutrient Intake, LRNI)表示摄入低于此水平几乎可以肯定对大多数个体是 不适宜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食物科学委员会(EC-SCF)于 1992 年提出了欧共体能量和营养素摄入的建议。SCF 采用类似英国膳食参考值工作组的途径,从单一 RDA 转向三个水平来表达不同的需要。即:平均需要量(Average Requirement,AR),相当于英国的 EAR;人群参考摄入量(Populat ion Reference Intake,PRI),相当于英国的 RNI,即相当于传统的 RDA;和最低域摄入量( Lowest Threshold Intake, LTI),相当英国的LRNI。食物科学委员会的一个分委员会正 在讨 论“安全水平上限”的定义;并于 1998 年建立了“健康危险性评估组”以协调欧共体在危险 性评估方面的工作。 但是,有些成员国的专家未同意采用 SCF 的建议。有的国家自 1993 年起又发表了各自的每日营养素需要量建议,如意大利、西班牙和北欧诸国;有的国家正在制定本国的建议,如德 国、奥地利、法国和荷兰。北欧诸国北欧诸国于 1996 年发表了一套北欧营养推荐量(Nordic Nutrition Recommendations, NNR)。推荐量包括 4 个水平:推荐营养素摄入量,指在一定时间内平均每日摄入的营养 素量,用以为人群计划膳食;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量都低于此水平;推荐营养素 密度(Recommended Nutrient Density),用以计划 7 岁以上,年龄构成不匀整的群体的膳食,采用群内需要量最高的人的数值;每日营养素摄入量低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